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村老家,父亲坚守着一块菜园,这是他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悄然转岗的结果,并热爱上修篱种菊的田园农耕生活。
在此之前,菜园都由母亲经营着,只是节假日才会给母亲撘把手。那时我很好奇,母亲一个女子,竟然能向农村里很多的老年人一样不仅能种田,还是种菜地把式。一年四季菜园里总有一茬一茬的绿色存在,不同季节总有吃时令蔬菜吃,加上喂有鸡和猪,生活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而父亲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种菜,掌握了春夏秋冬的播种规律,把一块菜园侍弄得生机勃勃。
这是一块充满生机、孕育希望、充满温情的菜园。在那片空气中都富含泥土气息的土地上,父亲用勤劳和智慧培养出一片片翠绿。在我的印象中,除了种有日常用的葱、蒜、小茴香这些佐料,种得最多的应该是萝卜、洋芋和白菜了。不同的季节撒下不同的种子,栽下不同的菜苗,这需要非常熟悉农耕规律,把握时节,瞅准时间。所以,这片土地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不同的色彩。红的番茄,紫的茄子,长长的豇豆,红彤彤的辣椒,雪白的韭菜花,青青的萝卜,黄黄的土豆,还有阳禾、菠菜、黄瓜、四季豆、蚕豆、毛辣菜、南瓜等各种各样的蔬菜。有时候吃不完的菜,父母会用来晒干菜,还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和蔬菜的品种,用来腌和泡,不仅丰富了菜的风味,也延长了菜的保质期,更解决了冬季蔬菜不足的问题。那个时候,我最喜欢吃母亲腌的白菜、萝卜缨以及泡柿子。而做这些事,则是需要技术的,更考验一个家庭当家人的生存智慧和持家能力,过去的贫与富,有时候也会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
每次回到老家,我总是习惯性地先到菜园子里转一圈。看着那一排排整齐的葱、蒜和韭菜,就像老朋友见面一般,一种难以言表的温暖也从内心升腾起来。准确地讲应该是亲切吧,因为葱、蒜和韭菜就是常驻我们家菜园里的三剑客,别的罢茬了但它们依然存在。
今天回去,是元宵节过后第一次回老家。虽然春寒料峭,但菜园里依然生机盎然。菠菜的叶片肥厚,紫菜苔挺拔青翠,有的苔尖已有黄黄的花苞绽开,蒜苗散发着淡淡的辛辣香,毛辣菜则带着一丝独特的野趣,伏地而长的白菜则如同一个个碧绿的花朵,挤挤挨挨地长在一起。我顺手采了些菜薹,因为再不吃就柴了,又拔一些蒜苗,还剜了一些勺勺菜,当然必须会带两棵大白菜。这些新鲜的蔬菜,没有污染,不用农药,都是父亲施的饼肥,像菠菜和白菜吃起来特别香甜。
这些蔬菜,是大自然最质朴的馈赠,更是父亲的勤劳带给我的丰收的喜悦。这些蔬菜的背后,是父亲默默地付出。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回老家。他只要一回老家,有时间就会到菜园里忙忙,为菜园除草、施肥、浇水。然后什么时间裁辣椒苗,什么时间排蒜瓣,什么时间种萝卜,父亲都把握得很准,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他对菜园的热爱。正是因为有了他的精心照料,菜园才能如此生机勃勃,蔬菜才能如此鲜美可口。
而我们作为享受者,每一次品尝这些蔬菜时,都能感受到父亲的爱意。这种爱,无声却深沉,如同菜园里的土壤,滋养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我们深知,这些蔬菜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父亲对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热爱,是对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质朴的传承和解释。
老家的菜园,不仅仅是一片种植蔬菜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它见证了父亲的辛勤与付出,也承载了我们对家的思念与眷恋。
2025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