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子早年毕业于位于甘南州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于她而言,甘南是养育她的另一方热土,给了她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曾几时起,我对甘南有了一种莫名的向往,也许是妻子常在耳边絮叨的缘故,也许是秀美当周沟的深切呼唤。我终于禁不住心中的向往,毅然踏上了去往甘南的那条路。
今年八月上旬的一天,艳阳高照。在妻子的不断鼓动和孩子们的百般央求下,我放下手中的工作,携家带口踏上了去往甘南的路。从临夏市出发,驱车沿乌玛高速向合作方向行驶约100公里,就到了合作市。一路上,隧道如龙,青山连绵,村落宁静祥和。沿途景色旖旎,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土门关在甘南临夏交界处昂然挺立,犹如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一方热土。
一踏入甘南首府合作市,连日来积淀的忧虑瞬时消失殆尽。这座高原小城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清爽宜人,一种置身世外的心境便油然而生。干净整洁的街面,简约科学的城市布局,一排排民俗风格的建筑,一行行翠色欲流的绿化带,都能给人一种别样的视觉享受。漫步当周街,徜徉通钦街,穿过攒动的人流,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股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温润的气息和强劲的时代脉搏。
中午时分,我们在一家藏式餐厅就餐,老板是一位大婶,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特别热情。当得知我们来自临夏时,她和我们聊得更欢了,从临夏市到周围各县区,好像没有她不知道的,这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心灵距离。我们享用了藏包、酸奶和其他一些菜品,鲜美可口,回味无穷。优美的就餐环境、温馨的就餐氛围、热情的服务态度、鲜美的饭菜质量,使我沉迷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茶足饭饱,我们依依不舍地驶向下一站——当周生态园。当我们到达当周生态园时,一番热闹的景象随即映入我们的眼帘。当周生态园门庭若市,游客络绎不绝,一股悠扬婉转的旋律在景区上空飘荡。我们坐上观光车,美景如画卷般铺展开来。两侧的草地里、山坡上,随处可见膘肥体壮的牦牛,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像极了分布在天幕上的点点星辰。山坡上小憩的游客三五成群,犹如扎在绿色绸缎上的小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夺目。来来往往的人们喜笑颜开,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他们有的行色匆匆,急于领略下一处风景;有的悠然自得,慢慢品味着周围的一切;有的拍照打卡,细细记录着美好的遇见。五彩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为这片秀丽的土地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不知不觉,我们已至景区腹地,这边景色更加怡人,还屹立着一个很大的看台,看台不远处零星地散布着一些白色帐篷。听人说,过几天这里将举办规模盛大的香巴拉旅游节,会有气势恢弘的锅庄舞表演,非常震撼。旅游节开幕式还邀请了央宗兰泽等许多著名歌星,让人浮想联翩。我们沿着一条金色栈道向山上走去,清风拂面,凉意袭人,花草轻轻摇曳,五彩经幡翩翩起舞,洗涤着我心灵深处的尘埃。在一处高地,我们驻足观望,大自然神奇的景致尽收眼底,我们看到了被群山怀抱的合作市,还有绵延不绝的当周草原。
从当周生态园出来,我们来到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宏伟气派的校门巍然挺立,“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妻子努力回味着记忆深处的学院,感叹着学院的巨大变化,以及学院周边环境的变化。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建校以来,不忘育才使命,创新发展,历经沧桑巨变,为甘南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撑,可敬可佩。在妻子的建议下,我们驱车把合作市每一条街、每一条路基本走了一遍。每过一条街,每过一条路,妻子都会发出惊叹声,“这里以前是一片空地,现在是新建的小区,真漂亮!”“这里以前是两层的一排简约商铺,现在是现代化的繁华商场,真好!”……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又匆匆赶往美仁草原。一路上,孩子们望着车窗外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露出吃惊的表情,发出一阵又一阵惊叹声,他们哪里见过这么大的草原、这么多的牛羊。经幡隧道透着一股神秘气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慕名前往。穿梭在茫茫草原中,那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千古佳句在我心头荡漾,说不出的美妙之感敲击着我的心房。不经意间,我们已陷入夜色温柔的怀抱,才想起找寻回家的路。
甘南,撒落在高原的一颗璀璨明珠,是生态文明的大观园,是民族团结的示范区。在这里,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共进,共同谱写着和谐共生的美妙乐章。
甘南,我心中绚丽的九色画卷!
——原刊发于2024年10月14日《甘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