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凌河渔夫的头像

凌河渔夫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13
分享

青花骗局

第一章 捡漏

周明蹲在古玩市场的地摊前,手指轻轻抚过那个沾满灰尘的青花瓷瓶时,心跳突然漏了一拍。作为从业十年的古董鉴定师,他的指尖比眼睛更早认出了这件宝贝——那胎质,那釉色,那青花的发色...

"老板,这个瓶子怎么卖?"周明努力控制着声音里的颤抖,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

摊主老马是个满脸褶子的老头,正叼着根没点燃的旱烟,眯着眼睛打量来往的行人。听到询问,他慢悠悠地转过头来,浑浊的眼珠在周明身上转了一圈。

"哟,识货啊?"老马吐掉嘴里的烟,咧嘴一笑,露出几颗参差不齐的黄牙,"这可是我家祖传的宝贝,明朝的!"

周明差点笑出声。明朝?这老马要么是个彻头彻尾的外行,要么就是在试探他。这瓷瓶的形制、纹饰,分明是元代至正年间的典型特征。

"明朝的啊..."周明故意拖长了音调,装作犹豫的样子,"看着不太像啊,釉色这么暗沉,不会是民国仿的吧?"

老马立刻急了:"小伙子不懂别瞎说!这瓶子在我家传了三代了!"

周明心里暗笑,表面却摆出一副将信将疑的表情:"那您开个价吧,合适我就收了,摆在家里当装饰。"

老马搓了搓手,眼珠转了转:"看您是个文化人,给您个实在价...八万!"

"八万?"周明夸张地瞪大眼睛,"您这玩笑开大了!八百我都嫌贵!"

接下来的半小时里,两人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价格拉锯战。周明把从师父那里学来的砍价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时而挑剔瓶身的裂纹,时而质疑釉面的光泽度,最后甚至搬出了"我媳妇肯定不同意"这种杀手锏。

最终,当周明假装转身要走时,老马终于松口:"得了得了,看您诚心要,五千拿走!就当交个朋友!"

周明强忍着内心的狂喜,慢条斯理地掏出钱包,数出五十张百元大钞。当老马粗糙的手指接过钱时,周明注意到他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但很快就被数钱的专注所取代。

"您拿好,可别摔了。"老马小心翼翼地把瓷瓶包进几张旧报纸,递给周明时还特意叮嘱,"这可是宝贝啊!"

周明点点头,抱着包裹快步离开了摊位。转过两个街角后,他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五千块买一件元青花?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知道,真正的元青花在国际拍卖会上动辄拍出上千万的天价。

回到工作室,周明迫不及待地锁上门,拉上窗帘,像对待初恋情人般轻柔地拆开报纸。当瓷瓶完整地呈现在专业灯光下时,他的呼吸几乎停滞了。

"太完美了..."周明喃喃自语,戴上白手套,拿起放大镜开始仔细检查。

第二章 专业鉴定

灯光下,瓷瓶散发着幽蓝的光泽。周明先从胎质开始检查——胎体坚实,胎土细腻,呈现出元代特有的灰白色。他用指甲轻轻敲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这是高岭土特有的音质。

"胎质过关。"周明在笔记本上打了个勾。

接下来是釉面检查。元代青花的釉层通常较厚,釉面常有细小的棕眼和气泡。周明用放大镜一寸寸地查看,果然发现了典型的元代釉面特征——釉层厚实,光泽温润,在强光下能看到细小的气泡和棕眼分布。

"釉面也符合。"又一个勾。

最关键的青花发色检查开始了。元代使用的苏麻离青料在烧制后会呈现出独特的蓝中带紫的色泽,且常有铁锈斑和晕散现象。周明屏住呼吸,仔细观察瓶身上的青花纹饰——缠枝牡丹纹清晰流畅,青花发色浓艳,在花瓣边缘能看到明显的铁锈斑和晕散效果。

"发色完美..."周明的手微微发抖。

最后是底足检查。他小心地将瓷瓶翻转,露出底部无釉的圈足。元代瓷器的底足通常有火石红和粘砂现象。果然,这个瓷瓶的底足呈现出自然的火石红色,还能看到些许窑砂粘附的痕迹。

"底足特征完全吻合。"周明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所有专业指标都指向一个结论——这是一件如假包换的元代青花瓷真品!而且从纹饰的精美程度和保存状态来看,很可能是官窑制品,价值不可估量。

周明突然感到一阵眩晕。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可能一夜暴富,意味着他可以还清房贷,意味着他那个总是嫌弃他收入低的女朋友可能会改变主意...

