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腰山”坐落在宿松陈汉钓鱼台水库中央,扼三河(朱湾河、北浴河、廖河)之要冲,俯览冲积扇“陈家畈”千余亩。“断腰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镶嵌在“陈家畈”的南部边缘,陈家老屋的大门正对着这道山梁,又恰如陈家老屋门前一方天然的影壁墙(照墙)。最西边的一座山即现在的玉枢观宛如一枚倒扣着的“印章”,民间传说是黄帝的“玉玺”。这“印章”口大底小,1964年被库水包围,虽经半个多世纪的风浪侵蚀甚至几百年的日月风化,玉枢观仍是原貌不改,上上下下都是四四方方,四个角四道边是棱角分明,无论远观还是近看简直是像极了。原本的“断腰山”与东边的九古岭连在一起状如巨手(一只左臂)由东向西抓这枚“印章”。
话说封建朝代,每朝君主或多或少地都相信风水,认为自己当上了皇帝是家里坟山风水好,于是,保自己家的坟山破坏别人家的风水成了封建帝王心中一件“秘而不宣”的要事。清太宗建立满清王朝后,组建一支由风水师和士兵组成的秘密组织遍访全国各地,凡是出大人物的好风水好地脉,想尽一切办法予以破坏。于是,全国各地的生态资源、自然环境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难怪“断腰山”这个地名全国到处都有。而陈汉“断腰山”的传说更是精彩动人。
明朝时期,居住在陈汉白鹤冲口的义门陈后裔,由于人丁兴旺,白鹤冲已住不下,家族长老合议决定整体搬迁。于是,陈家组织地理师在周边地区勘察风水,找了几个地方,最后一致确定在朱湾河、北浴河、廖河三条河交汇处内,现陈家老屋前白虎嘴和凤形山下安置(现在全部被水淹没了)。根据风水先生介绍,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前有“断腰山”做天然屏障,既藏风纳气又招财进宝;山山之间形如笔架,代代不脱读书郎;而山势又如五指抓印,日后必出大人物。再者,屋前有水,三河汇合,曲绕怀抱,状如玉带,水养万物,遇水生财。屋后有从宿松最高峰罗汉尖发脉而下的靠山—太平寨,左有凤凰(山)护卫,右有白虎(山)相守,前有朱雀后有玄武,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呈大吉大旺之象。千余亩冲积平原当地人号称为“陈家畈”(该称呼一直沿用至今),即使陈家畈周边也居住着不少的其他姓氏居民,但单单以陈家出现,可见,陈家在当地属于数一数二的大户。
新建的陈家老屋,建筑与山势融合在一起,中间为祖堂一进五重,徽派风格,一色的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以天井为中心,四面围绕,单体建筑组合的方式布局。两边各三排三百余间住房相拥,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即使不懂建筑的人,也会被这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所折服,好不气派。三合院、天井式、高院墙,轴心式为建筑特点。砖雕、木雕、石雕等风格各异,雕缕精湛。高大的大门门额上镶嵌着“义门后第”石刻(该石刻现在还保留着),为防入侵,四面高墙上都建有道路和暗堡,便于巡逻和岗哨。大门外东西两侧各掘一口水井,曰“龙眼”,水井水源充足,水质纯净,井水冬暖夏凉。大门口建有几千平米的沙石道场,是家族聚会、少儿活动、农作物打晒的场所。道场外修建了一口弧形大水塘,塘里有鱼,四季不干,塘边翠竹修茂,杨柳摇曳。塘外是河,河上有木桥、石桥,小桥流水,别是一番情调。房舍周围的林荫小路上铺满着形形色色的鹅卵石,蜿蜒的小路傍有菜畦,菜畦边都扎着木篱笆。放眼望去,屋后青山上漫山遍野的羊群如朵朵白云在倘佯;屋前一望无际的沃野上,金黄的稻浪滔滔,成熟的稻谷飘香,沁人心脾。多美的人间仙境啊!
