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锦州的街巷还在沉睡,石桥子早市已经醒了。作为亚洲最长、规模最大的早市,这条绵延数公里的市场像一条苏醒的巨龙,吞吐着四面八方的来客。远远望去,一片灯火通明,像天上的街市落在了人间。我裹紧棉衣,踩着晨露往那片光亮处走去。
凌晨四点的风还带着寒意,可一走进早市,扑面而来的热气立刻驱散了寒冷。摊主们正在支起摊位,铁架子碰撞的声响此起彼伏。有人推着满载蔬菜的三轮车,车轮碾过地面的声音格外清晰。空气中飘着新鲜蔬菜的清香,混杂着刚出炉的油条香气。放眼望去,摊位一眼望不到头,蔬菜、水果、海鲜、肉类、熟食、日用品......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新鲜的韭菜,刚割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在整理摊位,他的手上还沾着泥土,显然是刚从地里赶来。韭菜整齐地码在塑料布上,翠绿的叶子上还挂着露珠。旁边卖豆腐的大姐已经支起了热气腾腾的锅,白嫩的豆腐在锅里翻滚,散发出豆香。再往前,是卖东北特产的摊位,榛子、松子、木耳、蘑菇摆得满满当当,摊主热情地招呼着路过的客人品尝。
天色渐亮,早市开始热闹起来。买菜的大爷大妈们挎着篮子,熟练地在摊位间穿梭。"这白菜怎么卖?""一块五一斤,您看多水灵!"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位穿着红色棉袄的大妈蹲在摊位前,仔细挑选着土豆,她的动作很慢,却透着一种生活的从容。
转角处,一个卖鱼的摊位围满了人。老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穿着防水围裙,手起刀落,鱼鳞纷飞。"这条鲤鱼给我称称!"一位大叔指着水池里活蹦乱跳的鱼喊道。老板麻利地捞起鱼,过秤、宰杀、去鳞,动作一气呵成。鱼摊旁边,卖活鸡的摊位飘来阵阵鸡鸣,笼子里的鸡扑棱着翅膀,溅起细小的水珠。再往里走,是卖海鲜的区域,各种海产品应有尽有,摊主们操着浓重的锦州口音吆喝着。
太阳升起来了,早市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候。叫卖声、讨价声、寒暄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市井交响曲。小吃区飘来阵阵香气,煎饼果子、油炸糕、豆腐脑、羊杂汤......各种特色小吃让人垂涎欲滴。卖煎饼果子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老板娘熟练地摊着面糊,打上鸡蛋,撒上葱花,香气四溢。隔壁卖豆浆的老板不停地往碗里舀着热腾腾的豆浆,白气袅袅上升。一位老大爷坐在小板凳上,慢悠悠地喝着豆腐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我站在早市中央,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有结伴而来的老姐妹,有匆匆赶着上班的年轻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生活的期待,在这片热闹的市集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
突然,一阵争吵声传来。原来是一位大妈和卖菜的小贩因为秤的问题起了争执。周围的人纷纷围过来劝解,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化解了矛盾。这种市井的智慧,是早市独有的风景。
日头渐高,早市开始收摊。摊主们收拾着剩余的货物,互相道别。"明天见啊!""好嘞,您慢走!"这些简单的对话里,藏着市井人情的温度。我站在渐渐空旷的市场里,看着最后一批买菜的人拎着大包小包离开,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这就是石桥子早市, 在这里,每一棵蔬菜都带着泥土的芬芳,每一声吆喝都透着生活的热情,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都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它是锦州城的缩影,是市井生活的写照,更是人间烟火的真实模样。
走出早市,阳光已经洒满街道。我回头望了望那条渐渐安静下来的长街,心里默默地说:明天,我还会再来。这条亚洲最长的早市,不仅有着丰富的商品和独具风味的小吃,更有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最动人的市井故事。
现将凌河渔夫先生的《石桥子早市赋》附后,以飨读者:
《石桥子早市赋》
凌水之畔,有早市焉,名播遐迩,曰石桥子。其盛也,堪称亚洲之最长,烟火之渊薮,聚民生之万象,展市井之繁华。
当晨曦初露,微光洒于凌河之滨,石桥子早市已若画卷徐展。街衢纵横,摊位栉比,人头攒动,声浪喧阗。自入口而入,仿若踏入一方热闹非凡之天地,人间烟火之气,扑面而来,令人醺然。
观其市也,蔬果盈目,五彩斑斓。翠如碧玉之黄瓜,顶花带刺,似刚从藤间摘下,犹带朝露之润;红若骄阳之番茄,圆润饱满,绽露着成熟的光泽,似在诉说田园之丰饶。白菜层层裹白,似玉雕之佳作;萝卜红白相间,如大地献出之珍宝。更有那紫莹莹之茄子、嫩生生之豆角,皆排列有序,等待着主顾的挑选。其鲜也,若能闻泥土之芬芳;其美也,似可见农夫耕耘之影。此乃大地之馈赠,经早市之桥,通往千家之灶。
肉食之摊,亦为壮观。鲜切之猪肉,红白相间,纹理清晰,案上之刃光与肉色相映,展现着庖丁之技;鲜嫩之牛肉,色泽暗红,质感紧实,仿佛能听见草原上的蹄声;至于那活蹦乱跳之鲜鱼,在水盆中穿梭,银鳞闪耀,似欲跃出龙门之态。禽蛋罗列,圆润滑腻,是营养之源泉,滋养着市井之人。
日用百货,琳琅满目。锅碗瓢盆,碰撞出生活之乐章。粗陶之碗,厚重质朴,盛载着岁月之沉淀;精细之瓷碟,光洁似玉,映射出生活之精致。针头线脑,虽为小物,却连缀着生活之细微;扫帚拖把,肩负清洁之责,维护着早市之洁净与家庭之温馨。
而服饰之区,则为另一番风景。或棉麻之古朴,或丝绸之华丽,或牛仔之随性。老人之衣,温暖厚实,裁剪合宜,为暮年添几分舒适;孩童之服,色彩鲜艳,图案可爱,似把童真织于其间;青年之装,时尚潮流,个性张扬,展现着青春之风采。衣香鬓影,穿梭其中,是对美的追求,是生活品质之体现。
小吃之味,弥漫于早市之每一寸空间。油条在油锅中翻滚,膨胀金黄,散发着麦香;豆浆热气腾腾,醇厚香浓,滋润着人们的喉咙。煎饼之摊,面糊在铁板上摊成薄饼,夹上脆饼、油条、葱花等,刷上酱料,一卷一握,是便捷之美味。更有那热气腾腾之包子、晶莹剔透之烧麦,以及各种叫不出名之特色小吃,诱人口舌,满足着人们味蕾之欲望。
石桥子早市,非独交易之所,实乃社交之场。邻里相遇,互道早安,寒暄家常,情谊在一言一笑中升温;买卖之间,讨价还价,有争执亦有欢笑,尽显生活之趣。老人们结伴而来,慢悠悠地挑选,回忆着往昔之物价;年轻人行色匆匆,却也会为新鲜之物停留。孩童们在人群中穿梭,眼中满是好奇,感受着这热闹氛围。
嗟乎!石桥子早市,是凌河之明珠,是生活之舞台。它承载着民生之重,连接着城乡之脉。岁月悠悠,早市之热闹永恒,烟火之气长燃,为人间绘就一幅生机勃勃之画卷,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忘怀之记忆,永传于世,见证着平凡日子里的伟大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