但职业习惯让他很快冷静下来。再好的鉴定师也可能走眼,他需要第二意见。

第三章 专家验证

第二天一早,周明就抱着精心包装的瓷瓶来到了市博物馆,找到了他的老友郑教授——国内顶尖的瓷器鉴定专家。

"老郑,帮我看看这个。"周明神秘兮兮地关上办公室的门,"但你要答应我,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保密。"

郑教授推了推老花镜,笑道:"哟,捡到宝了?这么神神秘秘的。"

当周明拆开层层包装,露出那件青花瓷瓶时,郑教授的表情瞬间凝固了。他二话不说,戴上手套,拿起专业工具开始检查。整个过程中,办公室安静得能听见针落的声音。

半小时后,郑教授终于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小明啊,你从哪弄来的这东西?"

"古玩市场,五千块。"周明如实相告。

郑教授倒吸一口冷气:"五千?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我初步判断是元青花,但需要您这样的权威确认。"

郑教授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从胎质、釉色、青花发色、纹饰风格和底足特征来看,这确实是一件元代至正年间的青花瓷真品。而且..."他停顿了一下,"从纹饰的精美程度和器型来看,很可能是官窑制品。"

周明的心跳加速:"那...价值多少?"

郑教授沉吟片刻:"去年香港苏富比拍过一件类似的,成交价是一千二百万港币。"

这个数字让周明一阵眩晕。一千二百万!五千块换一千二百万,这是两千四百倍的回报率!

"不过..."郑教授突然话锋一转,"你确定是从正规渠道获得的?"

周明立刻明白了老友的顾虑:"放心,是从古玩市场买的,摊主说是他家祖传的,明显不懂行。我查过了,不是赃物。"

郑教授点点头:"那就恭喜你了。不过建议你暂时不要声张,先找专业机构做个科学检测,然后再考虑出手渠道。"

离开博物馆时,周明的脚步轻快得像踩在云朵上。阳光格外明媚,连路边的小贩叫卖声都变得悦耳动听。他已经在盘算这笔意外之财的用途了——先还清房贷,再换辆车,然后...

突然,一个念头击中了他:那个摊主老马。老马说这是他家祖传的宝贝,却以五千块的"白菜价"卖给了他。如果老马知道真实价值...

周明的脚步慢了下来。职业道德和良心开始在他心中交战。作为专业人士,他利用了摊主的无知,这算不算一种欺骗?但如果他回去告诉老马实情,对方会不会反悔交易?毕竟口头协议在法律上...

就在这种矛盾心理中,周明不知不觉又走到了古玩市场。他下意识地寻找老马的摊位,却发现那里空空如也,连地摊布都不见了。

"请问,原来在这里摆摊的那位马大爷呢?"周明问隔壁卖旧书的摊主。

"老马啊?"书摊老板头也不抬,"今早收摊走了,说是回老家了。"

"回老家?"周明一愣,"他什么时候回来?"

"谁知道呢,他说不打算再来了。"书摊老板终于抬起头,"怎么,你找他有事?"

周明摇摇头,心事重重地离开了。老马突然消失,这未免太巧合了。难道...他知道了瓷瓶的真实价值?还是说...

一个更可怕的想法浮现在周明脑海:万一这不是真品呢?万一这是一件高仿,连郑教授都看走眼了呢?

他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郑教授的电话:"老郑,那件瓷瓶...你百分之百确定是真品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小明,干我们这行的,哪有百分之百的事?不过从各方面特征来看,确实符合元代真品的所有标准。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摊主突然消失了,我觉得有点蹊跷。"

郑教授笑了:"这不很正常吗?古玩市场的人流动性大。你要是实在不放心,明天带过来,我们用仪器做个热释光测年。"

挂断电话,周明的心情更加复杂了。他站在市场门口,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一个道德抉择: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安心享受这笔意外之财;还是想办法找到老马,至少补给他一个合理的价格?

