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否有美感,我想是有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想这是一种创造的美感,因为教育者的心灵一旦进入了创造的境界,就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唤起美的教育享受。这种美感会反映在教育者的心灵并体现在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从而又传递给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的内心也产生一种美的共鸣和回应,整个课堂教学在美的主旋律中落下帷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在体验着教育的愉悦和快乐。
所以,教育者一旦进入了教育的美的境界,那么,在教育中,他就会如清风拂面、如小溪悠悠,侃侃而谈、娓娓叙说,从而引领学生去共同谱写一曲美的教育乐章,这是师生之间一次心灵相通、精神贯通的教与学的过程。在这样的教育情景下,学生感受不到教育权威的压迫感,也没有心灵的恐惧不安,有的是融洽地对知识、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和再创造的一种喜悦。比如,师生共同对一首诗歌的品味;对一道难题的共同攻艰;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共同评说;对宇宙奥妙的共同遐想;对社会现象的共同剖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始终处在平等的平台上,思想的触角相互交锋,相互吸收,教学相长,最终达到相互提高,实现教人者教己,自化化人、自觉觉人的美的教育境界。教育者言犹未尽,受教育者回味无穷。
同时,受教育者的美感来自于教育者。教育者的美感,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和熏陶;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来自于自己的爱心。教育者的教育美是他们对生活和教育真谛的真正理解,对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把握,从而在心里树立起对教育美感的深刻领会和感悟,并把自己健康的情感融入到教育中去,把教育人当作艺术家在创造自己的惊世杰作一样,灵魂投入、神思进入,抛弃了世俗一切的庸俗和功利之心,进入了创作艺术的最高心灵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艺术作品。
同样,教育者的教育美感也要有一种超越名利的境界,才会创造出值得自己和社会崇拜的“教育艺术作品”,在创造的过程中,教育者才会真正体验到教育的快乐和美感。但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仅仅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来看待,当作一种获取名利和地位的手段来看待。如果我们抱着这种心态去从事教育事业,就很难从中体验到因为教育而产生的一种愉悦和美感,就像有些艺术家如果受创作功利之心的影响一样,就很难创作出惊世之作。
总而言之,教育者的杰作就是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把教育事业当作创作一幅美妙的艺术作品那样去对待,全身投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教人者教己,才能唤起教育的美感,师生共同在教育当中提升自己的灵魂境界,让人的思维和情感始终处于开放包容的状态,不受自己的需求和功利心所支配和束缚,只有这样,才能抵达教育的最高境界,才能让教育者从内心深处真正享受到教育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