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芳斌的头像

成芳斌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1/06
分享

由退休生活想到的

人一退休,就没了工作压力,还享受着不菲的退休待遇,成了名副其实的闲人儿。但也别高兴得太早,退休生活并没那么轻松,也没想象的那样丰美,上述观点只是一种肤浅的看法,并未真正深入退休生活中去考量,还停留在表象之上。

我于2023年6月退休。当时,一些在职人员就很羡慕我,说我从此不用考虑工作,还有不菲的退休待遇做保障,简直就是过上了神仙的日子。一些退休者也是持这种观点,说退休了是真的清闲,想干啥就干啥,有时还得找事去疏解无聊。在他们眼中,退休似乎成了最轻松、最幸福的事。可是,你仔细想想退休的原因,想想退休生活的真实状态,就会明白:退休了并没那么舒坦。

退休的原因,其实就是自己老了。“老”意味着什么?就是身体状况差了,不如年轻时强壮了,感觉上有点力不从心了。

我是2023年6月退休的,退休两三个月后的一天晚上,要上厕所小便,突然就感觉天旋地转起来,头晕得特别厉害。这可把我吓得不轻,当我坐在床沿上时,就身不由己地往左右两边倒,感觉无法控制。无奈之下,我只好强打精神,理智地躺回床上。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十分紧张:是不是身体出大事了?是不是患上了脑梗?是不是就要瘫痪了,甚至就要离世了?当时在我心里出现了这些疑问,心里紧张得不知如何应对。我躺了一会儿,又试着起床。这时,头晕似乎好了许多,我小心翼翼地站起来,摸着墙壁往厕所慢慢走,虽然还有点轻微的头晕,但总算没发生意外。当我躺回到床上时,心里依旧直打鼓。说实话,我那时都有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打算,好在第二天清晨起床后,身体发生了明显好转。后来,我又观察了好几天,都没事,这才放下心来。但这次头晕对我来说,是让我特别恐惧的。这是我退休后一次对“老”最强烈的感受。此外,我还有对“老”的平缓感受,最频繁的感受有两个,一个是每天晚上睡不成完整觉,起码要三四次上厕所解手。另一个是腿软了,一次下楼梯时,竟突然变得无力,摔倒在楼梯下,幸亏是最下面的一级台阶。我还有膝盖疼的毛病,总有种支撑不住的疼痛感,主要是左膝盖。我到医院检查时,医生说没事,是骨质增生了。但我很怀疑,认为骨质增生不应该是这么个疼法。此外,一些身体没有感觉的病,也时刻吓唬着我,让我的身体总是不敢嚣张地做运动。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2023年体检达到了7.55,但至今一直未去医院检测,怕被定为糖尿病)、心跳快(服药前超过了100次/分钟)、血管中有癍块出现、腔隙性脑梗死、甲状腺结节(最大的已达到2.66厘米,每年到省肿瘤医院检查,观察一次)。这么多病都威胁着我,我这心理能不受其影响么!

我除了身体上感觉不适外,在身份的变换上也有不适之感。人一退休就变身为老人,步入了养老阶段。这养老是啥意思?不就是度晚年么!可晚年能有多长时间?现今的全国平均寿命还不到80岁。按此计算,退休后,也就是20年的光阴了。而人一老,就觉得时间过得快,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也就是热一下冷一下,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退休这种身份变化,可从在职人员接待上觉察到。退休后,每当我遇到单位领导或是曾经的同事时,从语言交流口气上,就感到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在办公室与之相遇时,一点也不客气,现在一到同事办公室,便有了让座、倒水,这些客气的操作和说话就像隔了一层膜,没有了原来的直来直去。虽然有时是那种开玩笑的口气,但对退休者来说都是特别敏感的。想想自己年轻时,刚看过电影《加里森敢死队》,那些单位院门外聚集的退休人员,便都幽默地自称为“赶死队”队员,他们说“敢死队”就是“赶死队”,还互相调侃着。我退休后,自然也会这样想:我成赶死队队员了!“赶死队”是什么意思?不就是排着队赶死么!而且退休后,也不存在什么前途和理想了,说白了,退休后的前途和理想就是一个“死”字!这样,过退休生活也就相当于是“等死”了。这是一种多么悲哀的等待啊!

再就是在生存的环境上也感觉到不妙。年轻时,总觉得自己距离死亡很远,看到五六十岁的人,都称之为老汉、老太婆,觉得他们都离死不远了。现在,我替代他们了,也成了老人。虽然只是在“人”之前加了个“老”字,变成了老人,但对我很有刺激感。不仅如此,如今,父母也去世了,父辈们也都陆续驾鹤西游。看着父辈们一个个去了另一个世界,想想这次序也该轮到自己头上了,心里就感到不是滋味。今年9月25日,刚满68岁的大哥,也因脑出血突然逝世。这可是手足之情啊!对我的打击能小么!大哥去世前,我时时怀念已故的父母,动辄就触景生情,生发出一阵阵思念和悲哀。大哥去世后,又多了一个思念的亲人,我的心情能好受吗?也不知自己是对死亡敏感了还是怎么的,现在,我听到死亡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概是因为自己认识,或者说,同龄人已打开鱼贯死亡的模式!若这样一想,这退休生活不就是在等死吗?

