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龙云的头像

常龙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6
分享

白茅漫野

骑行青龙湖湿地公园,又见茅草。青青茅草,迎风起舞,久违了。

我停止登车,单车凭着惯性在绿道滑行。举目四望,茅草漫野,以不可遏制的席卷之势,驱逐果岭草、鼠尾草、黄金菊、虞美人、郁金香们,步步败退,让出地盘。那些奇花异草,是园艺师精心规划、挑选,园丁辛苦栽培的啊。强势的野蒿,也落荒逃避,躲得远远的。茅草侵入绿道,包围荷塘,封锁驿站,占据露营区,石榴、樱花、蓝花楹等乔木,深陷草丛。好在茅草是陆地植物,不然的话,青龙湖万顷碧波,也会沦为它们的天下。春日暖阳下,茅草剑叶闪闪,势若冲天战阵,无与争锋者。风吹草动,草浪起伏,草声哗哗,啸歌回荡天地间。

无边草景,让人既惊且喜。我跳下来,推着单车,边走边欣赏。

新建的青龙湖湿地公园,是成都最大的城市公园,游人看花、观鸟、跑步、骑行、游湖、露营,乐享其中。初见茅草时,形单影只,草叶柔弱,毫不惹眼,被周围高贵的花草睥睨,也被人忽视。园丁清除杂草时,没把茅草当回事,野蒿才是主要刈除对象,它们长势迅猛,争夺水、肥和阳光。当茅草繁衍成势,到处攻城略地时,园丁才番然省悟,茅草更具侵略性,想要刈除,已十分艰难。

茅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矛,六月生穗,穗花白绒绒,又名白茅,还有诸多别名。茅草有人喜爱,有人厌恶。喜爱者称它完美之草,早在《诗经》中大放异彩。如《静女》篇,“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荑,初生茅草,男女表达爱情的珍贵礼物。春秋战国时,茅草贵为贡品。《国语》载,周成王会盟天下诸侯,楚子熊绎参会,“置茅蕝,设望表”,献给周成王的贡品就是茅草。物以稀为贵,可见那时茅草是稀有物种。包茅之战,最终以楚国贡献给齐国茅草,才平息战火。既能成贡品,当然是吉祥草。《左传》载,“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楚人行军作战,前哨以茅为旌,就有神灵护佑,遇敌则举茅,传递军情给后方,故而无虑。名列前茅,即源于此。古人举行祭祀活动,用茅草作祭祀物,召唤天地神明和列祖列宗。巫师以茅草作法物,驱邪除恶去病,化险为夷。

礼崩乐坏,茅草也大量繁殖生长,逐渐退去光环,尊贵芳草沦为粗鄙杂草。屈原《离骚》诗,“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把君王身边的宵小势利之徒,比喻成茅草。茅草遍布陆地,冲击生态系统,影响农作物生长,尤其被庄稼人厌恶,公认为是世上十大恶毒杂草之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法则。茅草因生存能力强大,就被人视为恶毒之草,人类唯我独尊的狭隘和偏见,由此可见一斑。万物皆有灵,一统天下而成为地球霸主的人类,在万物眼中,又是怎样的物种呢?

喜爱也罢,厌恶也罢,茅草为杂草之王,这是不争的事实。能称王,自有超凡本事。茅草根茎丰富,四处延伸,萌芽生草;夏开团团绒白花,花含草籽,随风飘飞,落地即完成播种。田边、地角、路旁、山坡、林边、灌木丛,不择肥瘠,无惧旱涝,都能生长良好。茅草根即便干枯了,也魂不死、魄不散、神不离,遇水即复活,入土能生长。

我从小就熟悉茅草,对茅草有特殊感情。见公园里这么多茅草,我脑子里蹦出一个十分可笑的想法,喂一群牛多好啊。儿时我家养了一头大黄牛,耕田犁地拉磨。个头才高过背篼,我就放牛、割牛草,担负起喂养大黄牛的职责。上学也带着背篼和镰刀,见到茅草地最高兴,猫腰钻进草丛,嚓嚓嚓割草声中,很快就草满背篼。

牛爱吃茅草,人也吃茅草。茅草初生,其味甘甜。尤其是茅草根,又白又嫩,既脆且甜,味道鲜美。后来读《诗经》,读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句,心醉如泥,对美女柔嫩小手浮想联翩,认为诗三百,最美妙莫过于此句。

茅草不仅可食用,还有药用价值,润肺、利尿、抗菌、调节免疫等,李时珍、张仲景、陶弘景等医学名家的著作,都有记载。祖母体弱多病,我常去野外挖茅草根,做药引。茅草的白花,是止血良药。割草割破手指,鲜血滴滴嗒嗒,我也不慌,忍痛拈一团茅草花,压住伤口,很快血就不流了,继续挥割草。

忽闻机声轰鸣,打破了公园的宁静。转过一片柳林,见园丁推着除草机,修剪露营区的大草坪。柴油发动机飘出难闻的油烟味,直往鼻孔里钻。

我翻身上车,脚下用力蹬,赶紧逃离。我不喜欢他们的工作,把草坪修剪得平平展展,光秃秃有什么好?百草争茂,万花竟艳,蜂飞蝶舞,一派自然繁荣胜景,那才是真好。

绿道旁,一群园丁为了那片金鸡菊独秀,弓背弯腰辛勤清理杂草,非金鸡菊族类必诛。杂草中当然少不了茅草,还有酢浆、芨芨草、看麦娘、铁线草、锯锯藤等,更多杂草我叫不出名。一袋袋杂草被搬上三轮车,突突突运走。

我摆动车龙头,拐上一条支道。支道狭窄,通往偏僻林塘,平常少游人,园丁疏于管理。各种野生植物任性疯长,杂草、荆棘、灌木、藤蔓和乔木混生,沙棘伸臂拦路,喜树横柯上蔽,葛藤铺天盖地,好不热闹。前方出现茅草,越行越茂密,拥挤着绿道,绿道更显狭窄,长茎大叶,多好的盖房建材。

远古先民用茅草盖房,茅屋由此而来。后来用稻草、麦草,茅屋名称仍旧不变。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茅屋,我估计就不是纯正茅屋,不是稻草屋就是麦草屋。上世纪九十年代,川西平原还能见到这样的茅屋。再后来,工厂生产仿真塑料茅草,公园里建茅屋、茅棚、凉亭景观,满足人们追思远古心理。在川东大巴山深处,我见过纯正的茅屋,黄泥土墙,人字架茅草顶盖,冬暖夏凉。

人类对茅草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除了做建筑材料,还用它制作斗篷、草帽、蓑衣、草鞋、坐垫等日常生活用品,编织各种工艺品,制绳、造纸、提炼颜料也是好材料。

干茅草易燃,火旺而少烟。儿时生火煮饭,我常用干茅草做引火物,火柴一点就着,呼呼燃烧起旺火,不会被烟熏得泪流满面。

茅草噼哩叭啦,一路打得单车响,挽留人似的。我再次下车,推车穿行草丛,伸手抚弄茅草,寻找旧时的感觉。忽然一丝微痛,手像被蚂蚁咬了一下。经验告诉我,被茅草划伤了。茅草边缘长着密而锋利的细齿,肉眼难见,一不小心就会被划伤。抬手眼前,果然看见一丝血线,仅是表皮浅伤,血不会流出来。

小时候听父辈讲,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入山伐木,手被茅草划伤,由此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有时候想,我被茅草无数次划伤,怎么没能发明出什么来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