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边关的月色很朦胧,武剑手持56式冲锋枪,匍匐在“猫儿洞”的边沿,观察着四周的动静。昨天晚上的那一幕,还在他脑中回荡。当时,也是深夜,与他交接岗哨的小李,在接哨前走出“猫儿洞”小解,只迈出大约十米的距离,就听见一声“轰隆”的巨响,随着一阵淡淡的烟灭,小李躺倒在地,四肢不全,血肉模糊。那一瞬间,武剑有过胆怯。他咬了咬牙,坚持住了,没有让积郁心中的害怕释放出来。因为他是咬破了手指,写了血色《请战书》上到战场的,他不想让别人小看他。
武剑有兄弟三个,他最小,家里人习惯叫他老三。他的小名叫细狗儿,学名叫书生,是他爷爷取的,寄望于他能做一介书生,改换一下世代粗俗的门庭。
他家在鄂东一个小山村,二十多户人家,四周环山,属丘陵地带。这里七分山三分田,注定这块贫瘠的土地难以养活这二十多户人家。尤其是在 20世纪60年代此期间,塆里的男女劳动力都被大队抽去开山劈田、兴修水利,本生产队的地倒是没有人种了。每逢自然年景好的时候,除去上交的公粮还可以勉强让全塆人度过饥荒,而要是年景不好的话,则每到春上几乎是家家都会断粮,也叫闹“春荒”。 武剑的童年是在“欠饭吃”的日子里度过的。一年大部分时候以稀饭、红苕为主,再辅以野菜充饥。小时候武剑没有零食的概念,偶尔能吃到的冰棍、水果、水果糖等,都不能算零食,盖因这些都不是经常能吃到的,它们要么是特殊日子的“特殊供应”,要么是父母一时兴起给的格外赏赐,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
武剑的父亲是个“老革命”。十五岁那年深秋的一个下午,他父亲到自家田里用手捋了一箩筐稻谷,用地臼把它捣成大米,交给他那眼睛已经半瞎的奶奶,收拾起一个小包袱,装上二件单衣,对他奶奶说:“我去参军了。”奶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还没有听清是怎么回事,武剑父亲的身影就淡出了她的眼帘。后一直随着部队转战在大别山区。后来全国解放,由于他父亲不识字,没有什么文化,就回家乡种田。这样,武剑家几代务农,家里很穷。看着村里有人在外当工人,他很羡慕。一心想着要吃商品粮,成为公家人,光宗耀祖。可那年,要成为“公家人”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另一条则是当兵。推荐上大学没有他的份,这个他心里很清楚,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当兵。同村的汪军就是当兵、提干,带妻子随军,从而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他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武剑参加的这次战斗,是与战友们攻打一个叫炮台山上的守敌。炮台山是这块阵地的制高点,山上多为茅草,顶部有敌人过去筑起的一座旧炮台,南、北侧较陡,东侧较缓,并且与另一个阵地同脊相连。炮台山与北林山之间,有一条河谷,对武剑的部队有较大影响。炮台山是敌人防御前沿右侧的一个支撑点,守敌是敌人的独立营一个排,配有轻、重机枪,四零火箭筒。敌人利用炮台山地势的有利条件,加固了旧炮台,并以炮台为核心构筑工事,形成了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旧炮台新添了很多明、暗射孔,炮台底下加修了条小型坑道,在其周围修筑了八个暗堡,山上构筑有两道环形堑壕,以掩盖交通壕与炮台及其周围的暗堡相连接,组成多层的直射、侧射相结合的交叉火网。在炮台山的东侧防御前沿设有两道纵深各五十米、正面约百米的防步兵雷场。
武剑的连队就是为配合主力歼灭这一地区的守敌。他们连根据敌情、地形,决心集中主要兵力兵器,采取多梯队连续突击的战法,从炮台山东侧迅速突破敌人防御,尔后兵分两路向西侧猛插,围歼炮台山之敌。
