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在乡村,一簇簇、一丛丛、一树树的深绿、浅绿、淡绿、墨绿、翠绿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铺开、延伸。每一条街、每一条路、每一个院落、每一栋楼宇都被层层的绿色环绕。这就是祖国最西部的城市—喀什。在这里,有参天的白杨、有坚韧的胡杨、有高大的法桐、有笔直的白腊、有婀娜的垂柳、有柔情的榆树、有飘香的槐树,还有澄黄的金叶榆。在这里,春有五彩斑斓,夏有芬芳娇艳,秋有金色的梦,冬有宁静萌动。在这是,每个季节都能看到、感受到不一样的喀什。清晨、黄昏,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不一样的喀什。站在原地平视喀什,眼里是狭长而深邃的绿色。从高空俯视喀什,绿色又是宽阔而张扬的,田野、村庄、河流、古城、楼宇、街区都被绿色揽入怀中。
清晨阳光穿过树丛,光影斑驳,喀什在暖暖的晨光开启一天的时光。傍晚,夕阳斜照,余辉洒向林间,如梦似幻,沉醉流连。一直在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脚下这片绿洲,“你可以一眼望穿乌鲁木齐的五脏六腑,但你永远无法看透喀什那双迷蒙的眼睛”,诗人周涛如是写到。此地用以描述喀什,或许也是最恰如其分的表达。
出生于70年代的我们,对沙尘暴、浮尘都有一种恐惧的心理。每年春、秋两季,大约有4-5个月的时间,整个城市每天都笼罩在尘土飞扬或灰蒙蒙之中,一张嘴就会呛的咳个不停,家里每天都落满灰尘,头发、衣服上也落满沙尘。难得见到一个晴天。
记得上小学时,一次放学后到父亲单位,好好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天地刹那间陷入一片昏暗中,飞沙走石,黄沙滚滚,像极了西游记中的场景。不一会儿又听到暴风中传来的叮铃咣啷的声响,堆放在空地上的铁皮、木头和其他的各类物资,早已自由组合成一支乐队,迎和着沙尘暴在天地间叫嚣。吓的我们躲在屋里,门拴也被摇的开始松动,赶紧用木头顶上。还有一年的沙尘暴来时,把我们放在架子上的大堆木头全部卷走,把架子刮到,等风过后,遍地一片狼藉和惨象。那时是真的害怕过春天和秋天。
几年前女儿在厦门上大学时,同学问她,你们那里是不是骑马上学?住着蒙古包?女儿无奈地笑了,放假回来时,我带着她专门去了古城、北湖公园、小亚郎湿地公园拍照,让她回去后把照片让同学们看看我们大美的喀什。返校后,在一次班会上,她把喀什的照片做成了PPT,向同学们介绍了喀什。同学们都非常惊讶,原来喀什这么美呀!有这么多绿色呀!每每想到这件事,又不由地想起上初中时,通过书刊结识了一位远在浙江的笔友,她写来的第一封信时,也是这样问我的。一转眼几十年时间过去了,我的故乡—喀什,早已从南疆变成江南,山青水秀,绿意盎然。
喀什是丝路古道上的重镇,历经千年风霜。古老厚重中展露出新兴的活力。每一天、每一年喀什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作为这个城市中的一员,享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红利。所以经常会写一些小文记录一下所见所感。自小生活在沙漠中的一小片绿洲上,对绿色有着特殊的感情。以前总觉得故乡很远,随着喀什的绿色越来越多,心越发的安定下来,俗话说:心安处即是故乡。的确如此,喀什即是故乡。
眼前皆风景,何需去远方。闲暇之余,放下诗与远方的梦想,经常和家人一起到公园、到乡村去走走、看看,感受近在咫尺的那些美好。
近几年喀什最热的休闲地当属北湖公园。这是环吐曼河新建的湿地公园,是喀什的绿色屏障,是喀什的肺。吐曼河丰沛的水源滋养着两岸丰美的水草。高低错落的山坡上,法桐、红叶李、金叶榆、松树、柏树、海棠树,还有很多不知名字的树木,错落相生。海棠、玫瑰、月季、鸢尾、格桑花…赤橙黄绿青蓝紫,你方开罢我方登场,一个多彩的花花世界。在北湖公园,即可以聆听吐曼河水的涓涓细语,又可以享受天然氧吧带来的清新。清晨,黄昏,在悠长的林间小路上,漫步、快走、跑步、骑车,吸吮着天然氧吧带来的舒服和惬意,享受着美好生活的每一天。沿河搭建的四通八达的木栈道,通往公园的各个角落,在河边小憩观景,拾级而上登高观景,都是不错的选择。