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作协座谈会结束后,我们分队驱车出发,途径天湖书画院参览画展后前往东张村。
东张村,坐落于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西北部,素有“泉州北大门”之称。住宅占地面积不大,人口不过几千人,但蔬果大棚却有千亩。村干历年来始终把民生与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紧抓科学党建工作,与时俱进推动农村建设步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无邪教创建示范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侨胞之家”等殊荣。
有幸搭乘庄丽君老师的便车,我们沿途相聊甚欢。她是一位很有独立思想、可可爱爱的大女人,机修专业出身,后又自修汉语言文学,体制内上班多年却选择下海经商,有自己的旅游公司和蛋糕店,对人生、亲子教育看法颇有哲学的开放性。闲聊中,她为我这离乡多年的人重新普及了东张村崭新的乡村风貌、风土文化,增添了我对此次采风的期待。
我们沿国道拐南埔过惠华,二十来分钟便到了东张村综合治理网格化服务中心大门前。下车,扑面而来的春意阑珊,东风微凉。天上一团一团灰色的云朵隐隐地透着微弱的光,水墨画似地拥抱着东张村。几朵较为轮廓清晰的云儿如同此刻我欢快的心情,流动着,张望着。一幢幢规划有致的楼房,整齐错落地仿佛睡在画中央,酣然而惬意;整齐划一的行道树,张灯结彩,留有年味,沉稳、静默地如同坚守岗位的护卫;路面宽阔且干净地看不到一点杂物,好似掀了盖头的新娘,静静地舒展她的容颜,不见一丝细纹,切身感受她的清澈,静谧地使来者的心顷刻间安静下来。
服务中心隔路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静静地流淌着。临水而望,远处千亩的现代化生态园蔬果大棚绵延不绝,犹如一幅无始无终的壁画,却又比壁画更生动地镶嵌在天地间。河畔上曲绕着塑木廊架栈道,观光亭、循环水车不屑一顾地休憩一旁,才不管我们这群人或者那群人来与不来的,由着它享受独处时光。经丽君老师提醒,留意到廊桥下成片的荷花,大概是初春的缘故吧,春日的荷花塘有些孤独地卸下所有的绿意,还来不及和暮冬说再见,只好垂头丧气地不言不语,任由冬日最后的倔强独步早春的荒芜。听丽君老师介绍,我们来的恰巧错过时节,若是夏日,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一池荷香,一帘月色,着实的“荷塘月色”好光景。
庄副见大家干站路道,犹如进自家门似地召唤我们进服务中心大厅。一进大厅,便被一目了然、清晰化的“乡村治理”所吸引,VR、监控、网格化治理,感叹科技融入,提高村治管理,直观感受东张村战略性治理能力。这时,明朗热情的笑声传来,是庆友主任。主任引我们落座文明礼堂,观看东张村的宣传视频,视频简介东张村地名的由来、变迁及历史沿革,并展示了当地相关的特色文化,让在座的每个人对东张村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主任逐一介绍了东张村的瑰壁文化、网格化管理、警示宣传教育场地等。
当我们兴奋又好奇地倾听主任自豪的解说介绍时,志成书记走过来,百忙中的歉意微笑,招呼我们饭点了,先就餐。于是,一群人随同书记和主任出大厅,往农家院方向走去。农家院前有篱笆后有榕,土黄麦秸覆房檐,颇有田园风韵味。院间红、黄、蓝风车连串成线,凉风一过,如同叶子般轻盈地转动着风的旋律,是为农家院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踏进农家院仿若踏进藏在时光深处的桃源,心中蓦然念叨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生活情态,又心想若是篱笆边上再培土种植四季菊,会不会更有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呢!
