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枫信子的头像

枫信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17
分享

雪落下的声音——读成志达散文集《静雪与呼吸》

雪落下的声音

——读成志达散文集《静雪与呼吸》

在朋友圈得知成志达先生的新书《静雪与呼吸》出版,马上买了一本。收到之后看见封面,很安静,很纯净的感觉。雪落无声,寂静无痕。清新自然,淡雅别致,像极了作者本人。

本书共分为两大篇章:静雪篇和呼吸篇。静雪篇是二十一篇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散文。有村庄,有老屋,有父亲,有母亲,有姐姐,有风,有雨,有岁月。

呼吸篇是六十六首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对于诗歌,我是敬畏的。因为它太美好,所以我不写诗,怕写不好。一口气读完,想说的太多,又不知从何说起。一行一行的字,构成一首一首的诗,诗行里是四季,是烟火,是人生。

         (一) 雪落下的声音

可能每一个农村孩子,对于故乡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年少的时候,父辈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离开农村,离开黄土地。自己也是,在心里憋着一股劲,努力学习,发愤图强,为的就是有朝一日离开故乡。直到参加了高考,那场改变命运的考试。终于,心愿达成,背上行囊,走了。

去到大都市,欢欣雀跃,觉得终于离开了黄土地,终于不用和父辈一样去种地,真好。就那样,农村的孩子融入了城市。从此以后,故乡没有了春秋,只有冬夏。就那样一天又一天,过了许多天。终于有一天,那个少年想家了,想念村庄与村庄里的一切。所以,他决定回去看看。可是待了一段时日就得走,他终于明白,再也回不去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是归人,而是一个过客。青春终于成了一个被压的平平的书签。

所以,他拿起了笔。想要把故乡的一切写进书里,嵌入诗行。

《风过村庄》里,“接受这风,依然吹着这里的泥土,大地上的每个生灵都在这风里,过着属于自己的每一天。尽管清楚走远的人还会回来,但少年已不再是少年。”作者回家,站在定西石泉乡那个淳朴的村庄里,感受着微风拂面,眼看着落花无声,心疼着父亲母亲的白发。少年已不是少年,可是内心的眷恋与柔情依然未改丝毫。文字锁住了乡愁,一行行,一篇篇,轻声地诉说。

读罢《书中人》,感慨作者对于《红楼梦》阅读,研究之深刻,打心底里佩服。我自己在高三的时候读过一两遍,没太看懂。文章最后,作者写:“从《红楼梦》里看读书,无不是在读两种书,一种在为饱肚子而读,一种在为安慰精神而读。我是喜欢第二种的,因为我相信一个人活着更多是在靠着精神。”是的,到任何时候,精神食粮的作用都不容小觑,它让一个人活的有奔头。

《一抔月光》里,作者说:“我喜欢的音乐在遥远的山洼里。”山洼里的音乐是原生态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它融合了村庄里的一切鸟唱蝉鸣,然后谱一首潺潺缓缓的曲子,低吟浅唱,它叫大地之歌。

《再读小王子》,“我寂寞地行走着,我以为一直行走就能抵达天涯,我孤单地舞蹈着,我以为一直舞蹈就能追上春天。”灵动的文字,细腻的情感,美好的爱情。祝福天下有情人。

《麦香》里,作者写:“离开黄土,心里依然盛放黄土”,“那里住满阳光,住满合节雨水的精魂”。同样作为黄体高原上长大的孩子,我太知道,风吹麦浪,是黄土地上一道难以忘却的风景线。麦浪滚滚,麦香氤氲。“偶尔一阵清风拂过,携着让人难以忘怀的清爽”。

《绿皮车里的慢时光》,对于参加青年诗会的几个青年来说是一种享受。有文学,有旅途,有缓缓的归程,窗外的风景一直在后退,心中的理想一直在前进,夫复何求?

“这些年,断断续续地写着乡村,多愁善感的乡村,多苦多难的乡村,十年九旱的乡村”。不管别人怎么说,作者一直在书写。好奇“段家滩60号”是怎样的存在?它何以盛放几个年轻人追逐文学的初心?答案就在《城市乡村,我们都有了距离》和《裁风画雨诗微凉》。那个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准备出去卖早餐的人还在吗?每天晚上依旧坐在小马扎上削土豆皮,择菜吗?“段家滩六十号的屋檐下,填满了季节的私语”。

《我的外爷外奶》里面抒写的是作者的童年。每一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个外奶家,否则,童年就是不完整的。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却让读者感受到了最浓郁的温情。《三叔的唢呐》是“漫漫黄尘里铿锵的发声”。多年以后,没有人吹唢呐了,唢呐声慢慢隐退了,直至消失。但是,三叔,还有他的唢呐声也终将成为让村里人永远怀念的一部分。

《绕着黄河的臂膀》,一路向西。经过百年水车,走过什川,对于梨树上的梨垂涎欲滴,却始终不敢像孩童一样爬树去摘。一路上遇见的草木河流,“它们也有着秩序,有着春生夏长,秋枯冬藏的生死轮回”。“河流之上,第一次觉得是在回溯曾经的时光,时光深处有着曾经的少年”。少年于微笑间对山而歌:“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九十九道弯上,九十九只船。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儿。九十九道弯上,九十九个艄公,来把船儿扳。”

读完“静雪篇”的所有文字,沉默良久。它不是二十一篇散文,而是一部默片,一副卷轴,一具标本。它栩栩呈现了作者的故乡以及故乡里的人,还有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记忆里所有的苍茫辽阔,都凝固在文字里,并且在文字中永生。

