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守坤的头像

陈守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2
分享

教书的味道

调动得频繁,自然搬家的次数就多;逢校舍改造,倒腾得更厉害,有一年三次挪窝。每一次倒腾,都会或多或少地清理掉一些旧书报。虽然我有收藏学生作业的习惯,就像把孩子们的玩具收藏起来一样,明明知道孩子长大后已经不再要这些东西,却也不想扔掉,因为看到这些东西,或多或少都会浮现出孩子们小时候活泼可爱的样子,每每看到学生的作业本,同样会浮现出学生那时在学校读书的样子来。只是搬家次数多了,一路走来,不得不忍痛割爱,在不舍中,除老家旧屋里尚保存有部分小学生作业本外,其余的大部分已经散失。

退休之后的一天,清理书柜,发现还有几份学生作业本、练习测试卷、一本学生练笔日记完好地混在故纸堆里;除此之外,还有一摞足足十一本线装的学生活页作文合订本。打开来看,就像打开存封的老酒,令我欣喜。翻开书页,纸张有的虽然变黄,字迹有的也有些退色,但墨迹依旧清晰可鉴,一页页地翻开,一行一行地读,感觉依旧那么亲切,仿佛新生婴儿一般,一股幸福的醇香味扑鼻而来。

1

有几本是平略小学2000届六(1)班学生的作业。1999年秋我从平略教育站调到平略小学任教导处主任,同时担任六(1)班主任和语文、科学的教学工作。保存下来的几本作业肖克琴的比较齐全,有作文练习本、家庭作业本、课前听写本、课后练习本、科学作业本,六个本子无论是哪方面的作业,书写都工工整整;吴娟娟、龙连敏两位同学的作业也做得很认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钟情于作文教学。我追随叶圣陶先生的“作文即做人”,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的大米缸舀米煮饭,品尝成长过程的味道,我亦从中得食人间烟火,在读取学生成长的同时,营养自己。肖克琴同学每次作文都能准确地描绘“生活”,咂出做人的味道来。

《说“不”的经历》,她是这样写的:

在外婆家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我懊悔的事。

一天早上起床后,我就打开了房间的电灯,坐在镜子前面梳头,动作很慢。梳好头发,起身走出房间,房间的灯没关,然后又顺手打开客厅的灯,走进洗漱间,打开灯,慢条斯理地洗脸刷牙。洗漱好了,然后没关灯,回到房间继续打扮自己。

外公起床了,看到屋子里的灯到处都开着,就冲着我说:“要开万十万个灯哦?”

“又没用多长时间,一个小时都没有,一度电都不到。”我没好气地说。

听我的口气,外公一下子火了,气汹汹地对我说:“每天都要这么开灯,不到几天不就有一度电了吗?你读书读到牛屁眼去了,这个道理都不懂?”

听到外公这样说我,我生气极了,肚里就像有一团火在那里滚来滚去,忍不住大声说:“不!我就要开!你没看见外面天还没亮好吗?”

外公愣在那儿,没再说话。

我们的争吵把外婆吵醒了,外婆也不分青红皂白,冲着我唠叨了一大堆。我是个人小脾气大的人,不喜欢别人唠叨,于是又跟外婆挣了起来。

也不知争了多久,学校的起床钟第二次敲响,我捞起书包气冲冲地上学去了。

来到教室,我没精打采地趴在桌上,慢慢地冷静下来,脑子里浮现出刚才吵架的情形。

想着想着,恍然间醒悟过来,真的是自己错了,老师不是常常教育我们要节约用电吗?外公他们很不容易,也是为了省电省钱呐。

克琴同学是个很有主见活泼可爱的孩子,对生活既充满热情和向往,也敢于说“不”,知道自己错了,勇于认错改错,深得同学、老师的喜欢。后来她的一篇习作在邮发刊物《小学语文学习》杂志刊登出来。她跟着我从小学到初中,做了四年的班长。后来读高中、大学,听说一直都任班长一职,现在在州公职部门谋求到一个好职位。

