搜索
《百花山》的头像

《百花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505/19
分享

父辈的红色故事(之六)

刘玉喜

我的八叔刘起厚,1929年生,属蛇,在家里8个兄弟中排行最小,故小名老八。1951年去世,年仅22岁。八叔10岁在木子塂村念过小学,在众多兄弟中算是有点文化的人。

15岁的八叔长得身材高挑,英俊潇洒。1944年赶上部队在木子塂小学校开会征兵,八叔报名参军,虽然年纪小但上级看他个高且机灵还是批准了。和八叔一起参军入伍的还有东宫村的高明山和韩志凤,当时是晋察冀聂荣臻率领的部队。

太行余脉石羊沟大峡谷旁大安村出生的八叔,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但是八叔曾看见过禽兽不如的日本鬼子在石羊沟各村杀人放火,欺男霸女,强取豪夺,朴实的八叔不明白,为什么日寇不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生活要来咱中国作恶?

百思不得其解的八叔去问父亲,父亲说日寇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看上了地大物博的中国,是来占领咱们的土地和家园的,他们想要成为咱们华夏的主人。“啊?这还了得!”他恨日寇打乱了家人清静安然的生活,报名参军就是要把强盗赶出中国去。

部队新兵学习训练开始了,他找到班长要求当重机枪手,班长不解:为什么要当重机枪手?八叔说重机枪一扫一大片杀伤力强,日本鬼子烧了我家仅有的两处房子,让我们被迫住石塘草铺,让我和家人流离失所有家难回,我要报仇雪恨!

班长笑着拍了拍八叔的肩膀说,你是好样的,有骨气。后来八叔还真当上了重机枪手。在学习训练期间,八叔认真听讲刻苦训练,军号一响就集合,排队列、练军姿,立正稍息学敬礼,左右转、走正步一二一,练刺杀、学投弹,匍匐前进身子低。练习操作重机枪的要领,正确装填弹药确定目标,稳定身体和枪身,拉动枪机找准目标准备开火,保持稳定连续射击……八叔不仅学到了军事本领,还懂得了共产党八路军团结全国人民抗日的重要意义。

穷苦人家长大的八叔动手能力强,在枪械操作中学到了基本的操作技巧和要领,还学了许多顺口溜:天荒荒,地荒荒,我不识字是文盲,不怨爹,不怨娘,地主老财是财狼;手榴弹,威力大,二三十米能到达,炸毁鬼子人和马;步枪零件真不少,三个大件忘不了,枪身枪托和枪机,牢牢记在脑子里……紧张有序的学习训练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战场实战了,八叔摩拳擦掌准备一试身手。

八路军得到内线消息,日本鬼子要来偷袭,上级命令八叔所在的部队在日军必经之路上打伏击。初上战场的八叔有点忐忑不安,既期待又紧张,期盼早日上战场用重机枪点穴一样射杀小鬼子,又怕自己打不准移动的敌人,八叔背着子弹和老重机枪手轮流扛着重机枪,跟着部队出发了。急行军到了伏击地点,连长派出岗哨,命令部队迅速构筑简易工事。很快野战工事构筑完成,而重机枪的简易工事却构筑了好几个,因为重机枪是杀伤力大的武器,日本鬼子的单人小钢炮专找重机枪炸,老机枪手告诉八叔如何看地形架机枪,简单传授了一下实地操作重机枪的要领,连长命令部队隐蔽起来。

八叔急切等待日本鬼子出现,好架起机枪打鬼子,日寇却姗姗来迟没动静,空气像凝固了一样,没有一点声音,好像官兵们呼吸的声音都能听到似的。突然,听到连长低声命令,敌人来了,注意隐蔽。山下大队日本鬼子进入了伏击圈,连长低声命令准备战斗,老机枪手卧倒架起了机关枪,没有八叔什么事!连长大声命令:打!顿时枪炮声响成一片,重机枪手熟练地连射加点射,小鬼子非死即伤纷纷倒下。连长命令重机枪换位置,机枪手迅速和八叔抬起重机枪转移位置,重新架起机枪继续朝敌人扫射。鬼子军官呜哩哇啦一顿乱叫,日本鬼子架起了单人小钢炮,呼啸的炮弹落在刚才重机枪的位置附近,八叔惊出一身冷汗,要不转移位置的话……