饭后,阳光稍稍露了脸,又被我一惊一乍的欢腾下,速速地躲回云后。我们跨桥过河,漫步在现代设施智能温控大棚果蔬的农耕路上,侃侃而谈。丽君老师或许看出我对大棚外设立的法制宣传走廊好奇,解释道,这是东张村的另一治理特色,将法治建设贯穿经济建设,让村民致富的同时也要知法懂法守法。听的我不禁为此举措点赞。在庆友主任的导游下,我们进入一片无花果大棚种植区,室内温暖地像五月的果园。一株株、一个个倒挂的青绿色无花果,散发着淡淡的诱人气息,宛如一颗颗轻巧的翡翠饰品,给人予夏日的清凉感。它们齐刷刷地望着我们的到访,扰了它们的清净,有些耳尖的无花果,青涩地偷听得,待到成熟时,我定将它们摘下的话语。
走出大棚,继续往前,参观村居。主任边走边说,因为家乡生态良好,多产业化发展日趋成熟,吸引了不少年轻有为的人才回乡创业。既陪伴老人,又充盈劳动力;既带动本村乡村建设,文化发展,又让本村人实现足不出户的创收增收。路过一栋南洋楼,久违的亲切感,仿佛回到小时候在外公外婆家庭院玩耍的日子。南洋楼,不再纯粹是一栋房子,它弘扬的是“根”与“魂”,留住的是儿时的记忆,游子的乡愁,是历史的厚重感与展望。
说着话,聊着天,不知不觉来到村居墙画前。惊叹于画工的艺术灵感,将现代艺术与村居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村居外墙上勾勒的一幅幅油画,探头的长颈鹿、高耸的榕树、各色艳丽的花卉...栩栩如生,似庄周梦了蝶,蝴蝶梦庄周的奇妙体验。还未细细回味,脚步已随大家的步伐,踏阶而上,仰观百年榕树群。每棵榕树的树干特别粗壮,需几人合抱方能围拢。绿虬垂须地俨然一位慈祥的老者,祥和而又温暖,高大不失顽强,我打趣说“这榕树过百年能知岁几何?”丽君老师即刻上前,翻看榕树岁龄简介-超500年。500年!!沧海桑田去又留,世事乾坤几轮回。感伤人生在世如蜉蝣,再次敬意地凝望老榕,岁月的见证者,时光的不语者,让人不禁想要沉醉于这份宁静致远的美好中。
走出榕树群,是东张文化基地,基地一隅伫立着两块明代的海契牌,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字迹早已模糊不清,有些甚至被消磨化光了,心里很惋惜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继续往前吧,气派恢宏、金碧辉煌的东张宮呈现在眼前。主任讲解,前后耗资三年,里外檐角、凹槽、花纹、图案、雕像等全由金箔镀边镶嵌打造。村人将庄严的信念融入到独特的建筑构造中,使东张宮的文化底蕴更加的神圣,声名远播,也吸引了不少信徒和游客的探访。
转出东张宮,是老年人门球场。村里为了调和村民不同类别的娱乐生活,分设不同区不同类的广场,各得其所,互不影响,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大大提升。从东张宮下桥,再次经过护佑东张村的百岁老榕,我们来到此行最后的一个观光点--乡村振兴主题馆。
顺着东张便民服务大厅拐角上二楼,便是乡村振兴主题馆。宣传员小陈一一为我们详解、演示东张村历史沿革与创新。比较有趣的是“方言地成,乡音出新”。老式金黄的转健固话,随意一句方言,按键拨动选择,皆能翻译,可谓花样翻新。浮刻着“法治长廊”诸字的墙面如同一本厚厚的法学书,等待着众人翻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书页中缝悬嵌着一枚金色圆环戒指,在柔和的光线映照下,成倒“心”光影,吸引不少恋人此处打卡,留存他们爱情的甜蜜。上三楼是人才之家。手工艺品、油画基地;书籍、运动器材,独立的高规格会客厅;5G直播、星空浪漫、鹰眼影视展览等,鲜活的人文举措使东张村彰显独特的“乡村文化圈”,各地游客、企业家慕名而来,为乡村振兴增添不少活力和影响力,观此高远格局令在场的人无一不拜服。
采风旅程结束,与主任挥手告别。主任不忘盛情邀约我们,村里设有民宿,烧烤、农家饭、采摘、看风景、会谈可随时再来。而我们也带走了东张村千分之一的云彩。
中国大地有无数的乡村,但东张村的美,自有它别具一格的风情。不仅是地理符号,方位坐标,更是一张多金的名片。承载着乡村建设的历史发展,乡村振兴标杆,也是几代人乡愁记忆、情感不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