夕阳西下,周明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他想起刚入行时师父的教诲:"鉴定古董,三分看物,七分看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但人心,往往比古董更难鉴定。"

第四章 良心不安

那天晚上,周明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一闭上眼睛,就看到老马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浑浊却似乎能看透人心的眼睛。五千块买价值千万的元青花,这便宜占得他心里发虚。

"你翻来覆去干什么呢?"女友林妍被吵醒了,不满地嘟囔着。

周明侧过身,看着林妍在月光下精致的侧脸。他们已经恋爱三年,最近林妍开始明里暗里地催婚,但每次提到买房的首付,周明就哑火了。北京这房价,他一个小鉴定师得攒到猴年马月?

"妍妍,如果我突然有一千万,你会立刻嫁给我吗?"周明半开玩笑地问。

林妍一下子清醒了,转过身来瞪大眼睛:"你中彩票了?"

"不是,就是假设。"

林妍撇撇嘴,又背过身去:"无聊。睡吧,明天还上班呢。"

周明知道她的潜台词——没钱的假设毫无意义。但现在不同了,他真的可能一夜暴富。想到这里,他又兴奋起来,但随即老马的脸再次浮现在眼前。

"这是我家祖传的宝贝..."老马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周明猛地坐起身,额头渗出冷汗。如果这真是老马祖传的宝贝,而他只花了五千块就据为己有...这不就是趁火打劫吗?但转念一想,古玩行的规矩就是捡漏凭眼力,谁让你不懂行呢?

两种念头在他脑中激烈交锋,直到天蒙蒙亮才迷迷糊糊睡去。

第五章 科学检测

第二天一早,周明顶着两个黑眼圈来到郑教授的实验室。

"怎么,一夜暴富兴奋得睡不着?"郑教授打趣道,同时小心地从周明手中接过瓷瓶。

"老郑,我越想越不对劲。"周明揉着太阳穴,"那摊主突然消失太奇怪了。咱们还是做个科学检测吧,万一..."

郑教授点点头:"谨慎点好。热释光测年虽然会破坏一点点样本,但最能说明问题。"

两人来到实验室里间,郑教授戴上手套和护目镜,开始准备检测。周明紧张地站在一旁,看着老友熟练地操作着精密仪器。

"取样会很小心,只在底部不起眼处取微量。"郑教授解释道,"结果大概两小时出来。"

等待的过程格外煎熬。周明在实验室外的走廊上来回踱步,一会儿幻想检测确认是真品后如何处置这笔横财,一会儿又担心万一真是赝品,从云端跌落的滋味可不好受。

手机响了,是林妍发来的微信:"昨晚你说的一千万怎么回事?"

周明苦笑,回复道:"开个玩笑,测试一下你的金钱观。"

"无聊!"林妍秒回,附带一个翻白眼的表情。

两小时后,郑教授拿着检测报告走出来,表情复杂。

"怎么样?"周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热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郑教授推了推眼镜,"这件瓷器的烧制年代确实在距今600到700年前,也就是元代中晚期。"

周明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那就是真品了!"

"科学检测是这样显示的。"郑教授点点头,但眉头依然紧锁,"不过小明,我还是建议你谨慎处理。突然得到这么贵重的文物,最好查清楚来源。"

周明拍拍老友的肩膀:"放心,我会处理好的。"

离开博物馆时,周明的脚步比来时轻快多了。科学检测一锤定音,这确实是件元青花真品!现在唯一的心结就是老马了。

第六章 寻找老马

接下来的三天,周明每天下班后都去古玩市场打听老马的下落,但一无所获。所有摊主都说老马突然回老家了,没人知道他具体去了哪里,甚至没人知道他的全名。

"大家都叫他老马,谁知道真名叫啥。"一个卖铜器的摊主如是说。

周明甚至找到了市场管理处,但老马是临时摊主,没登记身份证信息。

"这种流动摊贩多了去了,今天来明天走,谁记得住啊。"管理员不耐烦地挥挥手。

寻找无果,周明的心情反而轻松了些。既然找不到老马,那就不算他有意隐瞒了,对吧?他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处置这件元青花。

直接上拍卖行是最简单的,但这么贵重的文物突然出现在一个小鉴定师手里,难免引人怀疑。私下交易又风险太大...