受领任务后,武剑的连队积极进行各项作战准备。政治指导员给全连人讲了自卫还击作战的重要意义,明确我们是为保卫祖国“四化”而战。连队还请受害边民和归国难侨控诉越寇猖狂反华、排华,不断挑起边境事端的罪行,激发了包括武剑在内的全连指战员对越寇的深仇大恨。在开展“比战斗作风,看谁不怕苦、不怕死,作战最勇敢;比战术动作,看谁最机智灵活;比军事技术,看谁打得准,歼敌最多”的杀敌立功竞赛活动动员会上,武剑写下了那份“血书”。
那天早晨6时30分,各排隐蔽地占领了进攻出发阵地,做好了战斗准备。6时40分,炮兵开始对炮台山进行猛烈袭击。武剑所在连队的1排2班在炮袭的同时,以强力爆破法在阵地西侧开辟了一条长50米的通路。随后该班迅速通过通路,接近无名高地敌第二道障碍,采用直列装药续爆破开辟第二条通路成功。
7时35分,武剑所在的三排集中全排火器向炮台山猛烈射击,一排采取后三角队形,交替掩护,向炮台山敌第一道堑接近。二排紧随一排向前运动。8时10分,龟缩在炮台山后的敌人企图从侧面逃跑,三排长带着武剑一行六人冲了上去,武剑冲在最前面,他发挥平时训练有素的技术,一梭子弹向敌人猛扫一阵,其他战友接着强力压制,敌人受不了这样的枪林弹雨,退了回去。
退回去的敌人,没有歇息,接着凭借坚固工事向武剑他们回击。不好,武剑他们的攻击点正面暴露在敌人射击视线内,连长见武剑他们有危险,立即集中火力封锁敌人暗堡射孔和所有出入口,然后组织无后坐力炮、火箭筒、炸药包将其逐个摧毁。8时23分占领了炮台山,歼灭敌人25名,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
在这次战斗中,武剑本来有那么一次出色的表现机会,谁知道让敌人堵了回去。这一堵,堵得武剑心里很是不爽,似乎是堵住了他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他想通过立功改变命运的计划就这样落空了。
武剑有个坚忍的个性,他没有表现出气馁的情绪,毕竟他还在战场上,只要人在战场上就会有机会,而且机会很大。
接着就是在度日如年的猫耳洞里坚守。这洞里的臭味、臊味、汗酸味、霉味、馊味、老鼠味、煤油味、烟味、硝烟味,九味俱全。不只如此,猫耳洞里,昏暗无光,白天要隐蔽洞口,防备敌人,晚上才能适当透透气,即使距前沿有点距离,也保不准敌人什么时候摸上来。
孤寂,成了猫耳洞里的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武剑立功心切,加上长期的沉闷,有时就会产生冲出去厮杀一场的念头。他心想,就是死也要死个痛快。可毕竟有战场纪律,这个武剑心里很清楚,如果犯了纪律,即使是立了功,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相反还有可能被遣送回家。他只有忍着,像冬眠的动物一样,蜷缩在黑暗肮脏潮湿窄小的洞里,与老鼠、毒蛇、蚊虫为伍。
在这样的环境下,武剑坚守了大半年的时间。一直没有等到战斗的机会,却等到了兄弟部队接防的消息。说实话,武剑是心有不甘的。但这就是部队,部队是什么?命令就得执行。武剑只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
那天,天气格外晴朗,久潮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风。与武剑同在一个猫耳洞的战友小郭,算是憋屈够了。因为他们这个猫耳洞口正在敌人下方,平时不敢出洞,也不敢抬头,就这样在猫耳洞里窝了大半年。当接防的人已经进洞,正准备下阵地时,没有想到平时沉默的小郭,再也忍不住了。只见他操起冲锋枪,冲出猫耳洞,扫向敌阵,哒哒哒,哒哒哒,很快一梭子打完了一个弹夹,他很快换下弹夹,准备再来一梭子时,敌人一发炮弹落在他站立的地方,小郭就这样倒在撤出阵地前的十分钟,一片血肉模糊。
武剑没什么事,安全地下了阵地,回到了部队。部队鉴于他参战的积极性高,作战比较勇敢,坚守猫耳洞这么久,且表现很积极,在年终评先时,给他记了一次三等功。可这样的小功,显然离他的期望值太远。
二
武剑当班长了,这在他同年兵中是最早的。他心里很高兴。但他没有表现在脸上,也没有手舞足蹈。他在心里计划着,他要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军事训练是部队的永远主题。武剑时刻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准备打仗。无论是队列、军体、体能这些共同科目,还是作为步兵专业的专业科目,他们班的成绩全在优良之上。