在平略小学的那一年,为了写好“我爱家乡”这篇作文,经历了一次危险。一个人带着50多个学生走出校门,沿着清水江河道上至白岩塘,即现在的三板溪电站库区脚下,那里有几个勘探的洞穴,到底有多深也不知道。学生软磨硬泡要我带进洞里去瞧瞧,讲好了,我在前面走,他们跟在后面。走进去不远就带着他们折回来了。出到洞外,发现少了3个人。班里那三个特别调皮的学生钻了我的空子,进洞后,他们故意走进了另一条叉洞。不见了人影,只好返回洞里去找。除主洞外,还有两个分洞,也不知他们往哪一个分洞去。进洞去很远,蜡烛都熄灭了,不得不沿路返回。回到洞外一会儿,3人才从洞里嘻嘻哈哈地出来,悬着的那颗心才回到原处。

那一年,学生收获不浅,相当部分学生跟随我一起进了初一的实验班;罗安霞同学的作文还在《作文评点报》上刊登出来,记得文章的选材是深冬的一个下午,天空突然飘起大雪,同学们的心飞出窗外了,我索性带着他们走出教室玩雪的情形。

2

除了几本小学生作业,还有几本是初中生的。

2000年调到中学任初一(2)班班主任,执教语文学科,有几本作文就是这个班龙满菊、吴芳、肖克琴和李焕美四个同学的。重读这些作文,让我感到亲切。

初一年级第二次作文题目是《我的初一生活》,龙满菊同学写了两稿。第一稿末标明总字数600字。我教作文,从构思到行文、修改,要求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从文中看到自改的痕迹,有错别字的更正,还有5处句子的增删。

我在文末做了总评,“你说了真心话,表达也清楚明白。只是我觉得读书的苦与乐,跟怎样看待学习有关,如果以乐学的态度对待学习,你就会感觉到快乐。相反,则是你文中描述的苦滋味了。不妨试试,换个态度对待读书学习,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了一周,我们又重写《我的初一生活》,满菊同学在45分钟内工工整整地写下了1000字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当我离开家,离开父母,步履匆匆地跨进这个陌生而又美丽的校园时,我感到无比寂寞,孤独,不过还好,我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强,仅仅两三天时间,我就适应了。生活的一切都由自己亲自料理,我感觉到了这是对我以后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

我被分配到一(2)班,班上的同学全是生面孔,但他们都很热情。虽然大家都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也不知道对方是哪个村里的人,但是大家见面时脸上总是挂着笑意,他们那甜甜的笑容,就像阵阵暖流,缓缓地流过我寂寞孤独的心窝,那刚结在心上的小小冰花来不及凝结便被融化了——我与新同学很快就熟悉起来。

班主任和我们素不相识,但我没想到他会那样的和蔼可亲,他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他和我们一起扫地,擦桌子,班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亲自与我们一起做。我被选为副班长之后,他又教我们班干怎样管理班级,每一样细小的事情他都很用心做。

陈老师上语文课更是我想不到的。不仅让我感到舒坦温暖,更让我懂方法,长知识。他上课,总是让同学们跟着一起讨论学习,回答问题即使错了,他也不批评人,脸上还挂着笑。我在小学是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但是,一两个星期后,我也跟同学们一样抢着回答问题了。

还有,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作业后,总是要跟我们讲答案,还常常把答案抄在黑板上给我们。陈老师不同,从不跟我们讲答案,而是要求我们课前要预习,课中要思考讨论,课后要复习,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实在不会做的,他也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即使是碰上生字,问他怎么读,他也不会直接告诉你。他会问你:“带字典了没有?先查查看。”等你查完了字典,他又问:“知道怎么读了吧?是什么意思?讲给老师听听。”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是摇头,他才会教你怎么查字典,怎么读,怎么理解。碰到问题问他,他会说:“先讲讲你是怎么理解的。”听完你的分析,才接着引导你去进一步思考分析,分析得差不多,最后说一句:“你是怎样想的就怎样把答案写下来,这样,这个知识就是你的了。”起初,我们很多同学都不适应,我也抱怨这样子很累,但是经过这两个星期,现在我感到这样做很有挑战性,眼界大开,让我的语文能力很快得到提高,我直接喜欢上了语文。

上了初一,学习科目一下子比小学多了很多,自然作业也就多了。开始,我很难接受这种压力,现在我完全承受得了啦,还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可以磨练我。所以,现在,我对每一科的作业都一丝不苟地完成,直到自己认为满意才松手。陈老师常对我们讲:“学要学过踏实,玩要玩过痛快。”“今日事今日毕。”每天我都会按时完成好学习任务,然后才开开心心地和同学们一起玩。

