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明法的头像

曹明法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1/12
分享

第一笔稿费

写作数十年,记不清收到多少笔稿费了,但我最为珍惜的是我的第一笔稿费。只要想起这笔稿费,我便想起和这笔稿费有关的陈晓兵老师,想起他对我的帮助。

陈老师曾经在河北省平山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后来到河北省文联工作,担任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我有个校友叫戎霞,曾经是陈老师的下属。戎霞知道我喜欢写作,对我说起陈老师,说可以介绍我俩认识。我写了一篇散文,托戎霞转给了陈老师。不久,戎霞把陈老师的回信及退回的稿子给了我。陈老师除了自己看我的稿子外,还请《河北文学》的一位“资深编辑”对我的稿子写出意见。

此后,我便和陈老师有了联系。一次,我把两篇小故事寄给陈老师,想得到他的指教。数日后,得到他的回信。其中有这样一些话:“恕我直言,故事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语言。现在的语言存有较明显的学生腔儿,故事语言应是经过提炼的群众语言,一般要求口语化、生动、形象,富有丰富的内涵等等。二是情节。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赞扬董老的故事,应该做到既赞扬了董老,又不能伤害了群众的形象,应相得益彰。以上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如果你觉得可以的话,请再将两篇故事修改、加工、锤炼一下,你认为满意了,再寄我。”

这封信让我感动。陈老师是作家,又是省民协主席,可他面对一个无名小卒,没有一丝居高临下的态度,用的完全是商量的语气。他是那样的谦逊,又是那样的低调、和蔼,他的修养让人敬佩。我马上将两篇故事做了字斟句酌的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了,这才寄去。不久,收到陈老师的回信:“刚从北京回来,迟复为歉!两篇故事,已转给有关同志,请放心!有事来信。”

此后,我收到过陈老师寄来的《人间自有真情在》,这是他的散文集,还收到过他编辑的《作家和文学青年》一书,大32开,厚厚的。他在信中嘱咐我:“现寄去《作家与文学青年》,希望你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我建议你多看一些作品。”

1988年11月初,我收到陈老师寄来的一封挂号信,大大的牛皮纸信封。我拆开一看,里边有一本《河北民间文学》,1988年第2期。书中夹着一封信和15元钱。信中有这样一些话:“你的稿子,我稍作修改,推荐给了他们。望继续努力,多联系。因是内刊,稿费不多。”此处所说的稿子,便是上文提到的“两篇故事”中的一篇,即《董老千里还香园》。此稿作为该刊的第一篇发表。15元即此稿的稿费,这是我的第一笔稿费。

15元,就现在而言,真的不值一提!可在当年,我一个月的工资才仅仅41元哪!这15元,还是相当珍贵的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