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启权新书《走进美丽乡村》有感
很多人说龙启权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他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深深爱着故乡的土地和那里的父老乡亲。对于龙启权,我也并不陌生。他是四川省著名作家、诗人,笔名龙翔,四川合江县人,中共党员。他当过兵,教过书,后从政,担任过武装部长、副镇长、副书记、镇长、书记、宣传部副部长、县文体广电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20多年前当我还在泸州市内某学校教书育人时,我便认识了他。原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杨雪组织了一次赴尧坝采风活动,当时龙启权正在合江县尧坝镇任职。他中等个子,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憨厚淳朴而又文质彬彬的。他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尧坝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给我们留下了温馨而又深刻的记忆。再后来,我在网络上不停地浏览到他的新作品。他是一个笔耕不辍的人,也是一个敏而言而慎于行的人,但他的作品字里行间真情流露出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人生风雨的超然态度。
天道酬勤,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精彩。龙启权是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合江县文联副主席,泸州地方文史专家。从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在国内报刊、图书出版物发表文学作品800余篇,著有诗集《爱的呼唤》、《新世纪的黎明》、《梦中的女孩》;散文集《童年的记忆》;中篇小说《生死泪》、《解放鼓楼山》;长篇小说《半世姻缘》等20余部。文学作品曾获“中国新世纪诗歌文学奖”、四川“五个一工程”奖、“四川天府文学奖”,四川戏剧小品奖等20余个省级以上大奖。虽已对他经常发表文章见惯不惊,但是这次新书《走进美丽乡村》还是带给了我强烈的震撼。该书厚如两块青砖,封面设计古朴大方。全书共55万字,收入了近200篇文章,分为“过往怀旧、乡愁记忆、情感漫流、风雨同舟、人生杂谈、评论视角”六个部分,由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
正如他说的人生是需要用苦难浸泡的,没有了伤痛,生命就少了精彩和厚重。书中有很多打动人心的美文,“初夏时节,细雨连绵不断,一落就是数天。恰逢周末,朋友相约到尧坝古镇玩耍,他们冒雨游玩,我却一个人独坐大鸿米店的窗前,手捧一卷诗书,想用心读读,可怎么也静不下心来,便任其自然,遥看细雨飘飘下,静听门外动听的雨声,心轻嗅着湿润的空气,思绪万千随风飘荡,寻觅着曾经的烟雨旧梦,脑海里缓缓地流淌着古老悠扬的旋律。”,当你读到这样的文字,心灵也好像静谧起来。阅读第一篇章过往怀旧部分的23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而且母亲还是地主子女,8岁后才开始读书。他有兄妹5人,他们因为经济困难没有读好书,只有他坚持读完了高中后参军。后来他的两个弟弟也去参了军,家中经济才逐渐好转了一些。每学期开学的时候,父母总会为学费发愁。可喜的是他一直自强不息,文化不高的父亲经常教育他要做人要学会宽容,学会大度,育人相处,需要彼此之间的理解、信任,凡事多向好的一面去想。这些朴实的道理帮助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也激励他努力奋斗有了后天的作为。可怜天下父母心,读着读着,感同身受的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都说乡愁是一缕故乡的炊烟,袅袅升起,穿越岁月的长河,牵动游子的心;乡愁是那片远方的云彩,轻盈而飘逸,时刻浮现在心灵的天空。人生如逆旅,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了成功的心态。历史的过往,生活中精彩的瞬间,犹如淡淡的乡愁,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于是在第二部分乡愁记忆的28篇文章里,他娓娓写到了故乡的绿色氧吧玉兰山、走进秋天的合江、走进神秘的福宝,夜宿法王寺等,也写了自己外出旅游兰州、西宁、拉萨、林芝、昆明、普洱、泉州、汶川、西双版纳等地的见闻和感悟。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之后,他觉得人生无比精彩。我也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读到他的游记散文,总觉得流畅自然,不经意之间又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很有特色。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就是用生活中的苦酿造人生的甜酒。第三篇章情感漫流有29篇文章,期待的乡村落日、灵魂与春雨同行、泪水洗涤出的灵魂、聆听你深请的述说、他们不仅仅是我的风景、梦里相思寄远方、你的爱是我永不消失的影子等都是不错的美文,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本处于艰辛的环境,而他走得那么自信潇洒,可见其鲜活灵动的心灵和达观的精神。人生如泡茶,幸福本身是一种心态。第四篇章风雨同舟有32篇文章,全方面地展示了合江的人文历史和风物趣闻。他如数家珍地写下了合江腊肉美味、美食九大碗、豆豉炒牛皮菜、历史悠久的先市古镇,也回忆了美学大师王朝闻的童年趣事、著名导演凌子风与尧坝古镇的渊源、武进士李耀龙与尧坝、周其斌的传奇故事、唐蒙走夜郎,写下了仙洞的传说、鼓楼山剿匪、石顶烽火等红色故事,还有合江赋、小平功德赋。
换个角度认识世界原来如此绚丽多彩,走过一段人生路才发现,朋友与生命同样珍贵,关爱别人与关心自己同是生命的重要部分。第五篇章人生杂谈共27篇文章,大多短小精悍,有感而发,鼓励大家付出热情与真诚,为共建和谐社会而努力。第六篇章评论视角共收集了20篇文章,有对宋晓红的官场小说《月落日出》、胡正银报告文学《底色》和周跃刚的新诗及其诗歌意向的评论,有对合江诗歌现象地域文化的研究,也谈到了当代作家创作的缺失和责任担当、文学的标准、艺术修养与艺术创作的思考。他强调:作家和艺术家没有科学认知世界的能力,就不会创作出具有时代影响力的作品;他呼吁:艺术创作者要用别人的眼光来检验自己作品的艺术价值,积极提高作家的修为和思想境界。
“笔底山河阔,美文映初心”,龙启权新书的文章大多以美丽乡村为导向,在对乡村生活的挖掘和提炼中再现社会生活的环境美、思想美和人性美,集中反映新时代、新思想、新审美的文学导向,赞美了新时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家乡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好的凝望,龙启权在心灵的故土上卸下多年的倦意,写下满满的梦想与希望。虽然已年过知天命,但龙启权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旺盛的创作热情,我们深信他一定可以写出更多更美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