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丹玉的头像

陈丹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3/12
分享

榕树上的小木屋

榕树上的小木屋

陈丹玉

(一)

临近元旦,从北方袭来一股强冷空气,引起南方大降温。在山区地带,夜里气温接近零度。刚洗好的湿衣服晾出去,半夜里会悄悄结出一层薄霜。

柴伯乘着月色,把一家三口几件衣物潦草地晾在院子里的木架上。结霜就让它结霜吧。

他不想看电视,就回到自己的屋里歇息。

陪伴他的是一屋子的家具。

细看这屋里的床、橱、桌、几、凳,皆是用料上乘,做工考究。半个世纪过去了,使用的时间越长,越发显出温润的油光。它们都是柴伯的心血之作,一个木匠为了迎娶新娘而准备的家当。

柴伯是一个木匠,从十五岁起就一直与刨子、凿子、曲尺、墨斗相伴。

近几年由于心力不足,接的活儿多交由大儿子去做,他处于半退休的状态。如今他别无所求,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孙儿小康抚养成人,让他过上幸福的生活。

今夜冷极了,被褥摸上去比水还凉。柴伯把电暖器插上,按下开关,电暖器的两条发热管很快就发出火焰一般热烈的红光,吸引人将手和脸凑近去取暖。

柴伯把电暖器放在褥子上,散热的一面对准床上叠放的棉被。他松松手看放得是否平稳——还行。他放下心来,走出房间去唤孙儿小康。

“小康,小康,快来睡觉。”柴伯大声呼喊。

小康在伯父房里看电视,充耳不闻爷爷的呼唤。

伯父催促他:“该睡觉了。爷爷在喊。”

小康坐着纹丝不动。伯父拿起遥控器一按,“啪嗒”一声,电视机被关掉了。

小康的伯父今年四十岁,还是个单身汉。因为他先天左腿比右腿短,娶妻的事儿也受到影响。其实他体格壮实,头脑灵活,跟柴伯学得一手好技艺,是方圆几十里数一数二的好木匠。五年前弟弟意外遭遇车祸丧生,弟媳妇抛下刚刚一岁半的小康离家出走,他就担负起抚养、教育小康的责任。

小康见电视机被伯父关掉,噘起小嘴巴一言不发地走到爷爷的房里。他蹬掉鞋子,一骨碌爬上床,伸手就将电暖器关掉。“别关!别关!让它暖暖被子多好!”柴伯赶紧把电暖器挪到床尾,重新打开开关。

小康爬到床头,仰起脸看着挂在墙上的日历。日历只剩下薄薄的几页,就快过年了么?

过年妈妈就会回家了吧!他好久好久没见到妈妈了,好像从来都没有见过,完全不记得妈妈的样子了。

他想起伯父曾经说过:“小康,你笑起来的样子很像你妈妈。”他猛地跳下床,跑到桌子边一把拉开抽屉,搜出一面镜子,对着自己的脸照了起来。

镜子里是一张圆圆的脸,眉毛还很淡,眼睛细长,鼻子扁扁的,嘴唇单薄。他对着镜子笑起来,想从镜子里看到妈妈的模样。他笑了很久,看了很久,丝毫不管爷爷在旁边催促他上床。

柴伯弄不懂这孩子今晚是怎么啦,对着个镜子照个没完。他担心极了,伸手想要拿走镜子。

小康紧紧抓住镜子,不让爷爷拿走。

他照啊照,直到笑容僵硬变形,直到镜子里的表情像要哭出来,才懊恼地把镜子摔到抽屉里,闷闷不乐地爬上床。柴伯急忙挪开电暖器,帮他盖上被子,自己也脱衣上床,熄灯睡觉。

山村的夜多么静谧,月光无声地倾泻,如水般流淌在山村人家高矮不平的屋顶上。不知哪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回响在幽深的夜空里如梦如幻。

