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尘星童云的头像

尘星童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31
分享

泰山热搜的前世今生

真的有一点小惊讶,这是在安徽的一个小村庄,“你是山东人啊?泰山专治嘴硬,一爬一个不吱声,在山下豪言壮语,上泰山爬的腿软,有的还要扒着台阶趴着走,哈哈。”小桌对面的本地人,听出我是外乡人,笑呵呵十分豪爽的跟我聊起泰山。

这是合肥初冬的一个早晨,我在安庆包子铺吃早餐的情景,二十平左右的狭长小店里,赶时间的人们一拨一拨的进进出出,一对夫妻忙忙碌碌的招呼着客人。老板是安庆人,不由得让我想起来诗人海子,曾经被埋没十载,想起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著名诗句,这也是被众人误解到望文生义的经典语录。“草原的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这让德令哈声名远播的诗句,我以为应该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好的注脚。

对桌的安徽口音,大概意思我是听懂了,身在异乡为异客,拉呱拉起家乡来,我顿感这合肥的冬天平添一团暖意,而且这个帅哥还没有登过泰山呢,呵呵。这两年泰山旅游多次上了热搜,网络的影响力真的是不得不令人叹服啊!

网上说“泰山专治嘴硬,华山专治腿硬”。华山论剑的威名自不必说,因为只在高铁上目睹过壁立千仞的华山,那是路过华山北站的几分钟里,隔着窗玻璃都能感受到西岳华山之险峻。不过呢,对于泰山专治嘴硬,我倒是有一些惊讶和些微的沉默。

回想多少年前,我的童年时代,泰山和岱庙基本上都在家门口。通天街,遥参亭、岱庙、岱宗坊,然后从红门开始正式攀登泰山,小时候不知道旅游是啥,反正常常和小伙伴或者家人去岱庙玩耍,泰山也是经常去逛一逛。

想起我在小学母校的冬天,南实小(现在的泰安第一实验学校),那时候的教室比较简陋,每间教室都配有火炉和长长的烟囱,上课的老师不仅负责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负责给炉子添柴、添煤、烧水,招呼口渴的学生喝热水,轮流到炉子跟前烤火取暖,跟在家里一样暖心,但是在学习上,很多老师都是很严厉的,让人又怕有爱,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师生情谊。

周末没有课上的时候,学校的级部老师会组织大家去泰山拾柴,这是小学生活里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情。北风吹起的早晨,每个学生都背着军用水壶,头戴军帽(这可是上世纪70、80年代最时髦的行头),我的军帽上还有当兵的爸爸给我的红五星,那叫一个威风八面,帅哥一枚。出发的队伍几百号人,按班级列队,两人一排、五十人一队,各个班主任带队,浩浩荡荡绵延好几里路,一路上喊着口号唱着歌,胸前飘着红领巾,那是多么快乐美好的时刻啊!十里八里的路程下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山脚,休息时间,各班分派好地段,强调注意事项,然后上山。轰的一下,那欢乐劲儿,男生女生可劲的往山上跑,撒欢儿!不过都是有秩序的,不是撒野哈。我们班里到了指定地点以后,卫生委员、体育委员、班长组长各就其位,大家一起穿越灌木、树丛,找寻干枯掉落的树枝,陆陆续续往较为宽阔平坦的山石上输送,遇到较大的树枝,老师会帮着用斧子劈成小段,再分给学生抱取。就这样一两个小时的样子,每个班级的柴火都堆成了小山。大家吃过自带的午餐,大多数是煮鸡蛋、烙饼、馒头、火烧、疙瘩咸菜,那年头,面包、牛奶都是黑白电影上才有的奢侈品。吃罢了野餐,老师们已经分门别类的捆扎好柴火,男生多一点,女生少一点,清点人数以后,我们这些青梅竹马的“娃娃兵”,又浩浩荡荡的启程返回学校,这个冬天粮草充足,行军加劳动,造就新一代毛主席的好孩子。等到柴火烧尽的时候,寒假也就到了,然后我们背着书包、扛着自己家的凳子(学校只提供课桌)再一次放飞自我,耶!

可能那位说了,你落落半天,跟“泰山专治嘴硬”有啥关系啊?哎,别急别急,听我娓娓道来。

对于生活在通天街附近的老百姓来说,特别是是爱运动的人,爬泰山真的是家常便饭,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泰山专治嘴硬”?

暑假的时候,我们这些泰城的小孩子,很多都跟着家长去泰山上洗过衣服。那个年代,街道上没有那么多人流,如果遇到有辆两轮摩托车穿街而过,那就像过年放一挂鞭炮那样,那马达的声响,一点都浪费不了,要知道,那时候扛鼎结婚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上海手表。摩托车更是如今宝马奔驰一样的存在。

大家在泰山上洗衣服的地段,是冯玉祥隐居泰山时期修建的大众桥附近,还有就是现在保护起来的红门经石峪那一片儿,这样的家务劳动和目的地,现在则美其名曰:打卡。夏天雨多,雨过天晴之后,你就看吧,泰山上这里一堆儿,那里一堆儿,都是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人家。你看呐!泰山上山水滔滔不绝,山涧里水声震天,山洼里清澈见底,瀑布有大有小,一层一叠一挂满山,两岸青松绿树成荫,青翠欲滴,鸣蝉不甘寂寞,为洗衣浆被的人们呐喊助威。我们这些小孩子,除了戏水打闹,主要任务就是帮家长拿取洗净的衣物,晾晒在大石头上,骄阳似火,童心萌萌。待到太阳歪一歪脑袋,就是我们收拾衣物,高高兴兴回家转的时刻,做家务、消夏避暑、旅游,这样子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的生活,如今想来,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