按照部队惯例,一年一度的新兵要入伍了,在这一年的新兵训练中,部队将武剑作为优秀班长选拔到新兵连代理排长。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进步阶梯。机会再一次展现在他的眼前。而带领新兵进行学习、训练,不仅仅是一名训练新兵的启蒙教官,如果训练得好,送教导队重点培养、提干不是没有可能的。
新兵训练时间3个月。这一年,武剑20岁,已经是一名有三个年头的老兵了。武剑按照部队的安排,与40名作训骨干一起来到了设在鄂北岗地的新兵营。这是一个后面靠山,前面平原的阡陌之地。
新兵到达营地是傍晚。武剑此时是新兵营三连三排长,名下共有36人。武剑带领新兵们分别领好自己生活用品,之后简单地介绍了部队作息时间,有关规定,并说:“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训练中,我是你们的代理排长,生活中,我是你们的大哥。无论是训练、学习、生活,希望大家都要相互关心、互相爱护,严格遵守部队的纪律。”等等。看得出来,新兵们听得很认真,对武剑这个代理排长也很好奇。
当天晚上查哨,武剑发现新兵们在睡觉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赤身裸体,一丝不挂。这可不是个文明行为,也是部队所不允许的。第二天一早的早点名上,武剑才得知,有些河南人晚上睡觉就是这个习惯,显然他们把部队营地当成了自己家了。武剑没有批评,只是再次强调了规定,虽然有不同的议论,但再没有人敢犯。
训练如期进行,主要是队列、军体、投弹、射击,一个军人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80年代初期,刚刚改革开放,大家思想活跃,头脑也灵活,接受能力较强,在这种并没有多大技巧的军事训练中,新兵们对这些简单的军事技术掌握比较快。武剑所在排的军事技能在全连甚至全营都是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特别是在射击训练中,武剑汲取了自己在新兵连实弹射击“打光头”的教训,实打实地让新兵们好好体会每一个细小动作,打牢扎实的基本功,争取实弹取得好成绩。
三个月的训练很快就结束了,大家都面临着实弹考核。在实弹的考核中,普遍比较担心的就是投手榴弹,把握不好就容易发生事故,甚至有生命危险。也就是这个危险差点让武剑的青春永远定格在20岁。
三连的实弹投掷考核的安排在一个下午。尽管在此前,武剑他们的训练操作上,无数次地教新兵们投了教练弹,但那毕竟是假的,怎么投都不要紧,只要不砸着人就行。可真手榴弹就不一样了,散落的弹片足可以伤害一个班,威力很大。
在实弹考核场,武剑反复强调:“大家不要紧张,就像平时训练一样。你们可以看得见,今天的投弹场比平时训练的地方还要有地形优势,我们现在是在一个斜坡的山地,只要你们按训练要领把手榴弹扔在山下面就行了。”
为了合理安排人员,武剑将新兵按班逐一进行了排序,按照胆量大小由前向后排,将一个平时投弹成绩优秀、个子比较大也有一定胆量的新兵安排最后。起到一个压阵的作用。没有想到事故就出在他的身上。
当指挥人员叫到大个新兵的名字时,武剑就发现他有点不对劲,脸色苍白,身体有点颤抖地走出掩体。见此情景,武剑也不好当面说他,否则会让他更加紧张。武剑在后面的掩体将新兵们压在身下,眼睛却盯着大个新兵。
只见他领到实弹后,按照训练要求打开后盖、拉出引线、将拉环套在小手指上,武剑亲眼见他手在抖动,他本想喊暂停,可这就是战场,武剑不能在面对敌人围攻的时候,让自己害怕投弹的士兵停止战斗吧。今天的训练就是为了今后的战斗。