小康在梦里听到有人说:“你妈妈来啦!”他欣喜若狂,急切地想要奔跑起来,去迎接妈妈。可是四周迷雾茫茫,难辨方向。他急得团团转。突然眼前出现一棵树,他如受到指引一般,拼命地往树上爬。他手脚并用,蹭蹭蹭爬得飞快。他心里在呐喊:“快!快!快!爬上去就可以见到妈妈!”他爬得越来越高,心跳得越来越快,一声“妈妈”冲口而出,猛地一下子惊醒过来。睁开双眼,伯父正微笑地站在床边看他。

“快起床,小家伙。”伯父将一件外套放在他的被子上。“太阳出来了,今天是个暖和的好天气。”

爷爷去买小康爱吃的油条和豆浆,还没回来。

小康拿着牙刷,端着水杯来到院子里刷牙。他看到围墙边的大榕树,忽然记起昨晚的梦。梦里是这棵树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他只记得,只要爬上树就可以见到妈妈。

小康对伯父说:“大伯,妈妈过年回家,她走到村口的古井边,我就可以看到。”

伯父说:“傻孩子,离得那么远,怎么可能看到!”

小康指着大榕树说:“我爬到这棵树上就可以看到。”

伯父没有说话,仰起头打量着这棵大榕树。这是弟弟最喜欢的树啊!小时候他经常爬到上面玩耍。树上的铁钩就是他钉上去的,说是可以绑上绳子做个秋千。还说要在树上建一间小木屋,像南美洲丛林里的土著一样生活在树上。他是一个多么聪明、乐观的人啊!总有许许多多的生活梦想,总希望给家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回忆起往事,伯父觉得心如刀绞。都说丧亲之痛痛彻心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种滋味。

一切都不可挽回,如今唯有好好照顾小康!伯父想到这里,拿目光寻找着小康:他正蹲在地上刷牙。

伯父对小康说:“伯伯在榕树上给你造一间小木屋,可好?”

小康听到伯父的话,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瞪大双眼,呆呆地望着伯父。等他明白过来,简直高兴坏了!他顾不上擦去嘴边的泡沫,跑过去抱住伯父的腿又蹦又跳。

柴伯买了早餐回到家里,听了儿子的计划,直摇头。说道:“好好的地上的屋子不住,建什么树屋。人又不是鸟!”说归说,只要是让小康高兴的事情他没有不赞成的。其实他从中午开始也在心里谋划着。

大榕树树干粗硕,在离地约三米高的地方开叉,分成四桠,西北方两桠斜斜向上,东南方两桠平平伸展,刚好留出一个空间可以利用。

午休后,父子俩站在树下交谈。

柴伯说:“要建就要建好。安全牢固最重要。”

儿子说:“防水防漏也要考虑到。”

柴伯说:“孩子小,爬上爬下的很不放心啊。楼梯要好好设计。”

父子俩一边商量,一边实地测量,采集数据。

伯父画出图纸,晚上小康看电视的时候他就在纸上算啊算。

第二天伯父打电话叫人送来一车木材,还有各种必需的材料。堆在院子里像座小山。

小木屋开工啦!爷爷负责送料,伯父负责树上施工。先架设支架,再铺设平台。平台建好后不着急建房子,而是要把楼梯先做出来,这样后续的工作就省力了。

伯父为树屋架设了一条带扶手的旋转楼梯,楼梯连接到平台预留的入口处。接下来就开始建木屋的墙体和屋顶。工程进展很快,小康每天早上看到的是一个样,下午从幼儿园回来看到的又是一个样。他一天比一天开心,眼睛一天比一天闪亮。

伯父为木屋的屋顶铺上沥青油毡,防止雨水渗漏。用白乳胶将墙壁木板的细缝粘好,内外墙面全部刷上清漆。外墙为了防止遭阳光暴晒变形,还加上一层杉树皮,就好像小木屋穿上厚厚的“铠甲”。嗯!小木屋真棒啊!在小康眼里它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

忙碌的两周过去了,“城堡”终于大功告成!

完工的那一天下午,两位建筑师喜滋滋地坐在树下,端详着自己的作品,心里非常满意。

爷爷看看时间不早,就去幼儿园接小康回家。

伯父看到小康来了,高兴地对侄儿说:“小康,你的小木屋建好了。上去看看!”

