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稻子的头像

稻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6
分享

行走在北京的秋色里

小学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只在脑海中记住了北京,对北京的秋天却无多少印象。后来因为工作出差,路过两次北京,都是匆匆忙忙的擦肩而过,又在冬季,所以对北京的秋天一直都没有什么印象。这一次,十一国庆节过后,恰值仲秋时节,从喀什出发飞越万里之遥到北京看病,也就误撞着感受了一次北京的秋天。

北京,祖国的心脏,很大,很陌生。从首都机场出来了,夜色已将京城包裹,车子飞驰穿行在忽明忽暗的街道,分不清东西南北。京城是那样的扑朔迷离,如她厚重的历史一般,总让人永远看不够,看不透。导航显示到宾馆是26公里的距离,如果在喀什,顶多半小时就能到达。而从首都机场出来了就一直处于拥堵状态,车仿佛暮年的老牛,艰难的移动着。司机说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路况。我开玩笑道,这二十六公里怎么走出了二百六的感觉。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大都市的繁华与无奈。

终于,在穿过一条又一条街巷后,到达了目的地。昏黄的街灯下,叶子发着金光,通体透明。月光很好,从飞檐青瓦再流泄在叶片上,像一只巨大的补光灯。地面上零落的叶片,衬托出秋天的气息。除了一两个行人,胡同安静的出其,这让我很意外。心里悄问这是北京吗?也就那一到,崩着的心突然轻松下来,有种回家的感觉。

晚饭后,萨克斯动听的声音吸引我来到小公园。转角处两女一男正沉醉在萨克斯优美婉转的旋律里。坐在树下,侧耳聆听,是著名的萨克斯曲《回家》,悠扬动听的旋律在一瞬间触动着如我一般的游子或过客。北京,曾经很遥远,此时就在身旁,而那间客房就是临时的家。多么美妙的夜晚。一阵风凉飕飕的吹来,带着丝丝凉意,北方的秋天大抵是相同的。不敢贪恋,起身回房。

第二天,在去积水潭医院几百米的短程中,却有意外收获。在晨光里,北京的秋色扑面而来,明朗的黄色,从根到干再到枝,蜿蜒向上,把街道、胡同笼罩着。德胜门大街上的秋意更浓,金灿灿的叶匍匐在树下,姿势迥异,如花如蝶,砖缝瓦上车顶绿植间,随意又自带美感。忍不住停下匆匆脚步,拾起一两片,作为北京秋天的见证。

穿过一条狭窄的胡同,远远就看到一帘绿色的瀑布垂下,沐着晨光夹着闪闪的光点轻漾起一阵柔波。走近细看,是西海湿地公园。湖的四周都是高大粗壮的垂柳,千万条柳枝从数十米的高度垂下,一眼望去似一帘帘巨型绿幕,胡同与西海间有了几分朦胧美。柳树在喀什也是常见树木,不过它们的差异很大。在北京见到白杨树确实有些意外。茅盾的《白杨礼赞》,让生长在西北的白杨树家喻户晓,不曾想京城亦有这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白杨树,它的挺拔壮硕完全不输西北的白杨树,而且更胜之。这大概是因了水土、环境的不同。抬头仰望白杨树,丰饶的枝叶交错,根本看不到尽头,感觉树与天只有一片叶的距离,那么近。粗壮的树身一个人根本无法环抱住。手抚摸着树身,粗糙的表皮,犹如故乡的土地被盐碱浸渍后呈现出的凹凸不平,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心情也随之放松下来。

白杨树是故乡的魂,是故乡的精神。五十年代末,一群来自祖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在此落脚,开始垦荒。塔克拉玛干沙漠试图用它的威力驱逐垦荒人,于是一场人进沙退的持久战打响了。七十多年的光阴,故乡早已成为天蓝水绿草青花红的风水宝地。而最让故乡人骄傲的就是那一排排高大粗壮的白杨树,日夜守护着故乡。因此我对白杨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所以第一眼看到白杨树,心里上与北京的距离一下就拉近许多。虽已是深秋,白杨树还是葱翠盎然,油亮亮的叶片,足以忘记季节。

一片残枯的荷叶,静立水中,带着些许禅意。瘦削的茎干略带青色,叶已经斑驳干枯,秋天的怆然悲凉十分立体,别有一番韵味。寻找了几个角度想拍出秋荷的美,却始终未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或许我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荷的高雅素洁。