大个新兵迅速向身后引弹,可能太紧张、可能是害怕,大个新兵那只引弹的手居然松了一下,已经拉炫的手榴弹就丢在掩体的附近,手榴弹“丝丝”地冒着烟。武剑的头脑一片空白,他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险情,惊得瞪大了眼,紧紧地护卫着身下的新兵,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新兵营长,“腾”地从掩体跳了起来,飞起一脚,将冒着青烟的手榴弹踢到了山下。瞬间,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溅起的尘土散落了一地。
如果不是营长反应快,如果不是营长那飞起的一脚,那散落在地上的可就不是尘土,而是杀伤人的弹片。在部队的实弹投掷中,像这样的事故太多太多,而只是当有人牺牲时,人们才会去宣传他的感人事迹。像这样避免人员伤亡的英雄壮举,倒常常不被人们所知道。
后来,武剑想了想,如果这次危险变成了事故,他和营长都牺牲了,可能都成了保护战友的英雄。但当他们避免了这场灾难时,却倒成了事故。后来,部队还追究了武剑的责任,给予了通报批评。
本想通过新兵训练来展示自己的才能,结果因为实弹投掷的失误受到通报批评。武剑感觉到自己的前途不妙。他心里很是有点不好受。
三
按当时部队规定,服役三年有一次探亲的机会。此时,心里不太好受的武剑,向部队请了探亲假,他想回家散散心。
那天,武剑乘京九列车,回家探亲,当时,车上人很多、很挤,武剑提着两个包,手发酸,脚无立足之地。身着军装的武剑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正在武剑为难之时,一位身着军装的女兵出现了。她主动招呼说:“同志,把包给我吧,这儿还有个座位呢!”武剑循声望去,啊,是一个女战士。武剑没想更多的了,就将东西递给了她,然后,使出全身力气,挤到她的身边,坐了下来。
这时,武剑才注意打量她。她长得很秀美,一双明眸镶嵌在她圆圆的脸上是那样协调,薄薄的樱桃小嘴很甜、很甜。她低声问武剑:“哪个部队的?是探亲还是出差?”武剑说是探家。
列车启动了,骚动的乘客安静了下来,凭着直觉,武剑感到她不时在悄悄地打量他,武剑忍不住也看了看她,当两双青春的目光相遇时,女兵却又含羞草一般低下了头,脸红红的,像是不好意思,流露出一种少女的含蓄。啊,她莫非就是武剑苦苦寻找的“女神”?武剑的心开始加速跳动,脸也感觉有点发烧。
一晃,西下的落日进入了地平线,降下了夜色的幕帘。武剑盼望着列车慢点、再慢点,夜长点再长点。周围的乘客一个个昏昏睡去,武剑却越坐越兴奋。
这时,武剑也感觉她在向身边靠拢,慢慢地,她的头侧睡在武剑的肩上,武剑感到一阵激动、慌乱。他们交谈着,就这样,彼此询问了各自的部队,工作住址。武剑向她讲述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参加实战,部队训练,以及男军人生活的野性、轶事。她温顺地听,时而点点头,时而微微地笑,时时又向武剑传递一个明亮的秋波,似乎是表达一种爱的密意。她说:“她这次是回去探望父母的。过二十天就回部队,还说,回部队后一定给武剑写信。”
列车到了武昌站,武剑和她轻轻握手,依依惜别,一步百回头,她眼含热泪,武剑强装笑颜,直至彼此消失在人海中。
回到部队,武剑等啊,盼啊,终于盼到了她的来信。信的第一页写得情意绵绵,述说着她的相思蜜意,很是打动武剑的心。可她在信中也表述她回家后所遭遇的苦衷,委屈和困难,她在信中说:“她弟弟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受伤,左脚截肢,医院说没有1000元钱做押金就不能手术,弟弟就有生命危险,父母急得成天抱头哭”。她要武剑帮帮这个忙,并嘱咐武剑将钱寄给她家。
为了她,别说1000元,就是10000元武剑也要想法给她。武剑把自己积攒下来的全部津贴从银行取了出来,又去战友那里借了500元,兴冲冲地跑到邮局,把钱给她家寄了去。
不久,武剑就接到了她的来信,满纸感谢,满纸亲情,并说,等再多接触了解一下,她就打报告与武剑结婚。
事隔两月,她来到了武剑的部队,情人相见,那种激情自不待言。他们畅谈人生、理想、战争。一个宁静的夜色,银白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湖面上,微含凉意的晚风清爽宜人。她如痴如醉地躺在武剑的怀里,还时时给武剑一个轻轻的吻。武剑伸手摸摸她亲过的地方,心醉了。从此,武剑觉得真的离不开她。