小康轻轻迈出一步,站在第一级台阶上,他抬头望着高高的小木屋,感到心跳加速!他一级一级攀登,越走越快,来到平台下,用手推开盖住入口的活动门板,轻松地爬到平台上,进入小木屋的怀抱。

小木屋长2米,宽和高约1.6米,东南、西北两个方向的墙壁上各开了一扇窗,还装配了推拉式的活动窗板。一切都是那么精准、巧妙!置身其间,小康就像鸟儿回到自己的巢穴,感到无比安全、自在。

他推开向着院内的窗户,向着爷爷和伯父招手、欢呼,又推开向着院外村道的窗户,向远方眺望——只见许多榕树的气根从半空中垂下来,直直地披挂在窗外,把视野分割成一块一块。透过这些老榕树的“胡须”,可以望见村口的古井台,那是妈妈回家必须经过的地方。小康在心里呼喊:“妈妈!妈妈!快些回来!我在树上等你。”

他望了一会儿,就在小屋里躺下,将小脑袋枕在自己的手臂上,悄声数着屋顶的木梁。小康的心情变得很平静,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他彻底喜欢上这方小天地。

(二)

自从小木屋建好了,小康就把他的玩具全部搬到里边去,躲在里面自由玩耍。小康白天一整天几乎都呆在小木屋里面,幼儿园也不愿去上了。连叫他下来吃饭也不容易。柴伯有几次叫得烦腻,想把饭给他送上去,被儿子严肃地制止了。

这样下去不是好事。必须限制小康呆在木屋里的时间。

“干脆上锁吧。”柴伯皱着眉头说。

这天傍晚,柴伯把木屋的入口门板装上锁扣,用小锁头锁上。

第二天早上,小康看到锁头,顿时发怒。他哭着闹着要柴伯开锁。柴伯劝他先去上幼儿园,下午放学再上去。小康不听,急得用头去撞门板,“咚”、“咚”一声比一声响。柴伯吓得腿发颤,口里喊着“小祖宗啊!别撞别撞!我这就给你开锁。”急急忙忙把锁打开,放他进去。

说来也怪,刚才还百般哭闹的孩子,一进到木屋就安静下来。他坐在地板上拆小飞机,还挥手让爷爷快点下去。柴伯摇头叹气下了楼梯。忽然,他心里一亮:说不定幼儿园的老师有办法。他抬腿直奔幼儿园。

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听柴伯反映小康的情况,都很关心。一位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对柴伯说:“这个情况我们以前学心理学的时候有提到过,好像是说什么‘依恋心理’、‘心理倒退’,就是小康太缺乏母爱了,心理上希望倒退到小时候,可以躲在妈妈温暖的怀里不离开,甚至潜意识里希望倒退到生命刚刚开始的阶段,回到妈妈的……妈妈的……”她支支吾吾说不下去。

柴伯听了觉得不可思议,他皱着眉头说:“小木屋跟他妈妈有什么关系?”

园长在旁边瞪了小老师一眼,暗示她不要开口乱说话。小老师羞红了脸跑开了。

园长转而笑着对柴伯说:“别担心!孩子这是太好奇了。小木屋刚建好,他觉得新鲜好玩。过一段时间,他呆腻了就会乖乖来上学。毕竟我们这里有老师和小朋友,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总比他孤孤单单呆在木屋里强。”

“也是。”柴伯点点头,“是我太操心了。”他谢过园长,怀着希望回家去。

第二天早上,柴伯苦口婆心劝小康:“我们去上幼儿园好不好?老师和小朋友们可想你了。李老师说要奖励你一只恐龙贴纸,王建明说要送你一把新型的玩具手枪。”小康摇摇头,说:“我不去。我要到小木屋里玩。”柴伯佯装生气:“不行!今天你一定要去上幼儿园。”小康跺着脚尖叫:“就不去幼儿园!就要到木屋里。”柴伯心头火起,失口说:“看我把你的小木屋拆掉!”这下可闯了大祸,小康又哭又叫,旧病复发的样子,要用头去撞墙,吓得柴伯一把将他抱住。