初一的生活是崭新的,每天起床钟一敲响,陈老师就跑到宿舍楼敲响我们的宿舍门,领着大家一起晨跑;晨跑结束,他又跟着我们一起做晨扫……夜晚,学校熄灯钟响了,陈老师又查看我们睡好觉了他才离去。

我们的初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教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字里行间,看到了孩子们成长中走过的清晰的足迹,听到了他们最甜美的声音。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关于满菊的另一件事来。

一次,我布置学生回家好好观察妈妈,跟妈妈一起做做事,跟妈妈聊一聊,回校后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满菊同学写了一篇题目叫《妈妈的红发》的作文。读到这篇作文时,我的眼前一亮,把她叫到办公室,询问她构思写作的过程。她说,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门口喂小鸡晚霞照着的样子,心里突然感到很酸楚,于是就有了这个构思。我叫她修改润色,标题也改成了《红发辉映》,然后投给了邮发刊物《作文周刊》杂志。想不到这篇文章被杂志社评为年度三等奖好文,还邀请去参加第十六届全国优秀小作者夏令营活动。可惜我们没有成行。文章后来发表在《作文周刊》初中版2653期上。用稿通知有这样两段话,今天读来,更觉亲切,感受到编辑老师的伟大:“今天来给您写信,我们很高兴,尽管未曾谋面,却已经是朋友了。我们能在《作文周刊》这个美丽的百花园中耕耘、播种,这是缘分,也都会感到荣幸。

另外,请您在百忙之中,向贵校校长建议,对龙满菊同学进行表扬,以此激发全校师生的读写积极性。尽管我们远隔千里,但《作文周刊》愿与您携手共进,为培养下一代写作新人,不遗余力。”落款是“作文周刊总编室”。

一篇小作文,鸿雁传书,编辑们为培养下一代不遗余力的拳拳之心,为之动容,今天读来倍感珍惜。

红发辉映

贵州省锦屏县平略中学初一(2)班 龙满菊

天边,一轮橘红的、艳丽无比的夕阳正在沉落,五彩缤纷的晚霞陪衬着它,构成一幅绚丽夺目的图景,妈妈就沐浴在这美景之中。

妈妈是那样地爱我,在我的心目中,她永远是微笑着的。虽然我们姊妹长大了,但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为我们、为家忙碌。

这一两年,妈妈那原本白净、红润的面庞已渐渐爬上了皱纹;从前那双水晶般的眼睛也布满了血丝,深深地凹进去了。妈妈虽已青春不再,但她对我们的关爱却丝毫未减。

星期五回家,看到妈妈头上那一天天增多的丝丝白发,我不禁一阵心酸,泪水夺眶而出。

是啊!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为了自己的儿女,她起早贪黑,从来没有抱怨过谁,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什么报酬,就像一口古井,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她想的是儿女的幸福,希望儿女长大了能够为国家效力,为人民多做贡献。

如果能将我的生命给妈妈,让她重享快乐人生,那该多好啊!如果我们对妈妈的苦心多一分了解,也许妈妈就不会这么劳累;如果能用我的泪水,冲掉妈妈内心的忧愁,即便流干了眼泪,我也绝不后悔。

夕阳下,妈妈正在门前招呼小鸡,她花白的头发被霞光辉映成淡红,那里面充满了爱,充满了期盼。

简评:

本文标题新颖,写母爱不落俗套,叙议结合,娓娓道来,自然流畅。开头渲染气氛,结尾紧紧扣题,照应开头,深化了主旨。(指导并置评:陈守坤)

我还收藏了满菊同学的一本日记本。日记记录的时间是2000年9月7日至10月30日以日记形式做的作文练笔。一笔一划的书写工工整整,每一篇都不少于500字,有的篇幅超过1000字。魏书生认为“坚持写日记便是坚持道德长跑”,要求中学生“每天不少于500字的练笔”,于是我每接一个班的语文课,不论是否做班主任,从小学到中学,学生每天写一则日记是语文的必修课。

满菊同学是一个有主见,重情义,做事认真,肯吃苦的孩子,她家姊妹多,读中学那会儿,她十分体贴父母,舍不得花钱买食堂的菜,每周都是从家里带咸菜来下饭。她大学毕业那会儿,她跟我说心里很矛盾,考取研究生了,要不要去读,她说“她不想再给父母增添负担”,想听听我的意见。最后她下决心先就业。她一考即中,并很快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吴芳同学也是一个有理想,肯努力的孩子。《我的初一生活》她是这样写的:

我在读小学的时候住在家里,洗衣做饭,叠被子,这些生活上的事情总是依赖妈妈,现在一下子变成了初中生,住到学校里,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现在好了,我学会了自理生活,还渐渐的学会了怎样学习。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做练习作业,老师讲过之后总是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我们就原原本本地、一字不落地抄下来,然后死记硬背这些答案。对于这种不需要动脑经的事情,我们非常高兴。每次做练习作业都是如此。

然而,一进入初中,就不一样了。一到做练习作业,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会做的练习要求我们讨论完成,但不准照抄。开始的时候,我很难接受这种学习方法,甚至反感抵触。现在我已经慢慢适应了。

讲到写作文,是我在小学时最害怕的事。老师布置作文,我就总想避开它。认为作文是一种最凶恶最可怕的东西。一篇作文要一两个星期才能拼凑出来。现在呢,陈老师讲作文,他说:“你怎样想就怎样写”“那个人,那个事,那个景是怎样的你就怎样写。”现在,我对于写作文虽然还算不上满腔热情,但是已经不再是冷若冰霜了!不管你是怎样认识作文的,我相信如果你也能得到陈老师教作文,也会像我一样不在害怕,甚至会爱上作文。

现在,陈老师又教我们做学案了,这样又增加了我们的学习负担,大多数同学都有些抱怨,我也不例外。但是,陈老师告诉我们,“开始会有些困难,慢慢地你们就会知道这样学习的好处,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以后你们学起语文来就轻松了。”我想,我一定要按老师讲的方法来学习,向那些比我优秀的同学学习,他们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就一定跟得上的。我的学习成绩虽然不算好,但是,我对自己有信心。我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就像政治课本里说的那样:“人的聪明才智是可以改变的”,我深深的相信这句话,也正是这句话,催着我要克服困难,不断地前进!

进入中学之后,我发现自己突然长大了,在老师的引领下,我开始学会自立,学会学习,正在养成能够独立生活的习惯。

我在文中做了一些圈点,文末写了评语。总评中有这样一句话:“…文中有错别字,个别句子读起来有点别扭,把它们找出来,试着改一改,怎样顺口就怎样改;也可以请同学帮你找出来,一起订正。”

我平时看学生作文,通常只把握是否切题的大方向问题,圈点写得好的地方,批注跑题的语段,把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字词句问题留给他们自己,至于表达上达到什么程度,我以为学生认知到什么程度就什么样的状态,当他们的认知不断超越的时候,表达效果自然就会上来。我不喜欢越俎代庖,也不喜欢揠苗助长。我是一个“懒”老师,我以为我的“懒”能成全学生的“勤”。我没见过一个包揽家务的妈妈能培养出一个同样热衷于厨房琐事的孩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实践,善于协作的能力,也是教书的目的之一。

吴芳同学各方面表现不俗,作文有自己的优势,九年级时她的一篇习作在《中国中学生报》发表;另一首小诗《家》发表在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领办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会刊《作文成功之路》总第199期“心海帆影”专栏上。

吴芳

家是什么?家是我们心灵疲惫时的归巢,是鸟语花香的天堂,是播撒爱的地方。

你是一只小鸟。在狂风四起的时候,家就是你避风的绿伞。

你是一颗小草,在太阳的炙烤下,家就是你解渴的甘泉。

小鸟的家是树林,任它自由地歌唱;

小草的家在大地,任它自由地生长。

小鸟说,我好想家;

小草说,我好恋家。

家就是这样,它是生养你的地方,把你推向远方又把红绳系在你的身上。

家是生命的起源,家是幸福的港湾。

人类只有一个家啊,呵护我们的家园,才会鸟有归巢,才有自由的歌唱。

说起吴芳同学,我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那是2001年11月6日,农历9月21日,星期二。那天天气晴好,早早地,我们按计划出发去云照茶场秋游。茶场离学校二十多华里,位于皎云乡云照村。要去云照村,要途经皎云乡的皎洞村,班里的王铭英同学是皎洞村的,我们先到她家歇脚,接着走十多华里山路往云照茶场去。我们在茶场里爬坡比赛;接着进行文化知识竞赛,班干把写有各种文化常识的字条藏到茶从里,先找到字条,然后拿着字条来兑奖;同学们在茶场里玩游戏,捉迷藏,唱歌……无忧无虑的喧闹声,把山顶上寂寞的云照茶场闹腾了。