临行前,她说:来武剑部队时,在车上钱包被人盗了。问武剑能不能给她点路费。武剑不得不又去打战友借来500元全部给了她。她带着满面的笑容踏上了归途的列车。
她走后的第七天,部队政治部一个电话打到武剑所在的连队,说让武剑到保卫处去一趟,武剑心惶惶地来到保卫处,看见两个公安人员正在与保卫干事谈论着什么。武剑心急切,意惶惶。
公安人员对武剑说:刘欣借了你多少钱?武剑如实报数。武剑问他们,刘欣怎么啦?公安人员说:她是一个诈骗嫌疑人。她从部队偷了一套战士服,专以部队战士作为目标进行诈骗活动。你已经是第十一个了。她已获赃款近5万元。
原来,她根本就不是部队的,难怪她让武剑把钱寄给她家,还借口说要调动工作,让武剑给她的信请别人代转。武剑明白后,一种从未有过的羞辱侵袭着自己。武剑惊,武剑恨,武剑感到她吻过的地方灼痛,还有什么比这可恶的骗子更可恨呢?她骗的何止是武剑的钱,武剑的感情遭到亵渎,侮辱。
武剑有点恨自己了!前途未卜,又遇诈骗,他有点心灰意冷了。
四
武剑是个明白道理的人,他想啊,人生起起落落,总会有不顺的时候。几年的部队历练告诉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他相信只要自己坚守着那份执著,一定会有转机。
果不其然,他的机会真的来了。他的努力终于等到回报的时刻,好事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来临。
那是他当兵第五年春节后的一天,武剑刚从老家回到部队,就听到一个很振奋人心的消息,部队已经推荐他进入大军区的陆军学院学习三个月,三个月后回来,就由一名普通的士官破格晋升为中尉军衔的副连职军官。
部队为什么看中了武剑,因为,全步兵团只有武剑一个人同时具备“参战、立功、班长,年龄在23岁以内”的全部条件。此时,摆在武剑面前的前途是那样的光明,就像是早晨的太阳,光芒万丈。一条宽广而充满希望的阳光大道向武剑展现开来。
在武剑得到消息的同时,武剑的家人也同时得到了消息。连队为了及时把这个好消息通知武剑,在打不通电话的情况下,派连队文书、他的老乡王军特地从部队赶回老家。而武剑那个时候正在回部队的路上,两人正好在车上错过了。
武剑的父亲当时见到王军时很意外,以为武剑出了什么情况。王军笑眯眯地对武剑父亲说:“伯父,恭喜您啊,武剑被部队选拔到陆军学院了,回来就是军官啦,您马上就好了,等武剑从军校一出来,您就可以帮助武剑成家了,说不定还可以找个城里姑娘做媳妇呢。”此时,武剑的父亲因这意外的惊喜而高兴,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得合不拢嘴,激动得不知所措,两只手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好。
部队政治处,已经为武剑准备好了所有材料,只等武剑拿着体检表到军区医院体检。为了确保武剑在医院一次性过关,部队政委还专程派卫生队长陪同他到军区总医院体检。有了卫生队长的作陪,加上武剑本人的身体素质一向还比较强健,在医院的体检是一路过关,一路绿灯,畅通无阻,非常顺利。
在武剑即将去军校时,武剑特地请假回了一趟老家,他想把这个消息亲口告诉他的父母,好让他们也高兴高兴。父亲因为早就得到消息,当武剑亲口告诉他的时候,此时的父亲倒显得沉静,他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知道作为军官的意义。父亲边踱着步子边对武剑说:“你现在还是要低调些,上了军校不是代表秤砣落地,还要过五关斩六将。当然,一般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我要好好保养身体,我要看着你今后的美好前程”。
在武剑出发去军校的前一天的晚上,战友们为他准备了一个送别酒会,说是酒会,其实就是自己用电炉随便炒两碗菜,煮了一个番茄汤,毕竟部队条件有限,战友们能做到这点已经是不易了,武剑非常感谢,也很激动。那一夜,武剑在不胜酒力的情况下,喝了不少酒,他要以酒谢谢战友们的祝福与盛情。
五
第二天,战友们送武剑到火车站,相互拥抱、道别、再次祝他早日学成归来。