这样的冲突发生了几次,均以大人的失败妥协告终。

小康天天呆在小木屋里自得其乐,柴伯天天唉声叹气,骂儿子“出的什么馊主意”、“建的什么破木屋”、“害得孙儿不上学”。好像建木屋就没他的事一样,都是儿子的责任。

小康的乖癖任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譬如伯父善意邀请邻居的小孩来到家里,鼓励小康请小朋友到木屋里玩,小康就表现得十分冷酷无情:不但不理睬,还尖声威胁道,谁敢上楼梯,就将谁推下去!吓得小朋友们掉头就跑。他关上门板,拒绝与人分享,拒绝与人交流,孤僻的样子简直成了一个栖息在树上的“小幽灵”。

(三)

盼望许久的春节终于来临了。小康妈妈依然不见踪影。

小康天天趴在窗户上往外眺望,他的等待没有尽头,也没有结果。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不知不觉间,乡村的岁月进入到生机勃发的春分时节。

一个春雨霏霏的早晨,小康还没有睡醒,伯父接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电。一开始他以为是对方打错了电话,可是听了电话里的讲述,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急匆匆吃完早餐,他就开车直奔医院。

在肿瘤医院的病房里,小康伯父见到了自称是当年接受小康父亲器官捐献的女人——廖英。

廖英斜躺在病床上,头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下的一张脸苍白得令人不忍直视。她见到小康伯父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我辜负了你的弟弟!小康伯父控制住自己的感情,问:“你是怎么找到我们的?”廖英向床边的年轻女子——看起来像是她的女儿——伸出手,女子马上会意,她慢慢扶起病人,取走原先垫在背后的薄毯,换成一个厚厚的靠枕。她的动作轻柔,缓慢,做完这一切,她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来客。

廖英说:“我找了你们五年。当年只知道捐献者出自木匠之家,家里有个刚刚出生的男婴,除此之外别无线索。我托人四处寻找,可惜人海茫茫,几年来得不到准确的消息。上个月,听说有个木匠为失怙的侄儿建了一间树屋,我就托人去查,终于让我查到了。皇天不负!”

廖英难抑激动的心情,她双手合十,放在自己的额上,向自己的神顶礼。又继续说:“我为你的侄儿准备了一份礼物,手续已经咨询了律师。我知道你们不要补偿,不要馈赠,但是走到这个时刻,请成全我这一生最后的一个心愿吧!五年来,我天天想着那个男婴。他也是我的孩子啊!”

廖英又歇了一下,床边的女子乖巧地递给她一小杯水。“这是我的小女儿。”廖英轻叹了一口气,“这么多年也是被我拖累坏了!她原来是姊妹中最孩子气的,这几年照顾我,硬生生炼成个女强人。就让她和你侄儿认个亲吧。”

那次会面之后,小康的伯父一有空就往医院跑。他知道廖英的时间不多了。而无论他归家多晚,柴伯一直给他留着灯,守着门。只有儿子平安到家,柴伯才能放心地去睡觉。

(四)

小康伯父的忙碌告一段落。家里恢复了平静。但是柴伯发现,儿子心里有事。好几次想对自己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往下吞了。柴伯也不追问,他知道,该说的一定会说的,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很快他就知道,儿子有了恋爱的对象。那个女孩,与儿子有着特别的缘分。柴伯想:与儿子有缘还不够,还要真心实意地接受小康,这个才是家庭中最难的呀。无论如何,这一关是彼此都要过的。

转眼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四月初的一个晚上,一家人吃过晚饭,伯父对小康说:“我要娶亲啦,你很快就有伯母了。”

小康惊愕:伯母?就是女人吗?有一个女人要来家里?小康觉得难以置信。他晚上做了一个混乱的梦,醒来却又忘个一干二净。不管是伯母还是谁,都与他无关罢了。他漠不关心家里的变化,每天依然故我地守着小木屋。

家里确实发生了变化,伯父的卧室更是焕然一新:新床新被套,新衣橱新桌台。每件家具上都贴着红色的“囍”字。

爷爷特意带小康来看伯父的卧室,指着红“囍”字问:“你认识这个字吗?”