就是这样的“仙境”,滋养着义门望族陈家。且说陈家养了一群看家护院的狗,其中一匹身材高大的瞎子狗娘,每天除了中午下来吃食,其余时间她都随着日出日落很准时地匍匐在祖堂屋的大门头山,一年,两年·····天天如此,人们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日,一位自称自己水平很高的风水先生来到陈家老屋,煞有介事地找到陈家主事,神神秘秘地说:“我从五台山下来,专门救苦救难,路过你家门口,闻到有一股血腥味往外冒,抬头一看,我的乖乖,一匹带厌的老狗伏在你们家祖堂的大门头上,快点把她打死,否则,不出三日,你家必有大祸。”与这老者同行的有十多人,他们在周边都放出同样的话,一时之间传得是沸沸扬扬。此事引起了陈家众位长老的关注,陈家立马连夜召开负责人会议,会上各执一词,有的说这么多年了,那只老狗娘也没出现过什么问题。有的说狗是吃屎的带厌,狗肉都不能拿到灶上煮,更何况经常伏在大门头上,赶快灭掉。最后,大家一致通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叫人把这匹狗娘给打死了。不出半月,朝庭派来几千官兵将陈家老屋团团围住,挨家挨户搜查,见没发现什么后,先是派一排士兵驻守,专门盘查进出陈家的人。
原来,到陈家的风水先生和四处造谣的人都是朝庭派下来的密探。朝庭负责探测风水的人,每天都在用一特制的“照妖镜”探测四方,总是发现陈家老屋的上空有一朵祥云笼罩,祥云之下到底是什么,谁也看不清,只知道那里异常。于是,朝庭派人来查,果然发现陈家畈风水特好,不久要出大人物,朝庭要出大事。而出人物的地方又正好是陈家老屋,镜子照到的那朵祥云正是那匹老狗娘在那里伏着。所以,朝庭下旨,一定要想办法除掉狗娘。狗娘除掉后,朝庭照到的是:紫气蒸腾,霞光万丈,用朝庭的话讲是“此处必出妖孽”。皇上下令要斩草除根。果然,在江北一带以陈家老屋陈明为首的反清复明义士正在陈家畈玉枢观、陈家老屋屋后太平寨、廖河筲箕洞等秘密场所日夜操练兵马,准备不日攻打九江府。陈明武功高强,身轻如燕,飞檐走壁,天天带他的一帮兄弟朱囊、廖缺嘴、胡腾等练武,练得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朝庭来搜捕他,他早就得到情报,带兵到距陈家畈十几里的廖河筲箕洞藏起来了。而陈明在家乡一带名声极好,专门劫富济贫,布施仁爱,百姓多爱他,无人告密。
朝庭设计灭掉陈家那一看家护院的神犬后,转而派大军围住“断腰山”,大量征集民工开挖“断腰山”,要将“断腰山”拦腰斩成三段。你看啊,“断腰山”被士兵们围得如铁桶一般,白天万人挖,挖来挖去,第二天山还是原样,么情况?原来这里确实有龙脉,山神、河神、土地老爷等都反对人间挖山,他们也组成了一股力量专门来护山,所以就出现了“白天万人挖,晚上千人挑”的局面,一到晚上,山神、河神、土地老爷们就出来了,将山恢复原样。负责施工的朝庭官员面对出现的情况,不仅无计可施,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又是烧香又是磕头,祷告神灵,生怕惹上了灾祸,祈求原谅。然而,朝庭专门派来钦差大臣,一连下了十道圣旨,撤了两个地方官,还是不行。朝庭商议晚上派士兵看守,一步一岗,满山遍野的都是士兵,士兵们打着火把,一律不得睡觉。哪知道,每到半夜三更,山雾缭绕,一尺之内看不见人,山风凄厉地咆哮着,而就在士兵们惊慌之时,本来是站在被挖的山谷里,恍惚间都站上了山顶,胆小的士兵被吓傻了,胆大一点的第二天都装病睡觉。正在朝庭百法设尽,无计可施之时,有大臣进谏:用桃木辟邪。且说这桃木在我国文化和信仰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辟邪之说。桃木亦名“降龙木”、“鬼怖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制鬼的材料,被称之为神木。桃木辟邪在我国民间有多种传说,传说桃木是夸父因为日以继日的追日而渴死,在临死的时候,夸父将手中的桃树做的拐杖抛向空中,化为桃林,后羿死后上升为神,神名宗布。后羿手牵猛虎,统领检查万鬼,为鬼王。后也就有了桃木辟邪驱鬼的说法。至今民间仍保留着木匠走夜路,其它工具可暂时寄存在做活的地方,但尺杆和墨斗一般要随身带着,用桃木做的五尺尺杆更是从不离身,据说经鲁班祖师爷封过,能够除晦辟邪,特别是“五尺”一轮,所有鬼神都近不得身。朝庭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派人运来大量桃树,将桃树的根埋在土里(桃树根是最辟邪的部位),将桃树枝干制成一柄柄桃木剑插在新挖的地上,在所有要害部位安放上统一制作的桃木板(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桃符)。这样安排好了之后,果然,晚上消停了,再也没有神灵鬼怪出现。可是,山下的河里出现了诡异现象,清澈的河水一夜之间变成了通红通红,人们知道这是鲜活的地脉流淌出来的血水,这血水流淌了好多年,流到后来变成了像锈水一样颜色的死水,至今水库里的水干涸后,仍见山下有铁锈一样颜色的水。“断腰山”被朝庭挖断,地脉流淌血水的消息,任凭官府再怎么封锁,这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似的传播开来,远近百姓纷纷前来烧香拜神,一时之间,玉枢观香火特别旺盛,老百姓口中虽有咒骂利欲熏心、不长眼睛的官吏破坏风水不得好死,但更多的是求保国泰民安,为国为家念佛、做法消灾。
