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龄大了,一直住在老家。我这里住房宽敞,小区环境也挺不错,一直盼着他俩能来长住。
每当说起这事,父亲总是摆摆手说,不去,俺俩还能顾住自己,不用你们伺候。再说俺也住不惯楼房,小区是好,可出门谁都不认识,一个拉呱的人都没有。
你看在咱村里,出门都是街坊邻居,家长里短的说说笑笑,多热闹,再说没事了田间地头转转,自由随便空气也好。
你们好好工作就行,家里不用管,万一有点啥事,邻里邻居的都能帮忙,该用你的时候就给你打电话了。
如果你再多说,老人就会和你一本正经起来,啥叫孝顺,孝就是顺,就是听话,我说啥你听,就是孝顺。
得,还是听话吧,不能让老人家生气。
想想老人说得也对,习惯了老家的生活,你让他离开这熟悉的地方,还真不愿意。老家小村不大,一个村里老少爷们儿也都熟悉,那个热乎劲就如同家人一样。
我记得小时候在老家,不管谁家有事需要帮忙,一个招呼就会有不少人前来帮忙。
若是人手不够,全村人都会上阵。
还记得有一次邻居家不小心着火了,家里人直接站在院里大喊,着火了——快来救火啊——
一呼百应,首先来到的就是隔墙或者对门邻居,那时候村里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都是水缸,来的时候直接从自家舀水盆端桶提。
更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挑起水桶,飞奔到水井,打水支援。
人多力量大,火很快扑灭,看看没什么大事,就宽慰一下主家,水都不喝一口,就各自散去忙自己的活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还真是这样,父母年龄大了,断不了有个小病小患 。
有一年暑假,我正随团在山东海阳游玩,在回返的时候电话响了,是父亲的声音,听着他旁边有些杂乱,他在手机里断断续续的说,你在家吗?……回来一趟吧……我有些头晕,想去医院……
我说在山东海阳,正在回去的路上,他也不知道在哪儿。
这时一个邻居大哥接了电话,他说俺叔头晕急需去医院,你要是回不来,俺们几个先把他送县医院,你回来直接去医院吧。
千里之外,我再心急也没有办法飞回去,听大哥这么一说,心生感动,连连说着麻烦你们了大哥。
等我赶到医院的时候,已是凌晨时分,父亲已经有所缓解,几个邻居和俺娘守在他的病床边。
还有一次 ,也是父亲急病,他想直接来市里住院检查。
邻居侄子给我打电话,他说,叔,你别着急,在那里找医院安排好就行,我开车把爷爷送过去,家里有俺 你放心就行了。
近百公里的路程,他们很快就到了,和我一起把父亲搀扶到病房接受治疗。
等我满含激动说着谢谢时,他们却笑着对我说,邻里邻居都是一家人,有啥客气的,俺爷爷没事就好。
后来听父亲说起这事,才知道当天的情景,那天邻居侄子也没有在家,俺娘找了侄媳妇,她二话没说放下手里的活,就开车到了俺家门口。可她虽说车技娴熟,但没有驾照不能上路,当时的情况容不得她多想,立马给侄子打电话,我开车带爷爷过去,你开车在国道路口接应!
谁知道当时邻居侄子的车不在身边,他立马借来表弟的车在路口接应。
他表弟怕他一个人有所闪失,也和他一路跟了过来,一人开车一人帮忙查看路况,车在路上疾驶,为父亲诊治争取了更多时间。
这就是我们老家邻居,就是自家孩子,也不过如此。
每次回到老家,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时,他们都说,这有啥啊,俺爷爷奶奶那么大岁数了,邻里邻居的帮这点忙还不应该吗?再说你要是在家还不用俺呢。
这就是俺老家的邻居,没有任何见外,不管什么时候,都如同一家人 。
也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邻居,我才放心父母住在老家。
二老身体还算硬朗,平时也闲不住,在小院里弄了个小菜园,种一些时令蔬菜,两个人吃不多,总要把多余的蔬菜,送给邻居们分享。
我想只要他们开心,能够安享晚年,又有这些好邻居帮忙照顾,就听老人的话吧。
就像父亲说得那样,孝就是顺。
我要孝顺父母双亲,更要感谢村里的乡亲,还有那些不记得失无私帮忙的邻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