因了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和所处的环境,请想想,我们这些退休之人,在心理上轻松吗?精神压力还小吗?在这样的精神环境下,心理上能好受吗?但有一点,我们在物质生活上,确实没多大担忧了。可物质和精神是相互依存的,在物质方面,主要苦在经济不足上和体力的付出上。而在精神上,却苦在危及生命上、病痛折磨心理上和思念已故亲人上,有什么担忧会比对生命的担忧更紧要呢?

其实,仔细一想,我这话也是有点过头了,让退休生活显得很悲伤,显得失之偏颇。其实,人的一生大致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各有侧重,每段人生都有一个矛盾共同体,都各有利弊,你根本就不必去衡量或计较哪个好,哪个不好。

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在工作之前,侧重于学习提高、打基础和规划未来。虽得依靠外力生活,显得没资历、没地位。但生存时间却很长,显得特别充足,也没有对身体的担忧,更没有死亡的威胁。头脑中只有对理想的美好憧憬,对前途的痴迷追求。在心理上,这是多么顺畅和舒服啊!基于有这样的心理,所以我在回顾儿时的往事时,总感觉到像做梦一样静美。从这方面讲,这人生第一阶段难道不美么!

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是工作时期。在这个时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物质负担很大,拖累也重,得拼命地工作挣钱。可是,这是你书写人生的最佳时期,你可以把人生写得金光闪闪、魅力四射。做这样的事,心里肯定会感到痛快,而心里一痛快,就会忘记所有的烦恼,忘记各种拖累,进而消解物质生活上的各种压力,即便身体再累、压力再大,也会感到幸福,因为这是打造人生的主要构成时期。基于这段人生的重要,一些人才会有得意忘形出现。比如,有的摆官架子,有的亮出睥睨之态,有的目中无人。虽然这些做法,很没素质,但在这些不当的做法中,这段人生的美好是可见一斑的。

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退休阶段。如前所述,这段时期的心理状态非常糟糕,有病痛的折磨感,有终结生命的威胁感,还有对亲人离世的悲伤感。但这只是指弊端一面,并未提及优势一面。其实,人生不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各有侧重,只要正确地对待,只要学会辩证思维,就能正确地理解人生、塑造人生。人生的第一阶段,是侧重于奠定基础。人生的第二阶段,是侧重于塑造人生。人生的最后阶段,是侧重于养老,在其他方面只需量力而行、发挥余热即可。在退休阶段,有失去生命和其他一连串的压力是很正常的,并不必在意这个死亡归宿,因为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在每个人生阶段都利害相跟。

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事物都以时空的形式存在,都要经历一段时间、占据一定空间,都是做了宇宙中的过客。无论生物也好,非生物也罢,都占据着相应时空,并按规律发生、发展到消亡。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过客,都要经历前述的三个人生阶段,并完成各阶段的人生之事。但在每个阶段做事,都各有侧重的。退休是人生的最后阶段,对社会的贡献已经基本完成,这一时期的社会贡献已微乎其微,成为一种贡献的补充。再谈前途、理想已没了意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成了退休者的生活常态。若在年轻时说这话,就是猥琐,就是没上进心。可在退休后这样说,就是符合实际!因此,养老理当成为这个阶段的侧重点。然而,死亡是人生的最后归宿,谁也躲不过去。病痛的折磨和对失去亲人的悲伤也都是退休生活中的现实。这都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种过渡需要。因此,退休者也无须在意死亡、病痛折磨以及失去亲人的悲伤,更无须因此而恐慌。只有坦率面对死亡、病痛折磨和失去亲人的悲伤,做好养老路上的每件事,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生活在其他人生阶段的人也是如此,也须做好自己所在阶段的人生之事,特别是要做好那些人生侧重之事。无须羡慕退休生活,因为那是人生最后阶段要完成的侧重之事,与其他阶段的侧重之事都无需比较,这是人生最后阶段的特殊任务。也无须羡慕高额的退休金,因为那是完成人生侧重之事的一笔资金,是通向死亡之路的“火箭运载费”,更何况退休者们在这个阶段并不舒服,虽然在物质生活上没有担忧,但在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任何事物的矛盾双方,都处在一个矛盾体内,都各有利弊。人生也是如此,每段人生的任务都各有侧重,都是在完成人生的阶段性任务,这又有什么可嫉妒的呢!

2024年12月28日,2025年1月2日完成修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