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估算着国庆黄金游已接近尾声,我离开阴雨绵绵、寒风瑟瑟、草木萧条的黄土高原老家,奔赴依然阳光灼灼的岭南旅游胜地桂林,享受一场山清水秀轻轻松松的自由行邀约。这次桂林之行和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桂林的季节不同,这个时候的桂林街道上桂花早已开过,但桂花淡淡的花香依然飘荡在大街小巷,像桂林绵长的历史,也像桂林自然山水让人玩味。我没有跟团,也没有请地陪,接机和入住宾馆,都在网上提前预订,既节省时间又省了许多银钱。我想大大方方的来,轻轻松松的去,不带走“一点儿云彩”。
自由行确实自由,自己安排来去,大街小巷、必游景点都可以走马观花或仔仔细细地的看,想吃想歇随心所欲,整个一天天“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自由自在的心态。
地球人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逛桂林,主要就是“游山玩水”了。二十年前,我第一次来桂林,桂林山水的秀美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一次来桂林,我心里琢磨着有个不一样的逛法。第一天早上,我在酒店的落地窗里仔细欣赏眼前的桂林山水。晨光中的绿水青山、街巷亭台都呈现出一种惺忪之美。桂树在街巷中蜿蜒,榕树在漓江边守候,像送别又像等候。初升的阳光在江面上闪烁、跳舞,我看到一个身着粉红色衣裙的姑娘坐在漓江边的折叠椅上看书,江面上有一两个竹排轻轻划过。江风温软,水光潋滟,好一副静美的晨读图。看着眼前的图景,我心里有了这次桂林的游法。开始几天,先看看桂林的人文历史和人居生活,之后,带着对桂林文化的了解再看桂林的山水,相信会有新的感觉和印象。
怀着这样的心情,开始几天时间,我逛了桂林的大街小巷,品味了桂林的烟火味道。用一整天时间,围着王城墙转了一圈,进了王城南端醴门,出北廣智门,游东體仁门,观西遵義门,穿过古榕树巨大冠盖掩映的石头街巷,游览了明帝朱元璋所封靖江王子子孙孙盘踞了280年、占地280多亩的深宅大院。目睹过石头堆积的威严高大的王城,端详王城墙附近小楼小舍百姓的生活。我的内心突有一感:王城虽然高大,但王族锦衣华食安逸奢华的日子注定只是历史的一瞬;老百姓小院花墙下喝茶聊天轻松休闲的生活,虽然是小屋小舍,却生活自在,岁月悠长。
游过王城,让我特别感慨的是王城在清代变广西贡院后的一段历史。从这里曾考出过585名进士,和在嘉庆二十五年连中三元的陈继昌、道光二十一年的龙启瑞、清光绪十五年的张建勋、光绪十八年的刘福林四名桂林籍状元郎。看着丘陵连绵、江水绵绵的桂林,我心里默默感慨桂林真是得益于这里天地的钟灵毓秀。同时,我心里也为桂林历史上兴盛的文脉——创建于南宋的宣城书院和之后各代建立的桂山书院、敷文书院、漓江书院等等古书院点赞,桂林兴盛的文化根基就是它们默默地打造。教育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历史性工程!
后面一整天,我坐竹排、游艇游览了漓江,回味和饱览了桂林山水的韵味。看着漓江在青山间缓缓流淌,容纳了游人的呐喊和惊叹,承受了游船、竹排拥挤和碾压,永远一副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形象。平静如镜的江面上,倒影着青绿的山水,映照着岸边的村舍牛群,和天空飞翔、水中游弋的水鸟。路途中,竹排停靠漓江边的回族村,第一次品尝当地回族同袍的熏肉拌米粉;游船停靠漓江先的杨堤,在侗寨品尝了侗族同袍的迎客酒,观赏和购买了侗族人传统手工制作的精美银器。回程的大巴上,导游大姐一曲刘三姐的山歌《多谢了》“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呐,只有山歌敬亲人呀敬亲人,”亲切委婉靓丽的歌声,让一天旅途的劳累化为乌有。
夜晚,我站在宾馆窗前,眺望桂林街巷月夜的热烈与芬芳,漓江上深夜“月落摇情满江树”的淡淡惆怅,想想这一次桂林之行不紧不慢的几天时间里,桂林深厚的人文历史和隽秀的桂林山水美景,在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和体验。
到了告别的时间了,晚上我就要坐飞机离开桂林。心里的不舍留恋难于言表。吃过早饭,我漫步在漓江边上,想再一次品味这美丽的山水。放眼望去,漓江默默地从天边来又到天边去,为桂林这块热土留下满目的青山和欢愉,江面上大小游船、各色竹排在游弋,岸边游人熙熙攘攘,两岸的青山是那么近又那么远,像极了我离别前的心绪;步道边榕树婆娑,老人们一对对在晨风中翩翩起舞,柔美的舞姿不敢相信她们已是七八十岁的年纪。