此时,晨光已拨开薄雾,匀称的撒在湖面林间,带着柔柔的暖,十分舒服。如果不是记得月份,完全忘记了已是仲秋时节。那些不知名的、密集的树,被秋光轻拢,似着了一层薄薄的金纱,如梦似幻,美极了。悠扬的禅乐,轻舞的太极剑,衣袂飘飘,好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自行车铃铛发出的声音从胡同、从路上传来,一个个清秀青春的脸庞迎着晨光划过,一如当年的自己。不觉间到了积水潭医院的北门,隐没在狭长的胡同里。沿途停放着很多车辆,车顶上落满小小的,如黄米一般大小的花朵,远看竟有几分朦朦胧胧的效果。车上方的树十分高挑,它的花却是小巧精致。走进医院,一壁的爬山虎已经红透,高低错落的伸展着。门诊楼被枝形各异的树木紧紧环抱着,葱茏的绿色仿佛走进公园,原来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人生与树何尝不一样,弯弯曲曲走过一程又一程。

下午在去昌平的路上,秋宁静的呈现着。少了喧嚣之后的秋,是沉淀后的静美,没有忧伤,没有离愁。站在街头,期待一片叶落。

步行,可以脚踏实地的感受北京的秋。第二天结束广安门医院的诊疗后,穿过桥面,行走在林荫道。不温不火的气候十分舒适。这一路的树木种类繁多,除了常见的几种外,大都不认识。因此,秋天的层次感在这里格外分明,像刻意涂画的,又十分流畅。穿过眼前的每一帧画面自然而然,忍不住停下来脚步,任意选取一个角度拍照,都是无可挑剔的美。心里不禁在想,怎么可以这样美?落叶簌簌,掷地无声,以万千姿态与大地深拥,是孩子与母亲久别后的重逢,欣喜显尔易见。刻意绕过,生怕打扰这场再见。公交站远比导航上的距离远。穿过过街通道,马路对面又是另一种景色。街边绿化带里色彩纷呈,完全感觉不到秋天的气息。绿化带里的步行道被重重绿植包围着,阳光从树隙间洒落,通透明亮且带着柔柔的暖,恍若置身绿野仙踪间。坐上公交车,在城市里疾驰,满目的花草树木是对每个来此的游人或过客最好的慰藉。

后海,与西海相邻。与酒店仅有一路之隔。在狭长幽深的胡同间穿行,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家家户户门口门前或窗台上都有绿植,菊花、三角梅、五瓣梅,一盆盆苦瓜丝瓜或豆角爬满院墙,院内三两枝条伸出墙外。胡同两边停放着各式车辆,只留出极窄的道通过,让胡同显得越加深邃。阳光真是无所不在,喜欢这样安静而有趣的秋日,沐着阳光,不紧不慌地溜达,近距离感受北京的生活实景,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走出胡同口,眼界一下开阔起来,桥水车及拥挤的人群。站在河边,大致看了一下地形,呈半椭圆形的后海,被高大的白杨树,垂柳紧紧环抱四周,粼粼波光荡漾,三五只小艇漫游其中。秋天的氛围可见星点。沿河漫步,驻足桥上远观,临河近看,角度不同,景致各异,但都是极美的。诧异古人的智慧与审美,在今天看来依然是超前的,无可挑剔的。叮叮当当作响的黄包车,穿行在林间,在树影光影的映衬中,仿佛时光倒流,老北京的旧日时光重现。而到了时尚街区,震耳的音乐声响,一下又走进现代都市的喧嚣与繁华。林立的店铺,各色小吃,人头攒动,好一派热闹景象。一杯热奶茶,一根桂花糕,继续一路往北骑行,太阳开始西斜,余晖洒满湖面,一幅“最美不过夕阳红”的画卷徐徐展开,绘就人间晚景图。路过宋庆龄故居,不巧已经闭馆。从恭亲王府旁的胡同往回走,天色迅速暗下来,街灯亮起,秋色在夜幕下晕染成一道雾纱,笼罩着夜,微凉适宜。脚下悉悉索索的声音搅扰着这份静谧。

在北京的最后一站鸟巢和水立方,秋天是金光闪闪,明晃晃的。奥体中心广场上成片的银杏树,把秋天华丽丽的呈现给人们和大地。金色的叶,金色的果实,在阳光下尽展每一根脉络,毫不遮挡的炫耀着。坐在树下,“啪”的一声轻响,一颗熟透软烂的果实滑过鼻尖落下来,是成熟的银杏果。再细听,响声此起彼伏,落了一地的果实,却无人注意,它们静静地等待环卫工人的到来。秋,就这样轰轰烈烈而来,悄没声息地结束,只有这一地的叶和果,是秋最真实的见证。

十月下旬,香山红叶如灼,是最佳观赏期。思考再三,还是想留点念想和遗憾,让下次还有再来北京的理由。就此作别吧,北京的秋。凌晨五点,向机场出发,窗外秋意渐浓,闭目无思。因为我已把这个秋天最美好的记忆,留在脑海里和一张张照片里,待他日再细细回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