那种苍茫辽阔,会成为一个人生命的底色。

      (二)呼吸里的诗句

每个人都写过自己心中的诗,诗行里是自己曾经喜欢的,想要留住的一切。这本书里后半部分的诗,语言脱俗,意境唯美,题材广泛,诗意盎然。一口气读完,觉得很震撼。诗人的感情细腻,诗心茂盛。书里的每一句诗,等在读书人生命的某一个阶段,会跟他们对话。我想,整理出版这些诗,诗人也跟着它们重温了一回写诗的那些岁月吧。

《明月夜》里,“你说/有雪落下的时候/依然是虚空/会有掬饮月光的人/沉默路上”。月夜里,沉默路上的人,是否在思念?寥寥数句,将雪夜里行路人的孤独刻画的入木三分。

“饮酌月光的人儿/今夜你是否又一次走进小小古城/文字斑驳连同心事细数”,写诗的人都爱写月光,是不是这样?斑驳的文字,细腻的心事,细细数来。一个一个文字在纸上跳舞。

“窗前虫吟声声里/就留下青黛烟波横/留下桃签菊签/只想那菲菲雨雪里/有你的归人”。在流火的七月,竟然也有雨雪霏霏,将“书页翻开”,原来是“墨痕深处雪中的泪”。

“让一些词语,笔尖摇落/让一些旧物,影子微斜/你深埋的记忆便帘幕轻揭/连同月光寂静中醒来/只要愿意/再温绿酒/一并写下雪花”。好唯美的诗句,忍不住想要背下来。某一天,把它用在我的文章里,让它为我增色添彩。

《深藏的轻柔》里,从“灯火阑珊”到“雎鸠鸣吟”,从“天欲雪”到“万户封侯”,从“足印串串”到“轻叩柴扉”,好一曲唐诗宋词的串烧。“那里烟雨杏花/那里淡月啼鸦”。

“你说情思万种思念万种/最后都要有归宿/风中结穗纸里成活/一生该有多少忧伤/年轮里并没有痕迹”。这是深秋明月里,在花签写下的思念。

《那年,定西》,这首诗我读出了黄土地上的人那种无力的宿命感。“行走地上的人/装着比心小比天大的/生老病死”。“一堆黄土/长出麦子高粱/长出奔跑的人/一茬茬黄土里出来/黄土里进去”。黄土,是来处,也是归途。

“不念不说/不用想纸里的疼/那是炊烟飘起,麦子怀孕”。这是春天啊。充满希望的春天。

“我跳起来/说它的身世/来自民国/之前遭难的一场火/然而我没有勇气说来自大清/那个午后还完整/曹雪芹在它身上锁眉寻字”。残本《红楼梦》,也是最爱。那里面有读书最多的黛玉和宝玉。

“这一刻是师大的校园/唐诗宋词/把你温热的酒借我/我就可以幸运地遇见自己/带着微笑和你并排/走在一起”。作者写给远方的自己,和李白一起喝酒赏月,把诗言欢,岂不乐哉?

“快乐了吐串泡泡/不开心了扭一扭屁股/话还是埋在肚里/太憋就来个长长的便便”。不知道鱼儿听懂了没有?或者它懂了,给和他说话的人摇摇尾巴又游走了。

“夜色下我写不出月的歌/我只乐意在平方数为八的房里/独对一盆绿萝/洒下水一样的文字”。感受到沉浸在文字世界里的一种喜乐,是那种就算孤身一人,也从未感到孤独的喜乐。

“一盏茶中打坐/一炷香里完满/这一生/你说是轮回还是因果”。梵音阵阵,一曲《敦煌歌》。萦绕在无数人耳畔。

“一棵树比一个女子的心思/更要柔上三分”。这是人间四月里最恰当的比喻。

“在江岸,我们隔着莲花处处/莲花处处,处处莲花里是你/枕一涛悠悠此心/于每层水的纹络里/不再隔着因缘/不再悲喜/不再遥指乡关是别离”。《五月,我们终以我们》,脱俗的题目,一气呵成的诗行。五月天里的一切,都是明媚的。没有悲伤,没有别离。

      (三)有一个小女孩,名叫子卿

“子卿、秋琪/两瓣如莲花的名/一同把你举高”。

“小手大眼睛/双眼皮胖脚丫/微风低语处/蝴蝶起舞/会是你明天在路上/砸吧小嘴望着天空”。这两首给子卿的诗充满了童真,读来感觉内心很柔软。好像自己也变成记忆中那个童年里的小孩。

在朋友圈里见过曾子卿的照片还有日常。天真无邪,灵气逼人。她画画,跳舞,读书,自己吹口琴,还会炒鸡蛋,只是没倒油。

记得那句:“我脑子最近变笨了,要好好读书了。”喜欢她的名字,脱俗,有意境。

(四)结语

成志达先生,温文尔雅,低调谦和。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中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印象中他很少发自己的文字,所以,当他的散文集问世,感到些微的突然。

通读全书,他的散文形散神不散,结构严谨,语言平实自然,文风清新淡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有的只是凡尘俗世里最为烟火的记录。可能也缘于他写作时的宁静心境,而令他所描摹的事物纡徐从容、纤毫毕现。

后半部分的诗歌,写他对过往的感悟,对当下的期许。感觉那些诗句都是脱口而出的,写诗需要天分,无疑,他是有天分的。很多诗句,读过,便不会忘记。每一首诗,都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托尔斯泰曾说过:“文学使人靠近。”个人与个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都会因为文学、诗词而相互理解,相互靠近。春去秋来,生枯变换,有了文字,我们就可以在时间的长河边,从容地聆听水声悠悠。

有这样一支笔,将记忆里的落雪转化为文字,照原有的形式与状态,凝固下来,让在未来遥迢空间里的人,还能看到此刻的生命流注。这记忆里落雪的声音,呼吸里的诗句,永远地存在于时空里,不仅成为供人回忆的读本,更可做安心宁神的乡愁解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