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清晨,斑驳的古城墙映入眼帘。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深圳南头历经沧桑的香樟树上。古城墙上玫红色的杜鹃花光影交错,或残缺、或凋落、却依旧坚韧又傲娇的点缀着深圳这片土地。
南头古城不大,走得快的话,逛完一个小时足够。可你要是愿意慢下来,呆上一整天也不嫌少。狭窄但笔直的青砖古道,两边既有充满底蕴的年代建筑,又有颇具时尚的现代元素,匆匆工族,悠悠游客,时空变换着人间烟火,浮世沧桑,尽得其中。古城深处,藏着一家世代传承的景泰蓝作坊。晨曦初照,古城街角斑驳的木门后,隐隐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那是匠人们与铜胎、釉料对话的声音也是时间缓缓流淌的见证。
推开门扉,一股混合着铜器、釉料与松香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我从喧嚣的都市拉回到了一个古老而纯粹的世界。工坊内,两位女匠人正低头专注于手中的作品。她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技艺的敬畏,也有对美的无限追求。我轻步上前,生怕打扰了这份宁静,只见一位老师正小心翼翼地往铜胎上点蓝,每一次落笔都精准无误,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这便是景泰蓝的“点蓝”工艺,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每一抹蓝,都需经过精心调配,既要保证色彩的纯正,又要考虑其在烧制过程中的变化。如此精细的做工不仅仅是技艺的考验,更是对美的理解和感悟。我看得入神,不禁伸手轻轻触摸着完成的作品。指尖传来的触感既坚硬又细腻,那是金属与釉料完美融合的结果,也是匠人心血的结晶。刹那间,仿佛感受到了每一片蓝釉下藏着匠人们对传统艺术美的执着追求和深深敬意。
老师抬头,目光中闪烁着温和的光芒。向我们细致讲解各种工艺品制作过程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一眼就挑重自己喜欢的工艺品,迫不及待想进行点蓝。可是拿起点蓝工具,手指完全不太听使唤,时重时轻、以至于点完的色彩总是不太匀称。这真是一项极其考验耐心与技艺的活儿,需用特制的镊子,将细腻柔软的彩沙一粒粒精准地镶嵌在铜胎上,形成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繁复华丽,有的简约雅致。随着老师的耐心引导,我逐渐深入了解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从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到镀金,每一道工序都需倾注了自己大量的精力。抬头那一刻脖子已经隐隐作痛。
离开之际,偶然发现工坊的角落里,陈列着几件年代久远的景泰蓝作品,它们恰如一股清流,提醒着奔波在城市边缘的我们慢下来去欣赏那些需要时间与耐心才能诞生的美好。它们历经沧桑却依然熠熠生辉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夕阳已西下,天边染上了一抹淡淡的蓝。那一抹蓝正如“景泰蓝”般温柔又坚定。它不似天空的辽阔,也不及海洋的深邃,它带着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蕴含着岁月的痕迹,守护着南头古城的历史街巷,照亮着深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