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甫了的头像

甫了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30
分享

小兴安岭山洪历险记

1、乘坐小火车,初见秋皮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作为林学专业三年级学生,我们要进行一个月的野外综合实习,地点是位于小兴安岭的秋皮沟林场。

这次实习有同年级三个班同学参加,加上指导老师,总共有一百多人。当听说秋皮沟离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那个夹皮沟不远时,同学们更为兴奋。我们这一代是看着样板戏长大的,能去秋皮沟看看,也让此行带上了探秘的色彩。

当时,通往秋皮沟林场唯一交通工具是森林小火车,轨道较窄,客货两用,是小一号的绿皮火车。在老师带领下,我们怀着好奇,进入客车车厢,安排好了自己行李。

坐下不久,机车“轰隆隆”的声音想起,小火车驶离了火车站,穿过车站小镇居住区,带着我们向秋皮沟林场进发。这时,通过窗口,向前方望去,轨道沿着山麓弯弯曲曲地延伸,好像是一把剪刀,把绿色的毯子剪出了一条缝隙。随着轨道,小火车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转,我们身体也随着惯性一会儿左倾,一会儿右倾,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一路上,有的同学聊天,有的看书,有的望着窗外的树木,思索着地球上这个神秘的一角。

就这样,经过几个小时路途,我们来到了秋皮沟林场。

出了车站一看,前后都是山。在一个山坡前台地上,坐落场部和居住区,台地前有一条河,形成了一个弓背形河道。当时,河道中水流很窄,河滩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这儿多数的山坡平缓,土壤肥沃,虽然高大乔木被砍伐了,但是茂盛的灌木、藤、草、蕨还随处可见,争相生长,不让任何一片土地空闲。在平缓的山岭中,也隐隐约约耸立着几个高高的山峰,仿佛显示着这片土地倔强。

在林场的一个学校,我们安置下来。在教室,把课桌拼成通铺,一个教室睡十多个同学。在林场职工食堂就餐,主食是馒头和大碴子,副食是土豆和白菜。

七月的东北林区,太阳底下会感觉火辣辣,在阴凉处还算舒服;只是蚊虫太多,防不胜防,一不小心,身上都会被咬出几个大包来。


2、采伐不合理,森林破碎化

历史上,秋皮沟一带是小兴安岭红松林分布中心区域,满山遍野全是森林。山坡上多是红松、桦树、椴树、山杨等,而在山沟平缓地带,则多生长着云杉和冷杉。上世纪50年代,为了采伐木材,这儿修建了小火车铁轨,建了伐木场。此后,一棵棵树倒下了,一片片森林消失了,一块块岩石和荒地露了出来。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秋皮沟林场近处的山坡上已看不到成片的森林了,剩下的多是裸地和灌木丛,或者演替形成的杂木林,仅在陡峭山坡处还有残留一些高大的红松孤立木,像是站岗的哨兵,望着远方。

一天,在林场厂部门口,看到一个木桩上拴着一只小熊,俗称黑瞎子,一会儿围着木桩乱蹦乱叫,声音有点嘶哑;一会儿,在那儿瞪着双眼,露出绝望的眼神,望着路过人们。我想,它可能是思念母亲,也可能是对周围环境恐惧。然而,在那条锈迹斑斑铁链的束缚下,小熊显示着弱小和无可奈何。


3、钟声响半夜,山洪冲梦境

按照计划,这次野外实习要进行一个月,然而,意外发生了。好像是实习进行了一周时候,一天凌晨,同学们还在睡梦中,林场钟声“当当当”地响了起来,还伴随着嘈杂的呼喊声。

不一会儿,听到有人一边敲门一边喊,“赶紧起来,往北面的山坡上跑”。

正值夏天,衣服也穿得快,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聚山坡高处。往回一看,齐腰深的水流已漫过了操场,涌到了我们住的屋子。这时,天上还滚动着乌云,飘着小雨。多数同学可能是第一次遇到此类情景,大家显得有点惊慌和不安。

原来,这儿夜间下了百年不遇的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洪水漫过了河堤,涌进了林场场部和生活区。虽然山洪凶猛,幸亏林场场部建筑无碍,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洪水冲走了电线杆,冲毁了小火车铁轨,我们与外界通讯和交通中断,也与学校失去了联系。


4、枯枝落叶,蓄水保土

在历史上,这儿也曾有大暴雨,但没有发生过大洪水。由于这儿漫山遍野的森林,形成了厚厚枯枝落叶层,能像海绵一样把雨水储蓄起来,然后再变成潺潺小溪,把水释放出来。没有了森林,一下暴雨,雨水便顺着山坡流到山沟,聚集起来变成洪水,一泻而下,冲毁村落、道路和农田,造成灾害。这天凌晨,在我们面前,大自然演示了森林植被遭到毁坏时,山区降雨-径流-洪水-灾害形成的过程和机理。


