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墨的头像

陈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22
分享

铁骨筑山河

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轰鸣声,如惊雷般穿透了黔贵高原的晨雾。王志军宽宽的浓眉下,那对精明深沉的眼睛紧盯着克地坝陵河特大桥的钢索,仿佛要将每一丝细节都刻入心底。他黝黑刚毅的面庞,在机械光影的映照下更显坚毅,魁梧的身躯如同桥墩般坚实,稳稳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当他宽厚的手掌贴上冰凉的钢索,粗壮胳膊上的肌肉在工装下微微隆起,匀称有力的呼吸,竟与远处机械的轰鸣节奏莫名契合,仿佛他就是这宏大工程的一部分。

远处的斗磨隧道口飘出白雾,轻柔地弥漫开来,像极了 2012 年那个潮湿的春天。那时的他,刚摘下 “六好共产党员标兵” 的勋章,便毅然踏入这片荒芜。汗珠顺着他轮廓硬朗的脸颊滑落,沾湿了领口,而他的目光早已穿透云雾,落在远方蜿蜒的规划线上。从初出茅庐荣获 “青年岗位能手”,到在管理岗位上屡获集团表彰,这些荣誉如同阶梯,助他一步步登上沪昆高铁建设的舞台。

指挥部墙上的电子屏跳动着施工进度,与窗外山峦间的晨雾形成奇妙共振。黎明前,王志军挺拔的身影准时推开办公室的门,沉稳的脚步虎虎生风,大脚板每踏一步,地上便泛起一股尘土。混凝土搅拌机的嗡鸣、钢筋切割的火星,还有技术员笔记本上沙沙的记录声,在他耳中谱成独特的交响曲。作为集团公司的先进生产工作者,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面对大独山隧道的复杂地质,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坚,那些日子里,他常常盯着图纸直到深夜,玻璃杯里的茶凉了又热,见证着他为攻克技术难题付出的心血。终于,当大独山隧道贯通的那一刻,潮湿的岩粉扑在他线条刚毅的脸上,他想起自己揽获中国铁建资质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时的自豪,这些荣誉此刻化作继续前行的动力,让他更加坚定地带领团队披荆斩棘。

深褐色的茶渍在玻璃杯底层层堆积,见证着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当传统施工方案在岩溶断层前屡屡碰壁,王志军的眉头紧锁,压力与焦虑如影随形。但他没有退缩,伏在桌前,笔记本上画满交错的线条,像极了云贵高原纵横的沟壑。他宽阔的肩膀微微前倾,粗壮的手指在图纸上反复比划,窗外的月光洒在 “技术创新” 四个字上,泛着银白的光。随着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他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内心涌起自豪与欣慰。那些日夜,图纸上的线条渐渐化作现实中的桥梁,混凝土的硬度里,浇筑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承诺,也浇筑着他多年来积累的荣誉背后沉甸甸的担当。

在项目部食堂,他总坐在最靠门的位置。新来的技术员红着脸请教问题时,他递过去的不仅是工作经验,还有保温杯里泡开的胖大海。寒冬深夜巡查工地,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更显魁梧,皮鞋踩过结冰的碎石,沉稳的脚步惊飞了树梢的夜枭。他与安全员交谈时,呼吸间的白雾随着匀称的气息起伏,这些细碎的日常,在岁月里沉淀成员工心中的信赖,就像山间的溪流,看似平静,却有着穿透岩石的力量。凭借这份对员工的关怀与对工作的热忱,他荣获 “安康杯” 优秀组织个人等称号,这是对他无私付出的最好褒奖。

如今,沪昆高铁如同银龙穿越群山,王志军站在竣工典礼的台下,看着列车呼啸而过。他的目光掠过曾经布满脚手架的山坳,那里如今草木葱茏。风卷起他鬓角的白发,恍惚间,那些日夜奔忙的时光、攻克的难题、温暖的瞬间,都化作了铁轨延伸的方向,承载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驶向远方。那些闪耀的荣誉,也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勋章,与这条高铁一同铭刻在奋斗的岁月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