小康摇摇头。

“这是红双喜!两个喜字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字,象征着两个人相亲相爱,结婚组成一个家庭。”爷爷乐滋滋地说,“将来还要生宝宝,当爸爸妈妈呢。”

伯父娶亲的前一天晚上,祖孙俩躺在床上,爷爷突然拉着小康的手,对着小康又好像对着自己,喃喃说道:“小康,明天就是你伯父结婚的大喜日子啦!你的伯母很年轻,长得不赖,就是有些孩子气。她来我们家,就是我们的亲人了。彼此要好好相待。”小康听了这长长的一席话,只记得“孩子气”这三个字。心里想:“就是跟我一样吗?”

小康一觉醒来,听到外面人声喧哗。“这是我的家吗?怎么这么热闹!”小康惶惑地坐了起来,大声喊:“爷爷!爷爷!”柴伯闻声而来,动作迅速地帮小康洗好脸,又帮他穿上新衣裳。”“走!”柴伯牵着小康来到新房里。小康看到坐在床沿的新娘。新娘脸上画着妆,双眉弯弯的,眼睛大大的,鼻子高挺,好漂亮!小康觉得她很像电视里的明星。看到小康,新娘子咧嘴一笑,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

爷爷俯在小康耳边教他:“叫伯母。”小康心里想:“她真的跟我一样吗?”口里听从爷爷的教导叫了一声:“伯母。”伯母笑得更加好看,用清脆的声音叫他:“小康。”小康听到伯母叫他,感到害羞死了,就挣脱爷爷的手往院子里跑。他噔噔噔跑上楼梯,伸手想去推门板,突然,他惊讶地看到,门板被一个大大的红“囍”字粘住了,四边缝儿都封得严实。他举起的手定在了空中。

如果他推开门板,红红的“囍”字就会被撕破。他想起爷爷昨晚说的话,觉得撕破有点可惜了。

这样迟疑了好久,他终于放弃,坐在楼梯上往下张望。

院子里客人很多,坐着的,站着的,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伯父穿着新西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喜气洋洋地给客人敬烟、敬糖。屋里屋外一片欢声笑语。小康看着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家,心里有了异样的感觉……

(五)

热闹的婚礼之后,伯母就留了下来。

开始的几天,小康刻意和她保持距离,但其实他心里还是有点好奇的:她哪里和我一样了?爷爷为什么说她“孩子气”?哦!她说话的时候不老实,总有一些小动作。比如说“好”、“行”,她一边说了,一边还拼命点头。伯父笑话她:像个洋娃娃!

小康躲着她,她却主动来亲近,好几次拉着小康到她的房里,搬出一箱玩具让他任意挑选。小康每次只拿一件。

白天小康跑到木屋里,伯母很好奇,也想上去。有一天她蹑手蹑脚地走上楼梯,想要乘小康不注意,大大地吓他一跳。小康却很警觉,看到她上来,马上躺倒在地板上假装睡觉。伯母探头看到他睡着了,不敢吵醒他,就转身往回走。小康躺在地板上佯装闭着眼睛,静静地听她的脚步声下到楼下,实在忍不住了,就爬起来推开窗,朝她发出怪叫。伯母被他的怪声吓了一跳,大声说:“小康最坏!吓到我了!”又重新爬了上去。她看到木屋地板的角落里有许多玩具,就坐下来玩赏。她扯扯弹弓的橡胶皮,又拧拧木偶的长手臂,口里赞叹着:“真有趣!”。但很快她就不玩了,要拉小康下去。小康还在犹豫着,她却一把拉住他的手,牵着他下楼。