下午,大家回到王铭英同学家。她的家长办酒席似的招待同学们。我们返回学校时天快黑了。

从皎洞往回走,要走完沿着山腰往下盘旋的公路十二盘才到平略镇地界的地芽村。头上是满天的星斗,路旁是潺潺的溪流,我们依旧一路走一路玩,以星星、溪流为对象,看谁能说出与星星或是溪流有关的诗句,唐诗宋词也好,自己描绘两句更妙。

山路弯弯十二盘,

溪水清清出青山。

月亮害羞躲云里,

星星满天伴我玩。

说完诗句又唱歌,大家一路欢呼雀跃。下到山脚下,到了地芽村,我越走越慢了。我对班干说:“你们带领同学们先走,老师走后面压阵!”

细心的吴芳同学看到我一瘸一拐,问我怎么回事。那天我穿了一双皮鞋去爬山,回来的路上,脚掌、脚趾全都磨出了水泡,水泡一破,走起路来刺痛难忍。直到把同学们带出山里,我才敢慢下来。为了不影响同学的情绪,不准他们声张。龙世林、吴芳等几名同学主动留下来陪我慢慢走。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敲响了睡觉的钟声。

这样的秋游,一生一次足够怀想。可惜没有收藏到有关这次出游的作文,有点遗憾。

世林、吴芳他们现在都是公职人员,有很好的职业和职位。

焕美是一个极富语言表达天赋的同学,她的作文选材大多数关注社会生活。她曾是我的语文课代表,作为小老师为班上的同学上过几堂课。曾推荐她去新闻广电学校读书,可惜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成行。她是我一生中最为替她感到遗憾的学生,好像也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没有进大学深造的学生。至今,我还为她深深惋惜,不得释怀。

3

还有几本是2009届黄巧燕、杨锦梅、罗明艳同学的。黄巧燕的作文簿收藏比较齐全,3本初一年级时写的,3本初二年级时写的,九年级时写的只有下学期的1本,为什么会缺第一个学期的作文练习簿,也许是用了活页作文纸,具体是什么原因,实在想不起来。

翻阅巧燕同学的作文本,比较清晰地看到她成长的轨迹,也可以看到自己当年作文教学的痕迹。有系列训练,有综合整合;文题下有思路标志,文末有时长、字数、书写速度的标注,如《旅行是一种跨越》文末标注为“用时55分钟,字数1054,书写速度19字/分钟”;有我的批阅,有同学的批阅,学生的批阅很认真。在《她这人真叫人难以读懂》文末,同学这样总评道:“开头场景式描写人物出场,生动有趣,吸引人。全文表达流畅;有真情实感。不足的是结尾有点拖拉。相信你一次比一次写得更好。优。3.17.”

作文训练

暑假故事

看望姥爷 2007年7月14日 晴

清晨,山里雾气弥漫,树叶上,草叶尖,缀着晶亮的露珠,我邀上结拜的姊妹欣来一场徒步旅行——到几十里外的另一个乡下去看望姥爷。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爬山涉水,走过很长一段人迹罕至的山路,终于看到了姥爷家的房子。姥爷家坐落在一个小山脚下,单门独户,一幢三间三层的木屋,旁边有猪牛圈,菜地,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溪。我在这里度过了我的幼年,直到上学才离开。这里的一切既是那么熟悉,又显得有些生疏,没了姥姥,姥爷老了,表姐弟妹都随舅舅舅妈在外,以前的热闹变得那么安静。

见到了姥爷,我可高兴了。拉着姥爷的手,打量着他,问他:“姥爷,好久不见您了,好想您!您还好吧?”

