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乡下老家过年,不必说年集上熙来攘往的热闹,不必说除夕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不必说初一早上给神主跪拜的虔诚,也不必说正月十五烟火的繁盛,单是正月十六跑百灵就有无穷的趣味。
鲁西南有句俗谚“过了十五过十六,过了十六就照旧”,意思是过了正月十五,旧历年才算过完。接下来人们才开始新的一年的活动,正月十六跑百灵就是重要的一项。跑百灵有的村庄也叫跑百棱、跑崩崩。
俗话说“跑一跑,不见老。”正月十六这天凌晨,村中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早早起床。而那些患病的人起床后会拿个鸡蛋在病痛处滚动几下,或者用一元或五角毛票在病患处擦拭擦拭,走出家门,来到大街上,顺着村道走向村外,然后把鸡蛋或毛票扔向路边,心中默念“扔了鸡蛋和毛票,疾患病痛全抛掉”。母亲告诉我们,路上见到钱和鸡蛋千万不要捡,要是捡了就会把别人扔掉的病捡到了自己身上,因此在路上看见毛票或者鸡蛋,我们都避而远之。
还有些人还怀揣着馒头,顺着村道走向村外,在路边的草垛上拽些麦秸,或者捡拾些棉花柴,撮来枯草树叶,再加上从从各家大门旁收集来的柏树枝,就在十字路口燃起篝火,白色的烟雾袅袅升起,微风轻拂,摇曳生姿,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柏树枝燃烧的清香。人们围着火堆转圈烤火,边转边念叨着:“烤烤手,手不抖;烤烤腿,腿不疼;烤烤腰,不腰疼;烤烤腚,不生病;烤烤脸,不长癣;左烤烤,右烤烤,一年霉气全烤掉;前烤烤,后烤烤,出门拾个大元宝。”一时间,柴草燃烧的噼啪声,人们的欢笑声,汇聚一起,回荡在村外田野间。升腾的白烟,净化着人们的心灵。炽热的篝火,温暖着人们的笑容。红红的火焰,点燃起生活的希望。
其实,烤火作为一种古老的生存技艺,既能带来温暖,又能给人以身心的放松,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特别是柏树枝燃烧散发的清香,净化了空气中的污秽,也熨帖了人们的心肺。而围着火堆的蹦跳走动、拍打按摩,促进了血液循环,消散了过节期间的懒散,增强了体质。
那些怀揣馒头的人,把馒头放进火堆里烤起来,边烤边翻动,看着馒头颜色由雪白转为焦黄,就拿出来掰开分给众人吃,据说吃了这种馒头,可以除百病。一块块焦香的馒头,传递着乡亲们的和睦和友爱,散发着淳朴浓郁的曹风菏韵。
烤完火,村中笃信神灵的四奶奶带着邻家大妈大婶在十字路口,虔诚地跪下来,向土地神、路神磕头,祈求神灵保佑家人四季出门平安。另有一些人来到田间的水井旁,围着水井正转三圈倒转三圈,然后跪下给水龙王磕三个头,并双手合十,口中念叨:“天灵灵地灵灵,龙王爷爷保太平;旱田勤下雨,涝天雨早停。牛肥又马壮,田里五谷丰。”祈求龙王爷保佑这一方土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们动作淳朴,心灵虔诚,以此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跑完百灵,归家途中,村人会在路边草垛上拽下柔软的麦秸,抱回家中,铺在鸡窝里,据说老母鸡趴在这柔暖的麦草上会多婏蛋,让孩子们有鸡蛋吃。大妈大婶们也会从地里薅些谷疙瘩(谷子秸秆的下部分)回到家里扫扫锅台。她们说:“谷疙瘩扫锅台,蚂蚁蚰蜒上不来”。那时乡村卫生条件差,蚂蚁蚰蜒之类的虫子会爬上锅台,村人相信用谷疙瘩扫扫,灶台上就不生蚂蚁蚰蜒。虽然这样做不一定有多大的效果,但却反映出乡村人对健康卫生的心里需求。
还有些跑百灵的人趁着太阳未出,来到桃树林,在林间找伸向东南方的桃枝,折断带回家中,削刻成小小的桃木剑,拴在孩子的扣子上或者压在枕头下来辟邪。四奶奶说鬼域世界有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大桃树覆盖三千里,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都要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就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用桃木剑专门斩杀恶鬼妖魔,以保百姓安宁。父亲也给我折了一根桃树枝,刻削成一个小小的桃木剑,拴在了我的衣扣上。说来奇怪,一向胆小的我,晚上上学,走在漆黑的胡同里,也不害怕了。我觉得有桃木剑在身,一切妖魔鬼怪,都会离我远遁。
在鲁西南民俗中,桃为五木之精,有镇宅辟邪的神功,如果家中出现了不祥之事,如瘟疫、灾难、恶灵的干扰等,人们大都会用桃木剑进行驱邪。纯朴的鲁西南人相信蕴含仙气的桃木剑会带来安宁与祥和,桃木剑也就成了人们追求心灵安康的精神寄托。
正月十六跑百灵是鲁西南悠久的民俗,寄寓着鲁西南人祈求平安、向往美好的心愿,蕴含着那方水土厚重的文化积淀与纯朴的乡情乡韵。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既为乡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高兴,又为乡村传统习俗的渐行渐远感到惋惜。我多么希望在乡村的鸡鸣狗吠中,在杨柳依依墟里烟里,在乡邻瓜田李下话桑麻的话语中,那古老的习俗被时时打捞起,让被物欲迷失的心不再飘浮,让流浪天涯的灵魂找到归宿,让乡村传统文化世代传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