虽然下了楼,小康还是会再跑上去。但是他已经对楼下的生活产生了兴趣,有时候也会离开木屋到楼下逛逛。

伯母做事慢悠悠的,拾掇一捆青菜就要半个小时,如果是剥豌豆,那她可以坐上半天。

原来她喜欢玩豆豆。

她的玩法很奇特:先把豌豆荚撕开,丢掉一边的皮,把有籽的一边摆在地上,摆成一排,摆得整整齐齐的,然后就饶有兴味地观看。

小康被吸引过去围观。

她问小康:“好看吗?”小康点点头说:“好看。”“你也来摆?”伯母邀请他。小康摇摇头,问:“这些是要做什么呀?”“剥啊。”小康说:“剥豆应该这样。”他拣起一个豆荚,把豆籽剥出来放到盆子里,再把皮扔掉。伯母高兴地说:“你也会啊!”“我今年7岁了。”小康像一个小大人一样严肃地回答。那一天他帮伯母剥了一盆豌豆。

晚上睡觉的时候,小康一反常态,主动地跟爷爷说起话来,告诉他自己帮伯母剥豆的事情。柴伯说:“你伯母啊,怎么说呢,别的还好,做事慢了一点。”小康听了不高兴,反驳他爷爷说:“她刚来我们家不熟悉,等熟悉了就会变快!”柴伯觉得特别讶异,也特别高兴,没想到小康这孩子也会为人辩护!看来他的乖僻症有药可治了!

(六)

柴伯似乎高兴得太早。

进入六月份之后,小康的情绪又波动起来。白天闷闷不乐的,独自关在木屋子里。晚上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双手托着腮,默默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发呆。

伯母见小康好几天不理她,心里郁闷,就噘着嘴巴找丈夫倾诉。丈夫告诉她:“再过两天,就是农历五月十五日,是小康的生日。生日快到了,他心里又在想念他的妈妈。”哦!原来是这样。伯母觉得心里也难受起来。

农历五月十四日的晚上,天空中看不到云,星星也稀少。一轮明月从东方缓缓升起,高挂在蓝灰色的天穹上。皎洁的月光轻柔地洒满整个小村庄,一片静谧、安详的景象。柴伯家的院子里月光融融,晾得整整齐齐的衣物,也静静地沐浴着月的清辉。

伯母今晚不想看电视了,她搬来一张长凳放在院子里,和小康并排坐着,一起看月亮。伯母指着月亮问小康:“你说,今晚的月亮像什么?”小康静静坐着不说话。她自言自语地说:“如果弯一点,就像小船。”小康说:“今晚的月亮根本不像小船嘛。”伯母问:“那像什么呀?”小康默然不语,只在心里悄悄回答:“像我妈妈的脸庞。”他想起镜子里自己圆圆的脸,也像妈妈。

伯母搂住小康的肩,对他说:“我以前会唱一首月亮的歌呢。现在只记得几句了。唱给你听好不好?”小康点点头。她轻声地唱起来:“月亮船呀月亮船,载着妈妈的歌谣,飘进了我的摇篮,淡淡清辉滢滢照,好像妈妈望着我笑眼弯弯……”

小康静静地听着这充满柔情的歌声,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他情不自禁地转过头去,想要去看看她的脸,却发现她正微笑地注视着他,眼里闪动着光芒。这温柔的目光霎那间拨动小康的心弦,小康感觉到一阵突如其来的哽咽,好像心里累积的无数的委屈情绪,今晚就要决堤。伯母惊讶地看到他眼里突然滚落晶莹的泪珠,急忙伸手去接住。小康一头扎进伯母的怀里,放出悲声。这凄楚的哭声,将爷爷和伯父惊得心脏狂跳。

夜渐渐深了,柴伯把小康带进房间安睡。这一晚,小康睡得很沉很沉。他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梦见眼前有一束明亮、温暖的光,光里传来一个声音:“小康,来接你的妈妈。”小康欣喜若狂,问:“我的妈妈来了吗?”光束越来越亮,光里浮现一个熟悉、亲切的身影,小康大声喊:“妈妈!”他抬腿就想冲过去。突然一脚踩空……小康惊醒了。

他睁开眼睛一看,有一个人笑吟吟站在床边看着他。是她!就是她!亲爱的伯母,梦里的身影就是她了。“妈妈!”小康在心里呼喊。他朝她伸出双手,伯母微笑着用手接住,“母子”俩十指相扣,握得紧紧的,小康止不住露出甜甜的微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