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理中的头像

陈理中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04/05
分享

漫漫人生路,浓浓手足情


山西日报(副刊)》刊登了作家樊海霞的散文《姐姐》。编者介绍——“樊海霞,山西朔州人。海霞家里兄弟姐妹4个,姐姐是老大。也似乎是因为这老大的身份,姐姐一次次放弃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选择留在小县城,为一大家人分忧。姐姐是父母的帮手、弟妹的依靠,唯独没有为自己活过。海霞说:‘我们欠姐姐一句感谢,欠她一个回报!’”

我和作者是同龄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姐姐”和“哥哥”很多。他们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从小就扮演着小大人的角色——为大则刚。小时候,他们帮着父母带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做弟弟妹妹的榜样;长大了,帮着父母支撑着家庭。他们从小用稚嫩的肩膀,帮父母拉着家庭大车,一路走来。从文章中,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唯美和厚重,看到了大爱的简单和质朴,看到了一面矗立心中的伟岸丰碑。作者抓取了几个有典型表现力的生活画面,表现了姐姐这个形象。作者用平实的话语,为那个时代的老大唱响了赞歌,讴歌了无言的大爱,唱出“漫漫人生路”上的“浓浓手足情”。

一、姐姐懂事好学。

文章开篇,作者先拉长镜头,给读者引出一个印象模糊的姐姐。设置悬念,像一溪流水,在流向远方的途中,转了个小弯,平中显奇。接着,作者娓娓道来。一方面,是“因为父母上班忙,我和弟弟上小学前由奶奶看着,所以和姐姐碰面很少”。另一方面,是“姐姐每日早出晚归地学习”,“姐姐在家时总帮妈妈干这干那,不和我们一起玩”,“通常早上我们还在睡觉,她已经上早自习去了,晚上回来时我已入睡”。一个懂事、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少女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个时代的老大,帮着父母做家务是常事。更可贵的是,姐姐在帮父母做家务的同时,还在早出晚归刻苦学习。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刚刚恢复高中考时,尽管升学率低、极难录取,姐姐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幼儿师范学校。接下来,作者说:“姐姐毕业后,我们才正式认识姐姐,以前的那些记忆才逐渐清晰。”文章写到这里,大幕打开前,一个小序幕,画上了句号。

二、姐姐劳苦功高。

作者用了一个总起句、也是一个中心句,说:“姐姐于我们家功劳很大。”“姐姐上班后,家里多了一个人挣工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果以前,姐姐是帮着父母做家务,而现在,是姐姐和父母一起扛起来家庭的重担。作者用少女调皮的心理进行叙述说,我、哥哥、弟弟的活都给姐姐干了。字里行间,洋溢着幸福和感激。姐姐本来可以分配在大一些的城市,是爸爸为了让姐姐做家务,要求姐姐回家乡工作的。其实,姐姐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发展前途考虑,不答应爸爸的要求。可是,姐姐为了这个家,为了弟弟妹妹,竟然顺从地回到家乡小县城。多么难得啊!俗话说:自私是人的天性。人因无私而高尚。姐姐,在面对抉择时,为了弟弟妹妹、为了这个家,宁愿用自己的前途作代价。姐姐,是个亲情至上的人,是个大写的人。而更感人,更让人揪心的事还在后面。接着,作者叙述姐姐的婚事。

作者以女性的视角,着笔精致、细腻。作者说:“姐姐长得清秀漂亮,说媒的人络绎不绝,很快,我们就有了姐夫。”再次为后文的情节蓄势。姐夫有时一年只能回来一次。姐姐总是一边给家人织毛衣,一边唱歌,藉此来排遣寂寞、思念之情。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个情思绵绵的思夫少妇形象。姐姐排遣寂寞、思念的方式,用帮家人织毛衣的方式,依然承载着对家人的爱。作者说:“只是当时的我并不懂姐姐的心思”。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时刻装着姐姐、时刻留心姐姐的状态。用孩童的眼光关注着姐姐,虽然,因年龄小不能理解,却不乏对姐姐的爱。

三、姐姐再次放弃机会。

“我们上大学了,姐姐的任务也该完成了。”姐姐终于熬出了十几年的两地分居之苦,可以和姐夫团聚了。多好啊!可是,“爸妈觉得老了身边没人不行,要求姐姐留下来。这一次,姐姐又顺从地留下来了。并且,把姐夫也调回了小县城。”这里,作者用一个“又顺从”强调了这件事,表现了对姐姐做出这样决断的惋惜。如果说姐姐十几年前是“错失良机”,那么,经历了十几年两地分居生活的煎熬后 ,再次选择“一错再错”,只能是孝心、责任心使然。再次体现了姐姐心里以父母为重,甘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任劳任怨的姐姐,这一次,把丈夫和孩子,一起拉进小县城,只是为了上年纪的父母,只是为了这个家。孟子说:“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然而,面对平凡的尽孝、尽责,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作者写到这里,文章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姐姐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清晰。登高者需要有人梯辅助,姐姐再次做了弟弟妹妹的人梯。只有这样,弟弟妹妹们,才能安心去外地上大学。最后,姐姐的付出,导致自己的孩子没有考上心仪大学。作者因此愧疚,姐姐也曾因此遗憾,“但是,很快,姐姐就调节好情绪,继续投入到照顾妈妈的生活中。”情节看似普通,然而,情之所致,真切感人。这是怎样的母子情、手足情啊!

四、姐姐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叙述,姐姐要去上海看孙子了,“我们突然发现,没人管妈妈了,顿时惊慌失措,回想起姐姐的好。”“而姐姐对这个家的付出,也因为她的离开被我们大家记起。”琐碎的家事,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述,让读者深受感染,一次次对姐姐肃然起敬。接着,作者简要叙述爸爸、妈妈一次次生病,是姐姐陪护住院。爸爸去世出丧,是姐姐一手操办。作者说:“那年春节,我们几家人都去姐姐家过年。”“只有姐姐一个人在厨房忙碌。”相形之下,读者不难发现,我们的快乐,建立在姐姐忙碌的基础上。

文章最后,作者说:“姐姐为了这个家,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牺牲了姐夫的前途、牺牲了外甥在城市的成长环境。但她始终低头劳作,没有怨言。”“这几天,听说姐姐要带着孙子回来了,一大家人顿时像有了精神支柱。姐已经为这个家付出一辈子了,她接了儿子的一棒,妈妈家的这一棒却始终没有交出去。”

“姐姐也不是神,……姐姐从年轻走到老年,一直围绕父母家,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只是因为她是第一个出生的,好像就该负担起所有,就该无怨无悔。我们欠姐姐一句感谢,欠她一个回报!”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会逐渐淡化。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永远割舍不去的。

综观全文,作者没有冗繁赘余的叙述,没有刻意详细的描写,文笔轻妙,行云流水,一个有血有肉、形象高大的姐姐,一个心里有父母弟弟妹妹,唯独没有自己的姐姐,跃然纸上、真切动容。

啊,姐姐!我想和作者一起:向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姐姐致意、祝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