“好着呢!看,我养着这么多鸡、鸭,还有一头大肥猪。”姥爷说,“等到了过年,你舅他们回来了,你和你妈也来,我们就杀猪过年。”

我们和姥爷一边家长里短的聊着,一边帮着姥爷收拾屋子,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

山村的夜格外寂静,没有月光,满天的星斗映照着小木屋,我们在星星的陪伴下,早早地睡下了。

参加补习 2007年7月18日 晴

暑假前,听说有回家度假的大学生来学校跟同学们补习英语,我英语总是跟不上,于是也就报了名。今天是开班的日子,我早早的来到了学校。

我还以为见不到熟人,没想到一跨进校门,就碰到了熟悉的同学,我们班上除了我,也还有几个同学来参加补习。

跟我们上课的是两个漂亮的姐姐,听她们介绍,她们曾经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出去的,今年读大二。她们上课,让我有一种新鲜感。我很高兴,将在这里度过充实的二十天,不仅能把落下的知识捡起来,学到新的东西,还能收获新的友情。

收心出发 2007年8月28日 晴

早上起来,把睡过的被子拆下来,把被套和床单塞进提桶,拿了块肥皂、刷把、捣衣棒, 到寨前的小溪去洗。

洗好了被子,回到家,接着帮奶奶猪潲,做家务,把萝卜杆搬出去晒。吃过中饭之后,看看晒得差不多了,和奶奶一起敲了半天萝卜籽。

做完这些,然后回到自己房间收拾行装。

这个假期,到今天就结束了,明天就要回学校去,开始我的下一段旅程。

巧燕同学的每篇作文书写都是干净整洁的,全部都是“优”。现在,巧燕同学也在事业单位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

至于锦梅同学,家境情况比较特殊,她的作文总有那么一点点淡淡的忧伤,我想,也许是这个原因,她的作文簿也在我的收藏之列了。

我这里还保存有罗明艳同学中考前语文模拟检测的三份答卷。一份148分,仅错一道2分的选择题,另外两份也是139.5分和141分。三份卷子作文都是满分。

“黔东南州2009届初中毕业生总复习语文综合检测题(二)”的作文题是《我的心事对你说》,她是这样写的:

陈老师:

您好!

进入初三,心里的感觉一下子变了,似乎所有的烦恼都不期而至,压得我有时喘不过气来。

突然地,感觉到无比的孤独。

有一天饭点的时候,她们呼朋引伴地,说说笑笑地打饭去了,唯独没有叫我。我一个人手捧一碗饭,还是一个人,蹲在角落里吃。没心情,食之无味,吃到一半,只好倒掉了。

走出食堂,这时候的秋雨似乎特别讨人厌,在薄暮里,像张开的网,把我网住,我的心似乎无法动弹,无力挣扎,任由她死死缠住。雨水顺着头发丝流下来,流下脸颊,流进脖子里,冰冰凉凉的,我的心一下子冷到彻骨。

但是,我不想啊!我从前跟同学们不是这样的啊!我不想让自己与同学们的友情像这雨水一样白白地流走啊!

环顾四周,我竟不知道谁是我的朋友了。是我孤傲了?还是——“赤子之心”这个说法,以前我不太能理解。但是今天,竟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有一颗赤子之心了。“赤子是容易孤独的”,这是傅雷说给他儿子傅聪的,这会儿,我觉得这话也是说给我的,真的可以“赤子孤独了,会创造另一个世界”吗?

我不敢肯定。只有坐在教室里让思绪静下来。外面的雨任它下,随意流走;外面的风任它吹,随意飘散——我打开日记本,一笔一划记下我的思绪,记下眼前的景象。

写写停停,停停写写。问自己:“我做人真的很失败吗?”

那一夜,我想了很多——我的心终于释然了。

是我太过沉默,让同学们产生了错觉,以为我孤傲。我应当让自己开朗一些,主动走进他们中间,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和他们一起解决困难;我要学会包容,学会情绪自控,做自己的主人。

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不一定要孤独,我要让赤子之心与快乐同在。我相信,我只要改变自己,我就会有心灵朋友,就会造就一个属于我的赤子之心的另一个世界。

老师,您觉得这样可以吗?

