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甫了的头像

甫了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4/25
分享

这一刻,我进入刷脸时代

1

一九九四年,我第一次在首都机场通过机场海关,走出国门。由于是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一切都是陌生的,当时忐忑心情记忆深刻。之后,我多次出入海关,在北京,更多在其他城市。

在我的印象中,出国海关检查程序仿佛是一组齿轮,一步一步在咬合中转动:海关人员核查护照、签证、机票、询问有关问题,然后在护照上盖印章。若无意外,出关程序算是完成,便可进入候机大厅,等候登机了。

几十年来,我忘记了多少次经过了如此的出关程序,但给我留下感觉确实一样的:令人无聊的排队等待,近乎机械的程序,有时还有害怕误机的担心。直到二零一八年的一天,这种情形发生了变化。

2

到了2017年,我已经用过了两本护照,内页上密密麻麻,盖满了出关入关印章。这些印章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显示了出入境的日期和国家。由于护照到期,我只好换了新护照,而一个有效签证还在旧护照上,因而,如何出海关就成了一个问题。

2018年一月份,我又需要出国,而有效签证和护照不在一起,如何过海关,就成了我一块心病。查了百度,问了旅行公司,也咨询了驻华领馆,都说带上新旧两本护照,海关检查人员就会放行。可是,自从买了机票,心里就开始忐忑起来。

我想象了多种情景,最糟糕的一种是直接被拒,拿着行李回家。还有一种情景就是,给海关人员说了原因,最后过关成功。

2

这天早晨,在来浦东机场的出租车上,我又把各种情景在脑海过了几遍,心里继续忐忑着。

到达机场后,顺利完成行李托运。等来到过关区域时,我有点蒙了:左边与往常一样,是人工过关区域,人群排成了“之”字形等着过关; 右边检查过关的则是一个个机器,每个机器前也就几个人在排队。

这时,有一位工作人员在分流旅客,让一些旅客向左进入人工入关检查区,而让另一些旅客向右进入一个写着“自助出关”牌子的区域。

见此情景,我早早就把新旧两本护照拿在手中。到了工作人员面前时,我问“办了新护照,但签证还在旧护照,该怎么办?”。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小伙子瞄了一眼我的新护照,说“向右”。

我有点忐忑,向右走了十来步,又返回来,对那位戴黑框眼镜的小伙子说,“我刚换了新护照,但签证还在旧护照上,该怎么办?”

还没等我说完,他还是向右指了一指,淡淡说了一声: “去自助区”。

我只好随着其他旅客来到自助入关区。我向前瞄了一会儿发现,在这里出关,要通过两道门:第一道门是护照和机票检测,第二道门是指纹和刷脸检测。

看了前面乘客,有的顺利,有的反复检测后,被退了回来。我的心愈发忐忑起来。

3

终于轮到我了。

我来到第一道监测门,把新护照和机票分别放在两个监测口,不一会儿,监测口上方一个绿色指示灯亮了,同时面前第一道栅栏门自动打开。我拿起新护照和机票,迈了过去。

在第二道监测门前,按照流程,我把右手大拇指放在一个指纹采集屏上,同时把脸朝向右上方的摄像头,一个熟悉的脸在一个小屏幕清晰显示出来。

可是,面前的栅栏门还是没动静,刚平复的心,又开始忐忑了。我只好把背在右肩上的挎包掂了掂,让右手轻松一下,以便拇指更方便对准指纹采集器。

忽然,机器上的绿色指示灯亮了起来,前面的门打开了。我便急忙跨了一大步迈了过去,似乎害怕在我跨过去前栅栏门会关上。这时候,我回头看了一下后面排队的乘客,意识到我已经出关了,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4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时期,科技、经济、城市景观、人们生活方式等日新月异。作为当代社会一员,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进程。此刻,我想,我刚刚的一步,不仅跨过了一个栅栏门,而是又跨进了一个新时代:刷脸时代。

(2018年春月初稿,2025年春定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