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惊蛰,暖春分。”每当这句古老的谚语在耳畔响起,我的思绪便飘回家中那弥漫着温暖与爱的场景。
初春,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却也带着丝丝寒意,气温忽高忽低,让人捉摸不透。此时脾胃如同柔弱的幼苗,易受肝火的克制。因此,春季养生便成了我们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在这满含奥秘的春季养生之途,妈妈无疑是我最为信赖的引航者。电话那头,她的声音总是裹挟着无尽的关切:“儿啊,多吃白菜土豆和应季菜,得闲了就给自己扎扎合谷穴、太冲穴,这俩穴位能降肝火,对活血疏肝、助阳生发可大有益处,能让你增强抵抗力。”
谈及妈妈与针灸的缘分,那得追溯到多年前姥爷患病之际。彼时,四处寻医问诊,却始终未能拨开迷雾。妈妈心急如焚,偶然间想起了附近有名的村医张贵,赶忙将他请至家中。张贵医生施针之时,直言若扎下这结针后,酸麻胀痛毫无反应,病人怕是时日无多。那一刻,家中氛围仿若凝上了一层寒霜。而后,张贵医生顺带为腰疼的爸爸施针,几针下去,爸爸的疼痛竟大为缓解。张贵医生还让爸爸每日前往他处继续针灸,可爸爸说一去一回大半天,不方便。张贵医生见状,留下一些银针,嘱咐妈妈学着为爸爸施针。也就是从那时起,妈妈开启了与针灸的不解之缘,每日对着大萝卜勤学苦练,银针在她指尖穿梭,似在编织着守护家人健康的希望之网。
姥爷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可妈妈钻研针灸的决心却愈发坚定。她常喃喃自语:“姥爷那时受了太多罪,我却无能为力,要是早懂些医术,家里人也能少遭些罪。”时光悠悠,一晃七年已逝,妈妈凭借着一股子韧劲,已然成了家中当之无愧的保健医生。她还将所学倾囊相授,带着我们一同踏入中医针灸这片神秘天地,让我们在家中便能开启自我养生保健的健康旅程。如今,发烧感冒我们都能自己应对。
妈妈最拿手的便是结针,这神奇针法经张贵村医悉心传授,在妈妈手中仿若被赋予了魔力。家中谁要是冒出个小疙瘩,妈妈只需轻轻抬手,银针一闪,那恼人的小疙瘩便踪迹全无。自妈妈习医以来,爷爷奶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奶奶身子骨弱,心脏时常闹别扭,每到这时,妈妈总会取出银针,手法娴熟地为奶奶施针。说来也奇,奶奶紧皱的眉头总会在施针后渐渐舒展,症状大为减轻。若是奶奶还有些腰酸背痛、关节不适,妈妈的按摩、拔罐、刮痧等技艺也能轮番上阵,让奶奶重新绽出舒心的笑颜。
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我也跟着学了些针灸的粗浅门道。只是我只敢在手脚穴位上小试牛刀。每次给妻子扎针,她总会佯装嗔怪:“你下手可真狠哟!”。今年春节归家,妈妈手把手耐心地教会了妻子针灸之术。如今,妻子也能熟练地为自己调理身体,还时常念叨:“求人不如求己,谁会都不如自己会”。
银针轻刺穴位,那微微的酸胀之感,恰似身体与自然的低声细语,又仿若亲情在血脉间汩汩流淌,暖意融融。借着这小小的银针,我们调和着体内气血,驱散肝火,让身体如同春日里葱郁繁茂的大地,满是蓬勃生机,抵御疾病的侵袭。
春去春又回,岁月更迭间,中医针灸已然化作我们家独特的精神烙印。它不单单守护着家人的健康体魄,更凝聚着妈妈对家人深沉无尽的爱,见证着我们一家人在岁月长河中相互扶持、彼此关爱的温馨点滴,成为我们家庭永恒的温暖与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