连长大声命令快卧倒!趴下!炮声过后,连长命令快抢救伤员,然后又命令重机枪再次转移位置继续战斗,正打的热闹的时候重机枪哑巴了,子弹没有了,连长命令:上刺刀!接着命令司号员吹响冲锋号。嘹亮激昂的军号一响,官兵们一跃冲出战壕,像下山的猛虎端着上了刺刀的钢枪冲向敌阵。八叔抄起步枪也和部队一起冲下山去,这时的八叔热血沸腾心脏狂跳不止。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八叔看到一个年轻小鬼子端枪对准自己胸膛刺来。八叔训练的时候十分努力,加上从小放羊放牛干农活整天在山上跑,练就了在山上如履平地的功夫,八叔用枪身横向猛力往外一扛,顺势用枪托猛砸小鬼子的头部,小鬼子一个趔趄被砸倒了,八叔快速用刺刀猛刺鬼子前胸,鬼子刚起来一半的身子又被刺倒,八叔又趁势猛刺几刀,小鬼子顿时鲜血喷溅,瞪眼气绝而亡。

估计这个小鬼子没怎么训练就被兵员紧缺的日寇送上了战场,成了八叔的刀下鬼。八叔又用步枪连续射击溃败逃跑的日军,由于第一次射击移动目标,只击伤了一个鬼子的胳膊,八叔和战友们以绝对的优势打得敌人死伤惨重,其余鬼子夹着尾巴狼狈逃跑了。连长命令打扫战场,八叔跟着部队带上战利品得胜而归。

连长没有让八叔第一次实战就使用重机枪,是想让八叔慢慢适应真枪实弹的战场环境。八叔勇敢杀敌,小试牛刀,刺死打伤日本鬼子各一名,首战告捷旗开得胜。总结会上连长表扬了八叔,说他临危不惧,英勇杀敌,好样的!八叔和同乡战友高明山韩志凤等聊起战斗经过和感想,交流经验,互相鼓励以后多杀鬼子,报仇雪恨,从此八叔对抗战胜利更充满了信心。

因为八叔身材高挑容貌俊秀,又有文化,重要的是作战机智勇敢,战场上敢打敢拼,不怕牺牲,选拔给聂荣臻司令当了警卫员。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又挑起内战,八叔刘起厚所在的华北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专门负责保护中央的安全。还负责牵制敌人,协助其他野战军打好战役,同时扮演总战场预备队的角色。无论是阻击东北敌军的后援部队,配合东北野战军打赢“辽沈战役”,还是在平津战役中,华北野战军带头向新保安发起强攻,配合其他主力部队攻克堡垒天津,聂荣臻领导指挥的华北野战军功不可没。

连年征战参加过无数战役的八叔,东奔西跑劳累过度,身体出现了咳喘憋气、吐血的症状,军医诊断为肺病。野战部队行军打仗全靠两条腿,长途跋涉昼夜奔袭,到了1950年秋天,八叔刘起厚的肺病愈发严重。

根据八叔的身体状况,上级命其回家休养,八叔坐火车到旧庄窝火车站下车,西横岭村派人赶着毛驴到旧庄窝火车站接的八叔。走瓦窑村过西横岭村、水峪口村到大安村,八叔骑着灰色毛驴,毛驴鞍子上搭着个毛毯,身着灰布军装,肩挎水壶,这是八叔的全部家当,晚上才回到大安家里。护送人也在大安吃了晚饭,住了一宿第二天回的西横岭村。

爷爷奶奶和家人一看老八这黄皮赖瘦虚弱的身体,上气不接下气的呼吸,都心疼不已,奶奶拉过八叔的手说:“来,来坐到娘身边来,让我好好看看你,儿呀!爹娘天天想你呀!经常夜里做梦想你哭醒喽,天上过个飞机娘就想你和你俩当兵的哥哥,写信也不回,爹娘担心你们,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你们哥儿仨。”

爷爷也紧挨着小儿子坐下,嘘寒问暖,“你这身体也太弱了,咋把你累成这样了?都脱相了,爹明天去斋堂给你抓中药调理调理啊!”爹娘天天想儿子悬着的心才落下,担心小儿子身体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了,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晚饭吃的大蜀黍米大豆子粥就咸菜。大安村子小,人口也少,大声说句话全村都能听到,一会儿功夫哥嫂侄子侄女都来到爷爷奶奶的大北屋,看着六年没见面的八叔刘起厚,嘘寒问暖,屋里温馨四溢,问他这六年在部队的生活,在哪儿揍日本?又在哪儿打蒋匪?还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啥样。一家人聊到很晚才散场,都说让老八早点休息吧,终于回到家乡,回到爹娘的身旁,睡在温暖的热炕头上,缓解放松六年的疲惫,睡个踏实觉。

