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我还是想写游芦芽山之感。不是那里的风景旖旎得让我难以忘怀,而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时时激荡我的心胸,不吐不快。
2012年国庆期间,我们两家四口驱车北上,疾驰在干净宽阔的高速公路上,沿途的秋色扑面而来。杂花生树,草色渐变,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忙碌在田间的农民,给这静谧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北国秋天的绚烂让人目不暇接。这浓烈的秋味,沁人心脾,五脏六腑像熨过一样。行走在这旷野里,天仿佛就是我的,地仿佛也是我的,心这时也才是自己的,了无牵挂。
一路上老公和朋友谈笑风生,为我们讲解一路的风俗人情,地形地貌。只要出游,他就是免费的导游。在车上我们才决定了游玩的目的地——忻州。时间有限只有两天。
在太原看望过一个朋友后直驱宁武的万年冰洞。到达时已是下午5点,游人还是很多。进入洞内,游客摩肩接踵,拍个照片出来都是集体照,分不清谁是主角谁是背景,堪比游周庄。
洞内的冰柱在灯光的照射下更加迷人。万年冰洞的奇特之一就是在夏天,洞内洞外冰火两重天。洞外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而洞内寒气逼人,冰笋林立。这是一个冰的世界,冰柱冰帘冰瀑冰笋冰锥冰佛冰人冰兽冰挂冰床冰钟冰花,大大小小的景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姿态婀娜,无不令人惊叹,啧啧唏嘘声不断。出洞后仍回味无穷,游兴未尽。
夜宿村庄,黎明听到了久违的鸡叫声。8点准时出发,直奔芦芽山。一路天公不作美,阴沉个脸,到山脚下竟然滴起泪来。本地的山民劝我们不要上山,说山上雨更大。犹豫徘徊了半天,同行的小卫坚定地说,这么远都来了,不上去看看实在遗憾,况且以后不一定会再来。在她的动员下,我们冒雨上山。
穿过大片的云杉林,我们来到了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马仑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地让人心旷神怡。可惜来迟了,草已经衰败荒芜。假如是春夏天来这里,仰面躺在这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之上,头顶蓝天,身披七彩阳光,沐浴在大自然的柔风里,那是何等的惬意舒畅!
天公又开始发威,纷纷扬扬飘起鹅毛大雪,狂风怒号,呼啸而来,吹得我们浑身哆嗦,眼睛被吹得睁不开,呼吸都有点艰难。这哪里是秋天,分明就是寒冬。看着对面深不可测的山林,再看看空无他人的深山草原,我们三个异口同声地说“回”。
小卫却恋恋不舍,说再等等。我老公一看这天气,说他是第二次来,麻利地逃到山下避寒去了。我也想打退堂鼓,看着小卫不想走,就留下来陪她,但心里早已泄气了。
过了一会,风小了,雪也小了。小卫又提议过山,可是天气还是让人担心。小卫又说能过多少算多少,大不了返回来就是。我和她老公不好意思打击她的热情,只好提心吊胆地硬着头皮去下山。
山路弯弯曲曲有点泥泞,但不是很难走,可心里担心的是说变就变的天气,要是被困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深山老林里,真是哭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就这样且行且担心。不知不觉中听到了山下的隐隐约约的人声,悬着的心才踏实了一点。
天公也收敛了一点,狂风不作,鹅毛不飘,淅淅沥沥的小雨阻挡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人声越来嘈越杂,我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信心也倍增。虽然后来又下雪,但从另一个方向汇集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搀扶,手脚并用,爬岩石,走山坡,终于来到芦芽山的主峰。
山峰尖峭,怪石嶙峋,形似芦芽破土而出,因此得名。主峰的怪石峭壁,与黄山还有点相似。
主峰览胜之后,继续向后山爬行。队伍越来越壮大,虽然天公虽不时发微,时而鹅毛,时而狂风,但恐惧感一点都没了,更多的是对美不胜收的风景的赞叹。
风雨中不知不觉又爬到了最高峰——太子殿。又是一个“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临太子殿需要经过一段仅容一人上下的木栈,木栈下是万丈深渊,而这时又鹅毛飘飞,视线极差,好多人望而却步。 小卫叫她老公陪她,她老公也不敢,无奈之下,她又独自去攀登。我在旁看着都心惊胆颤。她爬到木栈中间时,脚下是万丈深渊,木板还有点滑,不由地惊恐起来,大声叫喊让他老公过去帮她,声音都带了颤,但真的没法过去。我们只能给她鼓劲,给她壮胆,提醒她不要往下看,抓牢锁链。她费尽周折终于爬上了太子殿,还燃放了鞭炮。看着她从木栈上手脚并用,颤巍巍爬了回来,我和她老公才舒了口气。
在返回的路上,我一直感慨,被小卫的精神所鼓舞。好多事,办不成,就是缺乏坚持,缺乏恒心。旅游如此,事业亦如此。难怪小卫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不愧为同龄人中的女强人。
在风雨中游完芦芽山,我们又冒雨去看悬棺。天黑赶回太原。准备休整一晚上,继续第二天的汾河二库之旅。
二库之行,她又坚持爬上了海拔1280米的崛围山。我和我老公中途而返。他不知何时有了恐高症,上到半山腰不得已返回。
那次出游,沉淀在我心底的不是风景的优美,不是视觉的享受,而是一次精神的饕餮,灵魂的盛宴。“三人行必有我师”。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身边熟视无睹的人就是最能给我力量的最靓丽的风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就看你在紧要处能不能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