说起爬泰山啊,这都是小打小闹。真正的登泰山,是我12岁那年。那年暑假,我们几个小伙伴作业完成的差不多了,于是合计着干一件大事:攀登玉皇顶。说干就干,我们把买冰棍省下来的钱,都凑到一起,先去采购了“范镇油酥火烧”,嘿,那烧饼上的油酥金黄金黄的,一层一层打着圈儿,手一碰就掉渣,麦香味浓厚,没有芝麻都喷儿香喷儿香的,纯粹的绿色食品,现在可吃不到更正宗的火烧。军用水壶自带,还有一部分款项是用来购买进山票的,说款项都是现在的词儿,那些钱就是一把钢镚儿,一张票大概是一毛二(能买8支冰棍),准备停当,去登泰山。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从铁道兵大杂院集合,转个弯就是通天街,青石板高低不平,路边的石碾也没有了吸引力(那是我们放学路上弹玻璃球的地段),我们一心一意的直奔主题。一路上说说笑笑,走走看看,走过通天街、经过双龙池,穿过遥参亭、游过岱庙(学校经常带我们来写作文),往北绕过岱宗坊、干枯的白鹤泉。

来到红门这边,泰山的石阶初现,这就是泰山的起点了,往上7715个台阶,相当于500层摩天大厦,就是泰山极顶。上得一天门,一路上山风习习,溪水潺潺,流水成瀑,松柏苍翠,巨石有石刻,古今贤人都有墨宝留在泰山,那些石刻的字迹,小的像是小螃蟹,大的好比车轮,红艳艳的,跟满山绿树相映衬,若隐若现,仿佛我们上学必带的红领巾,忒好看了!不过呢,不带红领巾的石头还是很多的。一路上走走停停,有山门的地方就是一个景点,还有电影上的和尚、尼姑,不多不少的游客,不过呢,像我们这样的一群小孩子,还真是不多。累了,就歇一会儿,水壶里的水没有了,就到山泉里掬一捧儿,凉爽,甘甜。泰山上沿着台阶走,山有多高水就跟到多高,据说是泰山独有的风景,杠赛来!

走着走着,前面有一扇石门楼,有两棵小松树从石缝里钻将出来,煞是好看!咦,小胖忽然念叨:怎么又一个一天门?我们听到,都凑在一起细细端详:真的哎~怎么可能还是一天门?正在这时,不知何时走过来一位挑山工大爷,他走路不紧不慢,是被我们超越过的啊,这一会儿就追上来了。只见他用毛巾擦了擦汗,一肩担了两个很重的箱子,笑呵呵的说:孩子们,这是半山腰了,你们仔细瞅瞅,这是繁体字“壶天阁”,一天门是在山脚的“孔子登临处”啊!听闻此言,我们几个小伙伴相视一笑,惭愧自己的粗心大意。旁边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介绍说:这里原来也叫升仙阁,走到这里是泰山的一半路程,上面“壶天阁”三字是乾隆皇帝题字,壶天是道家所称的仙境你们可以欣赏一下:周边奇峰环绕,古树茵茵,山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你们几个小学生能爬到这回马岭、中天门附近,真不简单!听到阿姨的夸奖,我们几个犹如脚下生风,爬山更带劲了。过了桥,刻字斩云剑的石头很独特,像是一把利剑横空出鞘,据说是云朵下雨与否的分界线,传说中,斩云剑曾让玉帝惶恐不已,因为其位置道路陡峭,云雾缭绕,仿佛能斩断云雾,泰山还富有神秘色彩哦。再过升仙坊,就是著名的泰山十八盘,共有石阶1600多,这里两山崖壁如刀削一般,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又分为“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和“紧十八”三段,每一段都充满了挑战与魅力。我们几个活蹦乱跳的小学生,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爬山真的很吃力,我们互相加油、互相鼓劲,终于缓慢的登上了最后一个台阶,哇哦,我们站在了南天门!这种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有“造化钟神秀,齐鲁青未了”的诗句更加传神。泰城在云雾缭绕的笼罩下,变得模糊起来。走在天街上,山风呼啸,我们突然感到了寒冷,都穿着凉鞋、短褂呢。人家好些大人都穿着厚衣服啊!我们一下子没有了心情,找到一个大石头避风一阵子,匆匆忙忙走过“五岳独尊”,去碧霞祠看了看泰山老奶奶,就商量着下山了。下午回到家里,一头倒在床上,呼呼大睡,第二天双腿肿了一样,疼了一天一夜。几个小伙伴歇息过来,重又凑在一起叽叽喳喳一阵子,哈哈大笑。

孩童时期第一次登泰山的事情过去了几十年,依然历历在目,犹在眼前一般。叹岁月匆匆,真的是数十载弹指一挥间。现如今我也两鬓苍苍挂雪霜,然天命之年不信命,少年时代童心未泯,追风不得,仍然向往童言无忌,取笔名童云。大风吹不走诗和远方,万丈红尘间,流星璀璨,陨石流浪天涯,自创诗句“石头是摘下的星星”,故取笔名尘星。

龙年甩着尾巴,我有机会来到天津蓟州,幸运的与盘山为邻。传说乾隆登临盘山32次,感叹“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谁知盘山的冬天,满目萧然,失却翠绿山色,非我所爱,竟不忍踏前一步。山风铺满寒意,不由得想起泰山,寒风吹醒童年趣事,加之泰山火爆热搜经年,感慨万千,无意间泼墨,不曾想洋洋洒洒数千言,有一些惊喜,很开心!


2024年12月16日,合肥夏店,草稿。

12月29日,天津蓟州,一气呵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