就在周明纠结时,手机响了,是郑教授。

"小明,明天有空吗?我有个老朋友想看看你那件元青花。"

周明警觉起来:"什么朋友?"

"放心,是可靠的人。上海博物馆的瓷器部主任,正好来北京开会。让他看看,说不定能给些专业建议。"

周明想了想,答应了。多一个专家意见也好。

第七章 真相大白

第二天上午,周明抱着精心包装的瓷瓶再次来到郑教授的办公室。推开门,他愣住了——郑教授旁边坐着的人,赫然是消失了的老马!

"你...你们..."周明结巴了,手中的包裹差点掉在地上。

老马——现在应该叫马教授了——笑眯眯地站起身,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那双浑浊的眼睛变得炯炯有神。

"周先生,抱歉骗了你。"马教授的声音依然沙哑,但语气完全不同了,"这是我和老郑设计的一个小测试。"

周明转向郑教授,后者一脸歉意:"小明,先坐下听我们解释。"

原来,马教授是上海博物馆的资深研究员,专攻元代瓷器。他和郑教授是多年好友,最近在研究一个课题——当代古董鉴定师的职业道德。

"我们精心制作了一件元青花高仿品,"马教授解释道,"从胎土配方到青料调配,完全按照元代工艺,连热释光测年都能通过。就是为了测试,当鉴定师以为自己捡到大漏时,会如何选择。"

周明的大脑一片空白:"所以...这瓷瓶是假的?"

"从年代上讲是真的,六百年前的工艺。"郑教授接过话茬,"但从文物身份上讲是'假'的,是我们复原制作的。"

周明突然想起什么:"那五千块钱..."

马教授大笑:"已经捐给古玩行业协会作培训基金了。"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这是你的五千块,物归原主。"

周明接过信封,哭笑不得:"你们...你们这也太..."

"太过分了?"马教授眨眨眼,"但很有必要。知道吗?你是第十个接受测试的鉴定师,只有三个人决定寻找卖家补差价。"

郑教授补充道:"古董这行,眼力固然重要,但人品更关键。我们这行见过太多为利忘义的事,一件真品毁了多少人的操守。"

周明深吸一口气,突然释怀了:"所以这是一场考试?我及格了吗?"

马教授和郑教授相视一笑:"你不仅及格,还得了高分。虽然一开始也有过挣扎,但最终选择了正确的路。"

第八章 意外收获

三人一起吃了午饭,席间马教授详细讲解了那件"元青花"的制作过程。

"为了做到以假乱真,我们团队花了两年时间研究。"马教授不无自豪地说,"从胎土配方到窑温控制,完全复刻元代工艺。说实话,做一件完美的高仿比鉴定真品难多了!"

周明好奇地问:"那这件'元青花'现在算什么?"

"教学用具。"郑教授笑道,"以后用来培训新人,让他们知道这行的水有多深。"

饭后,马教授送给周明一本亲笔签名的专著《元代瓷器鉴定精要》。

"小伙子,你很有潜力。"马教授拍拍周明的肩膀,"眼力可以练,但良心丢了就找不回来了。记住,我们鉴定的是器物,考验的却是人心。"

回到工作室,周明把那件"元青花"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不过现在它在他眼中不再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他自己都未曾看清的一面。

林妍打来电话:"周末我爸妈来北京,你准备一下见面吧。"

周明笑了:"这么突然?不怕我一穷二白了?"

"少贫嘴!"林妍哼了一声,"我妈说了,没钱可以慢慢挣,人品不行就真没救了。"

周明望着窗外的阳光,突然觉得,比起那件"元青花",自己好像捡到了更大的宝贝。

他打开电脑,开始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鉴物易,鉴心难——一个鉴定师的自我修养》。

(全文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