朝庭斩断“断腰山”后,还是不放心,怕其死灰复燃,派出地理师沿着山脉的走向继续探寻,一路破路毁桥,为达目的无所不穷其极。这还不算,朝庭在陈家老屋屋前千米处,建一军营,派遣一营官兵常年驻扎在那里,主要任务是防止陈家造反。据不少老年人讲当年皇上还给居住在离陈家老屋不远的一齐姓人家下了一道秘旨,命令他全家看守陈家老屋,一旦有风吹草动,立马报告镇压。这一黄姓人家世代享受朝庭俸禄。在破四旧年代,不少人还见过那张秘旨。至今,陈家老屋门前,那块几千平米的“营盘基”(当地老百姓的叫法)还在,暴露在地面上的地基裸石、砖瓦碎片诉说着几千年封建时代君主王朝的野蛮愚昧,同时也向世人申述着从陈家老屋走出处的成千上万的后裔承受着封建王朝长达几个世纪的打压。
陈家老屋的风水被破之后,陈明不相信这一套,但这一针对他针对陈家老屋的事件发生后,更加激起了他的反抗。他一边招兵买马,加紧对士兵进行操练;一边与湖北、江西等地的义军起得联系,确定起义时间。一切准备就绪,陈明、朱囊、廖缺嘴、胡腾等率领先头部队直扑九江。岂料,那一黄姓人家在陈明部队按插的眼线泄露了机密,姓黄的人连夜快马将陈明的起义时间、地点告知县衙,县令带上护卫火速赶往九江,等陈明部队化妆进城后,朝庭部队早已埋伏在要害地点,化妆了的清兵有的在大街吆喝着叫卖,有的在店铺里张罗,有的就是人力车夫,装着与平常一样,正张开大网,伺机一网打尽。陈明的部队进城是化整为零,等陈明少数人到了约定地点等待其余人时,其余人全部被各个击破,街上凡是陌生面孔,全部被擒,稍有反抗者,一律被斩杀。等陈明一帮人醒悟后,陈明在九江饭店被清兵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是水泻不通。外面在喊:“投降吧,你们被包围了,跑不了了。”陈明他们知道,战是死,投降也是死。于是号召手下,拼死一战,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即使是死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假如杀出去了,一定要起兵再反,报仇雪恨!于是,陈明飞身一跃,一剑过去,十几颗人头齐刷刷滚落地面。朱囊大吼一声,一杆长矛当胸穿了三个,只见他手一抖,三人飞出丈外。廖缺嘴爱耍大刀,只见他破窗而出,在万马军中左冲右突。胡腾持剑率领手下创入军中,一顿拼杀,杀得清军是人仰马翻,抱头鼠窜,哭爹喊娘,杀得是天昏地暗,血流成河。从中午杀到傍晚,清兵是越战越多,陈明的人是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四位首领。四位首领也各有受伤,陈明左臂中箭,箭上有毒,左臂肿大麻木。朱囊右腿刀伤见骨。廖缺嘴背上挨了一剑。胡腾被砍了一只脚,是用宝剑撑地勉强站稳。四个人背靠着背,警惕地注视着前方。陈明低声说:兄弟们!我们被人出卖了。现在我们想逃出去恐怕是不行了,但我们要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朱囊、廖缺嘴、胡腾齐声说:“大哥,你不要管我们,你可以飞回去呀。”“快走呀!”本来,陈明是可以自救的,传说中的陈明就是受了伤,只要腋下夹个飞形器哪怕是过去用的簸箕(用竹子做的扬米去糠的工具)也能飞上千里。但是陈明不是这种性格的人,他为人仗义,性子豪侠,与兄弟相处,从不贪生怕死,宁可自己吃亏,只要是他认准的事、认准的人,为了他们,哪怕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如今,发生这么大的事,他是断乎不会一个人独活的。正在兄弟们的劝说下,敌人来了,四人很快被分开,一个个被团团包围,胡腾被乱刀所杀,死时还咬住敌人的脖子。廖缺嘴被乱箭射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堆得像小山坡。朱囊头被剁落,正在他的头颅落地之际,陈明不知是哪里弄得一对簸箕,夹着它飞将前来,一剑斩杀了敌军,一手抢下朱囊的头颅,陈明正要飞身而退时,不料被纵身前来的清兵头领砍中脖子,陈明忍痛一飞冲天,带着生死兄弟朱囊的首级,大喊一声“兄弟,我们回家”。飞上半空中的陈明,鲜血直淋,他努力地睁开眼睛,辨别了一下家的方向,夹着一对簸箕,硬是飞到了朱湾三面尖傍边的一座山顶,刚落下来,他的头颅落下,人也扑倒在地,气绝身亡。家人找到他的尸体后偷偷地把他和朱囊的头颅葬在一块,不敢竖碑。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座山命名为“落头山”,意思是整座山都成为他的墓地。民间至今在流传着:“断腰山”可惜是反手抓印,导致出的人物是草寇,若是右手抓印,定出真命天子”。也正是“草寇”一说,陈明在那个朝代被当作异类,既没被正史记载又没被野史传颂,由于年代久远,恐是以讹传讹。笔者把他记下来,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