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崔伦震的头像

崔伦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5
分享

大集上的杀猪菜

赶集,于我而言,远不止是一场购物之行,它更像是一场奔赴心灵原乡的仪式,是一种深深扎根于心底的文化烙印,亦是萦绕不散的悠悠情怀。

在我们的农场,逢三便是大集,每当这一天来临,仿佛整个农场都被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

踏入集市,那扑面而来的嘈杂喧嚣,瞬间将人淹没。熙熙攘攘的人群,如同一股涌动的潮水,裹挟着人们前行。在这股人潮中,不乏许多年轻人的身影,如今,逛大集已然成为他们“味蕾游”的不二之选。当人们还在为中午的餐食发愁时,大集便成了灵感的源泉,只需在其间漫步一番,便能寻得美味的线索。

摊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与顾客们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偶遇好友或街坊邻居时那热情洋溢的招呼声,共同奏响了一曲充满烟火气的乐章,将生活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在集市中穿梭,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吃的、用的,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在众多摊位之中,乡村杀猪菜的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那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人们驻足。大家围在锅边,兴致勃勃地品尝着那散发着诱人香气的乡村杀猪菜。我也不自觉地被吸引过去,望着锅中翻滚的美味,询问摊主:“好吃吗?”摊主满脸笑意,自信满满地说道:“您放心吃,这都是我一大早起来现做的,炖了一上午了,现在吃那叫一个地道,正是时候!”“怎么卖的?”“15一份。”“给我多放点血肠,我就好这口,肉少放点就行。” 摊主熟练地将切好的血肠放入大锅里过汤,随后与酸菜一同装盒,动作一气呵成。

闲聊之际,我问摊主干这行多久了,摊主眼中满是岁月的沉淀,缓缓说道:“20多年了。” 我又好奇地问道:“这一锅能卖完吗?”摊主笑着回应:“基本上剩不下啥,一锅能卖七八百块吧,剩下的带回家一顿,味道更好。”

端着这份刚出锅的杀猪菜,轻轻尝上一口,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在舌尖上绽放。酸菜的酸爽、血肠的嫩滑、猪肉的醇厚,相互交融,在味蕾上跳起了一曲美妙的舞蹈。这一刻,那种由外而内、深入心扉的满足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便是一个人对幸福生活最朴实真切的体验。

杀猪菜,这道地地道道的农家菜,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有着无比特殊的地位。那时候,生活并不富裕,家里只有在杀年猪的时候,才能品尝到如此美味的菜肴,所以它被形象地称为“杀猪菜”。每到杀年猪的日子,家中便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这难得的美食盛宴,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如今,无需再等待杀年猪的日子,在热闹的大集上,就能品尝到正宗的杀猪菜。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东北饮食文化的神韵和精髓,宛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在食客们的心间轻轻摇曳,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又似一朵绚烂怒放的鲜花,绽放在“舌尖上的中国”,向世人展示着东北美食独特的魅力。

集市的热闹依旧在身边延续,而这份杀猪菜带来的温暖与感动,将永远珍藏在心底,成为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眷恋的一部分。在这一方小小的集市里,在这一道普通的杀猪菜中,我寻到了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以及那份永不褪色的情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