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兆安的头像

陈兆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09
分享

夜雨感怀

曾经多少次沉浸在窗外的夜雨中静心的聆听,曾经多少回徜徉在缠绵的夜雨中不尽的思绪和怀想。侧耳细听,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夜雨滴答作响,声声扣动着心灵,敲打着心扉,让你在不经意间涌起阵阵心潮,于是,思绪随夜雨缠绵,情怀随夜雨舒展,从而一任驰骋不能自拔。夜雨是一种情致,是一种境界。一阵阵淅淅沥沥的夜雨有节奏的敲打着窗外的树叶和地面,滴答有声,或轻轻低吟,或激昂鸣奏,或间隔响来,或声声相连,或强或弱、或急或缓;它既能表达温婉的柔情也能营造出铁骨一般的刚强,既能透露出悲伤、凄苦之情,也能抒发出欢乐和喜庆之意,还能彰显出激昂和壮怀的气魄。

夜雨是相思。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夜雨在诗人的笔下完全幻化为寄语寄情的诗意境界,作为天涯游子,人在旅途,自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面对一场夜雨,触景生情,此时在诗人眼里仿佛那连绵不断、如丝如缕的夜雨在牵连着挚爱亲朋的两地浓浓相思之情。

夜雨是惆怅。《红楼梦》葬花词中:“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这是顾影自伶,寄人篱下的林妹妹在秋夜雨中所发出的哀婉叹息,身世漂泊无主,“他年葬侬知是谁”?这夜雨对林黛玉来说,是无比的凄冷和苍凉,于是她从心底发出凄凉的感伤。

夜雨是悲戚。白居易的《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描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纵情声色,沉湎宴安逸乐,致使朝纲不振,国力衰颓,“安史之乱”后他在动地而来的渔阳鼙鼓声中仓皇逃奔西蜀,在一个绵绵的雨夜,听檐前风铃之哀鸣,思念起马嵬坡香消玉殒的爱妃杨玉环,悲不成寐,柔肠寸断的情景。此时对于李隆基来说,夜雨弹奏的不是“霓裳羽衣曲”而是一首凄凄惶惶的悲歌。

夜雨是欣喜。杜甫的《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的夜雨独具一种魅力,别有一番情调,。忧国忧民的诗人所想到的是春回大地,百花吐蕊,田间的各种农作物正需要雨水来滋润,这及时下起的如酥夜雨,真是正当时,是一场好雨。为此,诗人怎能不欣喜,又怎能不为之歌唱?

夜雨是壮怀。北宋诗人陆放翁的那首七绝“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里所表现的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虽深处偏远之地,然而贫病的诗人在充满寒意的夜雨中不以己悲,却依然企盼着报孝国家,驰骋疆场,去收拾被金人入侵中残破的大好河山,这是何等的壮怀之情,爱国报国之心,溢于言表,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夜雨其实不过是一种极平凡而普通的自然现象,然而面对造化在乎心也,览物而思,触景生情,其得异乎。当我们都能用一颗细腻敏感之心去观察、去品味、去思绪尘世人间,那么,就能感悟出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而体会夜雨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