高度不同、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色亦不同。登到山顶的最高处,北湖公园的全貌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巨型的绿色圆盘中,吐曼河的几个支流变成一双明亮的眼睛点缀其中,让四周的绿色顿生了几分灵动。河两岸的芦苇和菖蒲繁盛茂密,是天然的净水剂,水清了、环境好了,成群的野鸭、鸟儿纷纷相约来这里栖息、繁衍,连多年未见的水獭也悄悄地露出了水面,追逐、嬉戏、畅游。水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天气晴好的早晨,白雪皑皑地慕士塔格峰从遥远的帕米尔高原来到了眼前,蓝天、白雪、碧水、绿树汇成天然的画卷,美不胜收。很多次早晨路过这里,看到这样的景致就赶紧驻足,欣赏、拍照、放飞。
逛完北湖公园,就来小亚郎湿地公园看看吧,这里也是一个不能错过的好去处。夏天的傍晚,公园里人流如织,老老少少,大车小车,偌大的停车场都很难找到一个空位,可见小亚郎湿地公园的受欢迎程度。它的绿色清新脱俗,有回归自然的美感,让久居城里的人们找到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虽然距离现在居住的小区有些远,但还是喜欢选择在周末或某个傍晚,到这里去走走,去看看,去感受小亚郎湿地公园的另一番绿意。
小亚郎湿地公园是开放的公园,可以从东西南北各个方位进入。总是记不住路,所以每次去都会走到不同的位置,也正好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这里。
从游泳馆的方向进去,穿过桥下的栈道,来到对岸,一直往北的方向行走,绿色越来越稠密,是一些南疆最常见的草木在这里扎根,它们耐水、耐旱、耐盐碱,与小亚郎水库相依相生,粗犷中不失柔美。这里有一个五层高的观光塔,可以从高中低三个高度环视公园全貌。站在塔的最高处,小亚郎湿地公园变得蜿蜒狭长,河床上东一片、西一块生长着芦苇和菖蒲,形成水中有绿,绿中有水,似一幅山水画,唯美雅致。
从正门进去,一条长长的木栈道如游龙般或依河、或伫立水中央、或穿河而过,可以更好地领略小亚郎湿地公园的风光。小亚郎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大,如果完整的走下来,需要很好的体力和脚力,我每次只是选择其中的一段行走。喜欢行走在依河的栈道上,四周是与人齐高的野生芦苇,高昂的苇花,被一阵风撩动,苇叶扭动柔软的腰肢,摇动苇花一起随波荡漾,发散出淡淡的清香,没有修饰,自然而然的味道。在这里放慢脚步,细细地品味城市中的自然味道。公园的右边是一条悠长的小径,路两边沙枣树、桑树、槐树、榆树众生,红柳、芦苇、骆驼刺、还有不知名的野花野草纵横其中,经过人工的修整后,不零乱又保留了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在一个园中园的旁边有一条幽静的小路。高大的树木形成天然的纳凉屏障,一棵挨着一棵,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不会感到酷热。路灯亮起时,在此漫步,更多了几分情调。夏日里经常到这里来消暑,是再好不过的了。
其实,北湖湿地公园和小亚郎湿地公园只是喀什近几年打造绿水青山的一个缩影。随着喀什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在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更加注重把城市的绿地建设与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融合起来。只要出去走走、看看,就能感受到。以前一年难得有一场雨,一场雪,现在树多了、花多了,绿色多了,雨雪也多了,浮尘少了,沙尘暴没了,喀什的天更蓝了,城更绿了,心情更美了。“春雨润如酥”“草色青青柳色新”不再是奢望,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古城的绿色,绿色的古城正在快步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