陈老师,心里的话都说出来了,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老师,谢谢您,肯当我的听众。

您的学生:艳艳

2009年5月23日

这篇习作我给了满分。评价学生作文,我喜欢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文字表达。在他们那个认知水平上,达到了相应的高度,文从字顺,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或道理讲得明白,我都会给高分,甚至满分。我不喜欢用成人认知去评判学生的作文。

明艳同学人长得水灵,聪慧,读书的目标很清晰,是个全面发展的学霸。初中毕业后,记得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还在高中就读时节假日与同学一起回母校看望老师,还有一次是在巧燕的升学酒宴上。岁月如流,也不知道她现在是不是那个快乐的赤子。

4

看着案头上12本线装的厚厚的学生作文集,心生感慨。那是2004年9月到12月4个月时间班上学生的全部大作文集成。作文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个性化表达”来安排的。从封面可以看得出来,9月份重点情感作文系列训练,强调真情实感;10月重点联想与想象训练,提升作文主题的能力;11月则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表现亲情;12月重点训练综合表达能力。

这些系列训练,我曾经整理成两篇作文教学案例,《亮出你心中的瓦尔登湖》和《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人间的关爱》发表在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刊《作文成功之路》上。

翻开这些集子,有的同学的书写,就很叫人享受。杨华东同学的楷书字字结构规范,笔力匀称饱满;李才辉同学的楷书则粗细分明,笔锋刚劲有力;姜于鸿、杨涵文等同学的楷书刚劲中有一点飘逸的感觉;石世彬同学的行楷则给人一种干脆轻快的享受……

看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细读学生的这些作文,当年同学们勤奋学习的情境又浮现在眼前。杨群、范润婷、吴奇芳……他们的作文充分地表现了他们聪慧的个性与心智,他们那一班的同学大多数人全面发展,都很优秀,谋求到一份好的职业。

当我翻看到李才辉、向升菊两位同学的作文,忽然想起他们参加全国征文赛的事来。他们两人同时参加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办的2005年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做诚信人 办诚信事”征文活动,经层层评荐,他们的作文《诚信是根》和《诚信,快乐着的你的快乐》分别获全国一等奖和三等奖,我也因此获得辅导一等奖的殊荣。初中毕业时,李才辉同学还被推荐到“宏志”学校就读,有印象,后来又保送上了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出色的教师。

第一集封面为《节日的祝福》“情感在线”——写在第二十个教师节。扉页概述这次作文的要求、总评、分析不足的原因及改进教学的思路。

一是渲染气氛,引出文题;二是行文要求,题目自拟,体裁不限,600到800字(诗歌不低于20行);三是构思、行文、自改,60分钟内完成;四是抽检赏评;五是收集查阅装订。总评认为,“真情实感是记叙类作文的核”,要摒弃雷同构思,向第三构思掘进,达到个性化作文的目的。

杯水情深

姜于鸿

去年初春,流行感冒又在学校里泛滥起来,班里的许多同学坚持不住纷纷请假回家了。我们宿舍八个人就只剩三个。

那天晚上十点多钟,学校宿舍也熄灯了。实际上,我们三个感冒也挺严重,不是你咳嗽就是我咳嗽,弄得谁也无法入睡。

就在这时,我们听到走廊里传来脚步声,听那声音,就知道是我们班主任。我们赶紧忍住不咳出声来。脚步声越来越近,在我们门口停了一会儿,问道:“都睡着了吗?”我们不敢作声。老师又轻轻扣了扣门:“知道你们还没睡,起来开门。”我从被窝里爬出来下了床给老师开门。

门开了,我们忍不住又咳嗽起来。

老师走进了宿舍。我借着室外路灯透进来的灯光,看到班主任手里提着一只温水壶。他把水壶放到桌上,轻声问我们:“都吃药了吧?好点没有?”接着又走到我们床前,伸手来摸我们的额头,“嗯,还好,没发烧。”

“咳老火是吧,谁要喝水?喝口热水再睡。”说着,老师打着手电,去找我们的水杯。

“老师,我们自己来吧。”一边说,一边钻出了被子,探出身去拿自己的水杯,老师打开温水瓶,给我们倒水。

“慢点喝,水烫。”老师又说。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一下子感到好温暖好温暖。

老师看着我们喝好了水,又坐了一会儿,说道:“不早了,你们好好睡觉吧。”老师带上门,轻手轻脚的走了。

那一夜,我想起了老师的种种好,我曾经周末回家没了路费,是他给我的;同学们有什么困难,他总是及时帮助解决。老师不仅把知识传授给我们,引我们走向人生路,还在生活中处处关心我们。老师给我们送来的这杯水,盛满了对我们的关爱。

老师,今天是您的节日,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您,但是,我记住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的恩情我会永远记在心里。在此,我向您道一声谢谢,您辛苦了!祝您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第六集,社会生活体验“亲情故事”。