一到军校,武剑被编到训练教导大队的三区队六班,武剑和他的战友们,头发分别被埋成光头,从手指甲到脚指甲剪得很秃。作为一个参加过现代战争的老兵,他又重新过起了比新兵连还新兵连的生活。
与武剑同期到达的都是从全军区推荐来的学员,有100多人。这些人大都是部队的训练尖兵,有的与武剑一样。也是从战场下来的实战骨干。
开训的第一天,队长很严厉给武剑他们训话:“我知道,今天站在这里的都是全军区的先进人物,是训练尖子,是工作骨干,有的还是战斗英雄。在部队都是实际的带兵人,是指挥别人的人。但是,我要告诉你们,从今天开始,这里没有骨干,没有英雄,只有军人和战士,我不管你们过去干什么,有什么辉煌业绩,你们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接受大队的一切指挥。你们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个陆军学员三年的训练科目。训练强度我就不说了,你们自己去体会。我要强调的是,训练场上没有特殊化,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训练场就是战场,哪怕你倒下了,也要面朝前面倒,就是累死也要死个样子,不要当狗熊,大家听明白没有?”
“明白!”武剑和他的战友们齐声应道,洪亮的声音冲向天空,在山间回响。即使是这样,队长好像也不太满意。
“没有吃饭啊,像个苍蝇嗡,不响亮,重来!”队长厉声吼道。
“听明白了没有?”他又重复一遍。
“听明白了!”他们的声音响彻云霄。
刚开始照例是队列训练,这对武剑和他的战友们这些老兵来说没有什么,但队长看了他们的训练似乎不太满意:“你们像是军人走队列吗?我看完全是老太太串亲戚,腰跌腿软的,像个什么样子?军人走路要雄赳赳、气昂昂,抬头挺胸,大家看我的”说完他就走起了军人的步伐。
武剑和他的战友们一看傻眼了,那走路的气势真是可与仪仗队媲美,难怪有人说他是号称陆军学院第一步。武剑和他的战友们服了,只得接受他的训示。
训练是残酷的,有点超出武剑和他的战友们的心理底线。
军校的管理是严格的、训练是超强度、超体力的“魔鬼式”训练。
每天早晨5:30就起来喊口令:“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等等,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喊出声音来,普通话是否标准不管,但一定要响亮,这是为了今后当军官打下指挥基础,是一个基层指挥人员的基本素质。
喊完口令后,就是负重五公里越野。 5公里越野,是负重5公里越野,武剑和他的战友们背着背包、挎着56式冲锋枪,挂3个手榴弹,还有水壶、挂包什么的,腿上还要绑一个2公斤的沙袋。总之,按照战时的要求全副武装。
武剑感觉到,刚刚跑前面的1公里时,人还倒是很轻松,可到后来,腿越来越不听使唤,大脑仿佛也失去了思维功能,身子也不是自己的身子,双腿不由自主地往前奔,返回驻地时,真想倒在地上不再起来了,可是队长不让停厉声吼道:“再给我继续跑,慢慢停下来。”原来,他是怕武剑和他的战友们迅速停下来会出意外。
曾有位前任教员对武剑说,上届有个志愿兵在这里接受五公里越野训练时,跑着跑着不知怎么撞到过往的汽车上,被撞死了,说得武剑心惊肉跳。
五公里后就是蛙跳、单双杠、俯卧撑、推坦克等项目,按教员所说的就是每天五个一百,也就是100个单杠、100个双杠、100个俯卧撑、100个推坦克、100个蛙跳,全是大体力项目。每天如此,反反复复。
尽管武剑和他的战友们平时在部队也做一些军体活动,但远远没有这么大的体力消耗。很多人适应不了,开始叫苦叫累。武剑因为有个信念支撑,没有陪着喊叫。老乡加战友王华安还写信鼓励武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管怎么苦、怎么累,作为武剑,好不容易有这一天,一定要好好把握,好好坚持,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子,想想父母的期望、想想战友们临行前的鼓励、想想前途的光明,武剑也决不能因为训练成绩不合格而不能结业。
武剑唯有一拼,一个小人物,在没有什么背景情况下,拼,才是唯一的出路。