我在大榕树坐下,一棵棵榕树碧绿的树冠像一柄柄绿色的巨伞,树枝上小鸟啁啾,树下游人熙熙攘攘,一派天人合一的和谐气象。有人说过,大树是自然界的制氧机,那么,漓江边的一棵棵大榕树就是桂林城的新鲜氧气之源。眼前一队队白发游人团在地陪手中小旗的引导中奔赴游览区,人们乐呵呵地拍照、乘坐竹排、游船,江面的晨风温婉,漓江静静地拥着周围起伏连绵影影绰绰的山丘,也容纳游人的欢歌笑语。这也充分体现出漓江博大温柔的自然胸怀。
我顺着漓江向远处看,头顶上榕树长长枝桠恰如伸向蓝天白云的手臂,我眺望漓江上一拨拨远去的船影,看见象鼻山下江水潋滟。当我眺见水汽氤氲中的穿山,就想起了威震岭南的伏波将军马援。蓝天高远,白云飘飘,望着漓江边幻化的连绵山景,似乎能看见江边竹影婆娑和林木掩映中的白楼屋舍,能看见漓江上贴着水面飞行的水禽,江畔树荫下吃草的三两个水牛,有鸟儿站在牛背上或犄角上。清澈的漓江水在阳光下闪烁,江水中丰茂摇曳的水草像一群群婀娜多姿的舞者;还有竹排上身披蓑衣手执竹竿嘴中一声声吆喝着的渔夫,看见他用脚有节奏踩着竹排激起周围一大圈水花,有鱼儿跃出水面,几只鱼鹰一个个猛子扎入水中,一会儿就有鱼儿被鱼鹰捉住;还有遇龙河上划着竹排向游人兜售小商品的水上漂小商店,有划着小船带着农具到对面滩涂种地收获的农人;河面上,游人两人分前后坐一个竹排,站在竹排一端划排的汉子和游人一起欢笑着唱山歌,他们一个个还轻巧地让竹排在河水中跃起,跳下一米多高的河中拦水石坝,我眼前的一幕幕,许多已是二十多年前的记忆了。如今,漓江上的竹排、游船都是机械带动,大型的游船一队队驶过会在江面拉起长长的黑色尾烟。
一阵江风吹过,身边的榕树树叶轻摇,像一位位城府极深的老者。它们巨大的树冠在空中舒展开来,一根根气根深情地缠绕着树身,或像一根根柱子一样在周围轻轻托起树冠,它们相生相辅的画面,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来桂林,在阳朔见到一棵有千年以上树龄的大榕树,虬劲的根脉在地上深扎,巨大的树冠如空中的绿色大厦,一根根气根更像撑起这座绿色大厦的柱子。外面阳光炙热,榕树下清凉而幽静。
在大榕树下,我遇见一位坐在石头上的老奶奶,她提着小竹篮像许多当地人一样卖小商品。但她不像其他人一样黏着游客兜售,她弱弱地坐在大树下的一角,目光静静地看着眼前的纷纷扰扰。我走到老奶奶身边,买了一个小挂件,老奶奶收下钱,接着慢慢地从怀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包,小心翼翼的打开。她要为我找零钱。我告诉老奶奶不用找,可她手拿着零钱颤颤巍巍地在空中坚持着,嘴里轻轻地嗫嚅着。我没有听清楚她的话,可我知道她一定是只要自己小挂件的钱。看着老奶奶慈祥的脸膛,让我想起了陪伴我从小长大的奶奶。
大榕树的旁边,几只水牛在慢悠悠地吃草,有人戴着宽边斗笠走向不远处漓江边的竹排,远处月亮山柔美地矗立在天地的绿色之中。我和几个朋友商量去爬月亮山。我们刚开始登山,就发现一个老妈妈背着一袋矿泉水在身后跟着我们。我觉得老人爬山辛苦,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全部买下老人的矿泉水,希望老人不要再登山了。每天有许多拨人来月亮山游玩,老妈妈一定很辛苦。可我们走了一段,发现老妈妈还在身后不远处跟着。我就回头问她老人家,“老妈妈你的水卖完了,就不要上山了啊!”老人家笑着说:“我看看山上有游人扔下的空水瓶捡下山,也能给你们说说咱月亮山的故事!”
老妈妈朴实的话,让我们一行人很感动。对于我们旅游的人来说,这里的山水就是风景;但对于老妈妈来说,这是她自己的家园啊!
这一次游漓江,不管经过漓江边的回族村还是侗寨,我只要看见老奶奶手提小竹篮卖小商品,我都会选上几样,端详着她们一个个慈祥的面孔,我寻思着能否再看见二十年前的老奶奶、老妈妈。
坐在大榕树下,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想起二十年前的漓江之游,心里有满足也有遗憾。突然一声声“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湾又多”“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清风从爱情岛上吹过来的山歌,让我的心一瞬间似乎被掏空了!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爱过,但如此淳朴深情真挚的爱,让人失魂落魄的爱我是第一次感觉到。
望着眼前的桂林山水,我心里想着,其实,桂林不只是山水甲天下,漓江边的一棵棵大榕树也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榕树不但生命里强,也不光有宽广的枝桠,它还背负着一片片青绿,以它宽大的胸怀长长久久地呵护和拥抱着这块美丽的土地,包容着一些寄居在它身上的花花草草、无数的小鸟,也温情地欢迎来桂林游玩的世界各地的游客。漓江、丘陵、大榕树、桂树和桂林多姿多彩的生命一起,共同孕育了桂林灿烂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