5、面对困难,气冲霄汉

好像到第四天时候,学校与当地驻军联系,派了一架飞机,来到了林场上空,探查我们的处境。大家非常兴奋,使劲挥动着手中衣物,朝天空呼喊。

由于交通中断,无法运送粮食,当地林场库存告罄。与林场协商后,带队老师决定中断实习,想法尽快回学校。可是,山洪把小火车铁路冲毁了,进出林场的唯一通道断了,一时难于修复。要想离开林场,只能徒步翻山,去到四十里外的另一个林场,然后才能坐火车回学校。

在野外求生方面,带队老师很有经验,熟悉这里沟沟坎坎。与林场领导讨论后,从地图上找到了方向和路径,即向西南出发,先沿着一条河沟走,然后穿过一片原始森林,之后再顺一条河沟走,就可到达另外一个林场,在那里乘坐火车就可以回学校了。据老师介绍,必需穿过的那片原始林,也应该是我国仅存的较大一片原始红松林了。

听说要徒步穿越四十里深山老林,同学们既兴奋又忐忑。大家想,能目睹那片无人之地,踏足原始森林,机会难得;而要背上几十斤重的行李,徒步爬山越岭还是第一次,心里不禁发怵。面对这一切,不记得谁哼起了杨子荣那句气壮山河的唱腔:“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6、穿越原始森林,亲历生态秘境

第二天早晨,同学们准备好了自己被褥和脸盆,还带了馒头,将水壶灌好了水。同时,还由林场师傅、老师和几位体力好的同学组成先遣队,在前面探路。一切安排就绪后,大家浩浩汤汤离开了秋皮沟,向目的地出发了。

出发后,大家一遍说笑,一边赶路,好像走了没多久,我们面前没有了路。此时,便沿着先遣队队员脚印向前走。向前走一段,带队老师便会根据地图和罗盘,校对方向;遇到荆棘和灌丛,先遣队员便用砍刀砍出一条路来。渐渐地,我们周边的裸地和灌木群落变少了,次生森林群落不见了,而眼前则是出现了一望无际的、树干高大的原始红松林。

大家说笑声突然停止了,走进了森林,顿时感觉置身于一个静谧的空间,不由得屏住了自己呼吸。向四周望去,是一个个粗壮的树干,在山坡上矗立着;红松树皮是暗红色的,一片片剥裂开来,挂在树干上,像随时会掉下来似的。仰头向天空望去,是树冠连着树冠,枝丫重叠着枝丫,缝隙中透着一块块天空。这时候,自己忽然变得渺小起来,与无边的旷野融为了一体。当一阵微风冲过,会有一股阴凉拂过面颊,淡淡的松香味儿沁人心脾,让你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

在地面上,铺满了厚厚的枯枝落叶,踏上去的脚会陷进去,发出“呼哧呼哧”声响,而当脚抬起后,那些枝叶层又会弹起来,恢复原样。走着走着,会时常遇到一株粗大的枯木,横躺在面前,也许它这样躺了几十年或上百年了。用脚轻轻一踢,看似坚硬的树干会变成碎末,松软地散落开来,在地上摊成一堆。有时候,在林地上,也会不期遇到一条小溪,水流清澈见底,蜿蜒而过,流向前方。

大家就这样一边走着,一边看着,也一边谈论着。大家热情似乎一直高涨着,没有人显得疲惫,即是女同学,也没有掉队的。谁渴了就喝一点自己壶中水,饿了就吃一点自己带的馒头。

大概到中午的时候,天空变得空旷起来,意味着我们走出了那片神秘的原始森林。这时,周边植被多是灌丛和阔叶次生林,也有树干排列整齐的人工林,不远处看到了村落和道路。偶尔可以看到一些高大的原生红松孤立木,像哨兵一样站在旷野,向远方张望。

最后,我们终于走到了目的地--另一个林场场部。在这里,我们可以坐上火车,安全回学校了。此刻,老师和同学们都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显出欣慰的笑容。


7、后记

若干年后,我到了欧洲留学。在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为了回答一位教授关于原始林与人类关系的提问,我秋皮沟特大洪水为案例进行了解释。如此生动的生态经历,也令见多识广的教授们感叹。

本世纪初,我回国从事生态学研究工作,并于前年退休。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我国不仅新造了大量人工林,原始林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森林覆盖率已从解放初8%提高到2024年的25%,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见证和参与了这一伟大进程。

现在,年龄大了,很多事情易于遗忘,但是,秋皮沟的涛涛洪水就像发生在昨天,徒步穿越原始红松林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2023年春初稿,2025年春修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