武剑满怀信心地挨着数日子、盼着训练尽快结业,去实现他的军中梦想。然而,大概开训后的一个半月的一天早晨,大队长突然吹响紧急集合哨,让全体学员轻装集合,不携带任何东西。
这一哨,却将武剑从梦中叫醒。他们迅速集结在大队的训练场上,队长一一点名,然后排队接受体检。
武剑一向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信心,没有什么担心的,唯有他的眼睛近期好像有点近视,这都是在部队这多年来躲在被子里偷偷看书、写字导致的结果,当初当兵体检时,武剑的双眼裸视全是1.5的视力。
问题就是出在这上面,他的视力体检没有过关。接着复查,还是不过关。与武剑一起参加体检的人,有13个人都是因为一些小毛病而被体检不过关。
体检后的第二天,武剑和他的战友们还在正常训练,他们以为不会有什么事。但他们想错了,就在第二天的上午,教导员把武剑他们十三个体检有毛病的人,全部通知到了会议室,学院干部处的领导已经坐在了会议室。
待武剑和他的战友们全部坐定,干部处长宣布了一个让武剑和他的战友们终生难忘的决定:“你们因为身体体检不合格,经院党委研究从今天起返回原部队。”
武剑主要是因为眼睛视力不行,干部处长还用武剑的眼睛打比方说:“一个指挥员如果眼睛不行,怎么瞄准敌人?”等等,还说了很多,武剑没有再听进去,脑袋嗡嗡作响。
最后武剑只记得教导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回程的火车票,让武剑和他的战友们迅速打背包,有车送他们去火车站。他们甚至来不及与相识一个多月的新战友告别,就登上了送他们回程的汽车。
还没有看到胜利,武剑就败下阵来,可惜更可叹。
军人是流血流汗不流泪的,而此时,武剑也没有眼泪可流。武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火车站,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上的火车。在火车上,望着飞逝的景色,武剑无心欣赏,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整整一天一夜,没有喝水也没有进食。他的脑子很混乱,当时恨不能跳下去。但打开车窗的那一瞬间,一阵清风吹醒了武剑的头脑,理智告诉武剑,不能跳!他还有没有尽完的责任,就这样下去了,算什么呢?什么也不是,而他将带给家人的却是长久的痛苦。
在回程的路上,陆军学院已经将武剑被退回的消息通知到了其所在的部队,部队领导和战友们很替武剑担心,他们连夜组织人员写了很长一封说情的信,以特快的形式寄到了陆军学院党委。但这一切已无济于事,武剑已经回到了老家。父母亲除了安慰他,没有一点埋怨。可是武剑的心却在流血!
他想起了自己学的战史。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滑铁卢”。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英普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决战。由于种种原因,英普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后世形容遭遇了惨败。这用在武剑在陆军学院的经历是太恰当不过了。
陆军学院把武剑退了回来,对武剑的人生来讲是个沉重的打击。如果要不是被退回,他的人生也许就是另一个样子。
但人生中没有如果,他只有接受现实。
六
退伍那天,武剑把三等功奖章塞进樟木箱底层。父亲蹲在门槛上吧嗒旱烟:“当年我从战场回来,也是攥着块弹片当念想。” 暮色漫过晒谷场,武剑忽然抓起锄头走向后山 —— 那里有片荒地,他要种板栗树。
十年后,“武记板栗” 的招牌挂在县城商铺。订货商指着他臂上的弹痕笑:“武老板这疤够传奇。” 武剑摸着旧伤,想起猫儿洞里的月光、军校操场上的晨雾、还有那个永远寄不出的军功章。风掠过板栗林,沙沙声里藏着命运未曾说破的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