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暮春的傍晚,我再次独自登上踞胜山,坐在香樟树下看远处隐约的山,看眼下静默不语的龙江河,看春天里飘落的叶子……一阵风拂过,香樟树枝桠间有未褪的绿意,却也有泛黄的叶片在风里打旋——原来一棵树的生长,从不是一味向上的冲锋,而是要在季节的褶皱里,学会与凋零、与疼痛、与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
回想二十年前,我总在深夜删掉对话框里那句“我不想去”。同学聚会时明明疲惫到极点,却怕被说“不合群”而硬撑笑脸;职场新人期明明对酒局抵触,却因“应该应酬”而灌下苦涩的啤酒。那些被“应该”绑架的时刻,像无形的绳索捆住手脚,连呼吸都带着紧绷的疼痛。后来读到一句话:“真正的成熟,是从学会说‘我不喜欢’开始的。”才忽然懂得,拒绝消耗自己的事,不是自私,而是给生命留一片能自由呼吸的留白。就像古树不必模仿藤蔓攀援,我们也不必活成他人期待的模子——接纳自己“做不到”的勇气,比勉强迎合更需要力量。
最近总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皱眉的样子:为琐事发火时的狰狞,为得失计较时的狭隘。曾以为成长该是波澜不惊的湖面,却原来更像四季更迭的山林——春日有花开的欣喜,也有倒春寒的料峭;秋日有收获的丰硕,也有枯叶落地的萧瑟。那些藏在暴躁背后的,不过是对“必须完美”的执念在崩塌;那些所谓的“小家子气”,原是内心尚未愈合的伤口在轻轻发烫。就像老树干上的树结,看似碍眼,却是岁月馈赠的勋章,记录着每一次风雨中挺直的倔强。
今早来列校园,看见有学生在树下捡落叶做标本。他们小心拾起泛黄的叶片,对着阳光辨认叶脉的走向,眼里没有对“残缺”的嫌弃,只有对生命的珍视。忽然想起自己曾如何苛责过那些“不够豁达”的时刻:为什么不能一笑而过?为什么总是斤斤计较?此刻却明白,成长从不是消灭情绪的修行,而是学会像对待落叶标本那样,温柔审视内心的每一道褶皱。当我们不再用“应该”的尺子丈量自己,允许脆弱与不甘如实存在,那些曾以为的“退步”,反而会成为通往豁达的阶梯。
下午放学后,在阳台给盆栽浇水,发现被虫蛀的叶片旁,新的嫩芽正顶开结痂的伤口。原来真正的成长,是允许自己带着裂痕继续生长。就像老樟树接纳年轮里的风雨,我们也要接纳生命里的不完美:可以偶尔暴躁,但别忘了在情绪退潮后抱抱自己;可以计较得失,但记得在尘埃落定后对自己说“没关系”。当我们不再把“通透豁达”当作必须抵达的终点,而是看作与自己和解的旅程,那些曾让我们窒息的焦虑,便会化作清晨的薄雾,在阳光里慢慢消散。
暮色中的香樟树又落下几片叶子,却有归鸟在枝头啼叫。原来岁月从不会苛责任何一种生长的姿态,它接纳花朵的盛放,也接纳落叶的凋零;它允许江河奔涌,也允许溪流迂回。而我们,只需在自己的时区里,像那株带伤的盆栽,像那棵有树结的老樟,带着不完美的勇气,一步一步走向属于自己的春天。毕竟,这世间最动人的成长,从来不是变成别人眼中的完美,而是学会在烟火琐碎里,对自己说一声:“你已经很好了,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