第二天爷爷起早徒步走30公里山路去斋堂村,到中医大夫唐大寨的私人诊所问诊给八叔开了中药,回到大安家里赶紧熬药。八叔吃完了中药,爷爷又去抓了一次,尽心给八叔调养,八叔喝了中药还真管用,咳嗽不吐血了。

病情刚好点,八叔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帮助家乡训练民兵。来年春天大队组织各小村青年团员、民兵去麻黄峪开荒整地,八叔也来回走30里地,天天坚持跟大家一起劳动。后来在木子塂村石塘沟子开荒整地的时候,八叔没干多大会儿就感觉憋气的厉害,张着嘴上不来气。

八叔的肺病加重了!走走停停,用了好长时间才回到大安家里,至此虚弱的八叔只能在家养病了。说是养病,其实是干耗,因为家里再无钱看病。1951年春,积劳成疾的八叔英年早逝,年仅22岁。

八叔的突然离世让刘家陷入前所未有的悲痛之中,遗体停放在大北屋的门板上,无钱买装裹衣裳,一身蓝色粗布单衣,黑布蒙面,脚穿用小米换的古铜色袜子,奶奶做的千层底旧布鞋,家人悲痛万分,村里弥漫着悲凉的气氛。

爷爷奶奶伤心欲绝,从小家里穷,为了吃饱穿暖,爹娘早出晚归种田放牧忙,一大家子人吃喝拉撒不得闲,顾不上照顾他,穷人家的孩子缺吃少穿,饥一顿饱一顿跌跌撞撞长大。15岁就离开爹娘,在枪林弹雨中与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拼杀,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八月十五月儿圆,爹娘想儿泪不干,大年三十晚上团圆饭,家人忙忙碌碌到年关,杀只羊做锅豆腐过个年,饭菜上桌拿起碗筷,想起仨儿(刘起让,刘起忠,刘起厚)当兵打仗在前线,泪水情不自禁地眼里转。此时仨儿子可平安?是不是在战场正激战,想到这儿哪还有心思吃年夜饭?多少回,爹娘在心里为儿子祈祷健康和平安,期盼打仗早点完,儿子们平安健康回到娘身边。盼星星盼月亮把儿盼回了家,却是累到吐血才把家还。如今小小年纪又离开爹娘永不相见!你让爹娘咋活在这人世间……”奶奶的哭歌如泣如诉,更让家里人悲伤心酸,爷爷也是几天水米未打牙,刁着旱烟袋守在小儿子身边,吧嗒吧嗒抽着旱烟,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年轻的八叔刘起厚没来得及结婚生子,他的去世让大安村瞬间光景暗淡,从此,爷爷奶奶晚年失去了欢声笑语。

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的八叔刘起厚当属其中之一。致敬先烈,致敬八叔!

《父辈的红色故事》到此就讲完了,这不仅是我们刘氏家族一代人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父辈们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时刻,舍生忘死投身革命,奋不顾身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和深明大义爱国爱家故事永远激励并教育着后代子孙。

在封闭的小山村自给自足的年代,祖父母毅然将七个儿子(其中一个早年夭折)中的三个送去前线,其余四个儿子作为民兵、自卫队员、模范队员在家乡抗击日寇打击蒋匪,埋地雷炸碉堡,破坏敌人后方交通线,做背夫运送军用物资支援前线,从炮火连天的前线往后方抬担架运伤员。护送党的干部,爱国人士进步学生去延安参加革命……奶奶带领家里的女眷在家做军鞋,募集捐献粮食等支援前线,不分昼夜照顾八路军一批又一批伤病员,可谓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全家皆兵共抗战。

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义无反顾,为了民族大义,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用青春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三个热血男儿致病致残仍初心不改。特别是八叔刘起厚,用22年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青春之歌,像流星滑过京西的夜空,像灯塔守护着家乡的安宁,

父辈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战火硝烟虽已散去,但他们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和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父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大安精神”必将成为晚辈宝贵的精神财富,引领着刘氏家族的后人,传承红色基因,永远跟党走!

永远怀念为了民族解放事业献身革命的父辈们,向先辈致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