扉页记述这次作文训练打开思路的方法。

以“尊老爱幼 扶助残疾”为话题,写一个真实的故事。

提示1:在社会大家庭里,到处充满着关爱。你扶助过残疾人吗?看到过别人是怎样帮助残疾人吗?如果有,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来写,并写好你的感悟和想法。

提示2:如果没有社会生活方面的体验,请从家庭成员中去寻找他们之间是怎样相互关爱的。他们都是你最熟悉的人,他们的故事也是你最熟悉的,这也是这次作文的最近通道……

提示3:如果以上两个方面仍没有找到合适的素材,那就写你自己是怎样尊亲孝老的,或者父母、爷爷奶奶又是怎样将你抚养大的……这些人和事里的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深情,捡一件来叙述就足够了。

提示4:如果以上三个方面你都无话可说,那好,请你扔下笔,回家替长辈洗洗脚,捶捶背,刷刷碗,泡杯茶再回来写。

后面附了七道参考文题。

奶奶的好媳妇

杨林凤

从我懂事以来,就知道妈妈一直是奶奶的好媳妇。

——题记

有吃不忘奶奶

虽然奶奶跟叔叔一家住,但奶奶就像跟我们家住在一起一样。

每当爸爸买来肉菜,妈妈总会喊奶奶过来尝尝。有时妈妈亲自去叫,有时派我们这些小将去请,从来不会把奶奶撇在一边;甚至煮油茶,甜酒,泡一碗爆花米,也不会忘叫奶奶来吃,说是让奶奶换个口味。

赶场天,妈妈买来水果,不管分量多少,妈妈也会分些给奶奶。

逢年过节,我家杀了鸡鸭,宰了猪,妈妈同样不会把奶奶撇在一边,总是大大方方的把奶奶请过过来,不时地给奶奶劝菜,说是要给奶奶好好补补。看着妈妈跟奶奶的那股亲热劲,我似乎明白了我们一大家子为什么能和和睦睦的原因了。

有穿不会忘奶奶

一次,我和妈妈去赶场,妈妈把她的长发买了,得了25元,说是要买间衣服。见妈妈挑了一件老式棉背心,我讽刺道:“妈呀,你怎么这么老土?买这么一件老人衣服穿,不把别人笑掉大牙才怪呢!”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课妈妈执意要买。见我不高兴了,才认真地对我说,是给奶奶买的,还问我:奶奶会不会喜欢,合适不合适。

我说奶奶更定会喜欢的,妈妈就高兴与老板讨价还价买下了。

此时,我心里涌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情绪,是感动?但不完全是,总之,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多好的妈妈呀!

心里不会忘奶奶

奶奶在我家住时,每当天色暗下来,还不见奶奶回家,妈妈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安地问我们:“你奶奶上哪儿去了?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来?”并不时走出门,东瞧瞧,西望望。

每当奶奶到亲戚家串门时,妈妈就像七八十岁的老太婆,一会儿交代奶奶别忘了带手电筒,一会儿又说,您肠胃不好别吃红烧肉,以免拉肚子……

当奶奶生病时,妈妈总是守候在一边,一会儿削个苹果,一会儿又问:“好些了没有?”虽然话语简单,却字字句句透着对奶奶的关爱。

在我心里,妈妈永远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妈妈;在奶奶的心里,妈妈永远是她的好媳妇。

这是入选《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人间的关爱》案例中的一篇。

每一篇作文,我看到的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是正在成长的树。限于文章篇幅,不一一枚举。

作文教学以“生活作文”为通道,追求“表心达意”,要求“以我手写我口写我心”,以达到“作文即做人”的目的。这些作文,充满了生活印迹,走在表心达意的路上。文末大都标注有字数、完成的时长,这在当时相当的语文老师在学习运用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快速作文是一种作文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方式,它需要人精神高度集中,凝思于一个具体的对象,要把文脉在头脑理清才能动笔,这对于写短小的文章是很好的方法。我利用快速作文法,结合自己创下的“过电影”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上一直采用到退出三尺讲台。

5

人,只不过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只不过是人性中喜欢粉饰自己的一种欲望与执念,我也不例外。当我再次接触到这些文字,回过头来捕捉自己曾经留下的影子,难免想用这些文字来粉饰一番,满足那点虚妄,让幸福的滋味留存在自己的心头久远一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