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正义真的头像

正义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6
分享

心中有光的人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段路需要一个人走,总会一段记忆是独自经历的时光,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在岁月中学会长大。沉淀你的内心,尤如一座城市或村庄,有一条小河或溪,在您记忆的人生长河中安静的流淌。一个内心充盈的人,风又怎能奈何?世界即便安静,阳光在心中的人,又怎能有半点孤独。

"德不孤,必有邻”,这出自《论语》里的名句,对于少年时代的我,其实,当时也并不懂得其深奥的含义。但这六个字,仿佛从没有跳出我的内心世界。后来,我上了中学、大学,却不经意间仍会在阅读一些作品中见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风尘的洗礼,我居然惊奇地发现,人生如同大浪淘沙,吹尽黄沙始见金,"德不孤,必有邻”,在我心中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且越来越明亮。

回想多年前,乡下那些心里充满善念的人,他们似乎与世无争,多半让人心生温暖。我记得小时候,在那时根本没有什么店铺卖矿泉水、冰激凌、奶茶、咖啡之类的,每年父亲或母亲均会带我到外婆家,大约有十来公里吧,有时会走到口渴得要命,每每这时,均会自然而然到路过的村庄看有无水井,可能由于父母年年得走亲戚,对去外婆家沿途的村庄情况也是熟悉的,往往不用去找水井取水喝,反倒会经常路过一位老奶奶家门口,老奶奶家门前一颗上百年的古树,老奶奶个头不高,我印象中,她基本上每次就坐在那颗树下干针线活。她当时年近70有余,但眼睛好使,老远见到我父母,就会热心的打个招呼,“回娘家啊,来“洽”(当地方言,谐音,实际应当为“喝”)杯水吧。“每次,父母也都会停留下来,与老奶奶寒暄一阵,聊些什么农活啊,几时没回娘家啦。反正,当时的我,也没有太留意大人们聊天的内容,记得当时,我很喜欢看老奶奶头顶上方古树上的大鸟窝,当然,还记得基本上每回,是那位老奶奶从家里饭桌下面的大水坛里盛出碗水来,一边与我父母说,一边摸摸的我头,说这孩子一天不同一天,比上次见到时又长高好多了。多年后,我也不记得那位老奶奶是否还健在,但我至今想起,仍感觉那炎热天气,路过其家门,有这么一位热心的老人家,让我感觉到特别温馨。有时会想想,现在大都市里,大家口渴时,立马会想到来杯矿泉水或冷饮了,但我倒时特别想念这些少时的情景。我至今回忆起那位老奶奶,虽然其面貌特征,我不太记得清,但总感觉到这么一位老奶奶,不图任何报酬或利益,且总是那么面带微笑,她那满头银丝,在那个百年老树下,借着那一抹透过树枝的阳光,在我心里永远成了抹不去的记忆。老奶奶和蔼可亲,我想其内心一定充盈。后来,听说其家庭和睦,儿孙满堂,左右邻里关系融洽。忆起这些往事,我仿佛对"德不孤,必有邻”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此次归乡,我很想再去寻找那位老奶奶,也还想看看那棵百年古树是否依然枝繁叶茂。然而,我却突然有一种害怕的感觉,生怕到了那村后,得悉老奶奶及那棵古树早已不再活着的消息。我想再等等,但我也很想直接去亲眼见到,我犹豫了,想着想着,在故乡的椿桉树下,我的泪水早已被清晨的风吹干,我的喉咙也仿佛突然有种莫名干渴,我想,我是想起了老奶奶递过我的水喝的情景了。风无痕,可老奶奶递给我的水却一直在我心中的长河流着,早已融入我的血液。唯愿老奶奶一生无忧,安享幸福晚年。

孤独、寂静,并不可怕,相反让我享受内心的安定与洒脱,归乡沉思,对于一个已入不惑之年的人而言,更明白了余生最想要的、最想做的究竟是什么。我喜欢站在故乡屋背后的小山坡,那里埋葬了诸多先祖先宗,我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各种叫不出名的野草野花,静心看世界,发现活着,带着对先人怀念,揉着湿润的眼眶,鼓励自己,活着,一切美好,一切也一定会更好。这一切,皆源于我明白了人生活着的意义,唯有丰富内心的世界,宁静、知足,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即使平凡一生,便也是无悔的一生。

我如一颗细小的微尘,在阳光下被风吹起,然后随风飘扬。生命,会在某一时刻呈现了一种无法抵抗的姿态。我们无需刻意给生命更多感动的理由,南来北往的风,飘逸舞动的雪花,穿行在岁月的时空里,什么是无能为力,什么是流离失所,什么是背弃诺言,什么是血浓于水,什么是春暖花开,什么是简单幸福,这些又何值得久久追问的呢?平凡之路,汗水浸漫坎坷人生路,阳光灿烂的日子,回首来时路,不忘曾走过烟雨迷雾中泥泞小径。

时间会流走,然而也会留下真正对你好的人。包括我想起的那位至今叫不出名字的老奶奶。但我一直相信,那些真正对你好的人,会为你点亮这个世界的灯,抚去你心中的尘埃,在薄凉世界里给予你些许温暖,他或她或许从未对你说“很爱你,很关心你”,但你却总能从中感悟到他或她或它存在的力量并深受鼓舞,激发力量并鼓足勇气继续前行。 因为他们的好,会让自己一次次感受到幸福,也时刻提醒着自己:这个世界,有人真正在用心惦记着我们、关心我们、陪伴我们。

乡村的夜,依然很黑,没有路灯,只能偶尔听到几声狗叫声音。然而,我们却早已不再惊恐万分,因为你看见了昏暗中仍有人为你留着一盏灯。而你继续往前走时,可谁知地上积水愈深,夜色更加昏暗。你期待大约再走二十米或三十米,同样在路旁会有下一盏灯出现,但或许你会失望,因为下段路根本不再有路灯了。而此时,有人会选择往回走,有人会继续摸黑前行,因为他想起了某一人某一句话某一个眼神,他便看到了人生路上的下一盏灯,正闪烁光芒,正照亮前行者的心。 我时常对自己说,”只要你认定了方向便只顾前行,勿问东西,一路向前!“

在大都市里,很多的人白领、蓝领及无领族,想从工作中生活中的烦恼抽出身来,让人内心安宁一段时间。于是,学会修行与践行初念,重新认识生活的意义,不是为了追求完美与满足物欲,而是坦然地接受残缺与直视不足。人生的修行,就是用睿智看透世间的对立和矛盾,并用一颗善良的心成就一切美好,用一颗宽容的心,坦然地接纳无法改变的一切事实。修行,就是宽容、包容、理解、接纳和释怀。

容得下别人的白眼与嘲笑,忍得住艰难困苦的折磨与煎熬,放得下挽留不了的美好与拥有。我记得曾经遇到一位年长的学者,据他说起儿女学有所成,然都在海外绿卡,还多次挽留其在海外,老学者说至此,略有叹息,“儿女好是好,可我不愿生活在那儿,总感觉离家远,怕梦里找不到回故乡的路。”原点虽走向终点,然又终点亦终回归原点。大城市的有文化的这位学者老大爷如且如此,让我感觉到其内心若许也有难以言尽的苦衷。同时,我也顿时想起了记忆中的那位坐在乡村古树下的老奶奶,那么慈祥、友善、微笑中流溢着自然、安宁。

我有时想,我与那位老学者同样生活在都市繁华中,能感觉到一些生活的无奈或艰辛。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出差多日,有时甚至因参加重要公务,整月不能回家,记得有一天早上,孩子见我收拾好出差行李离家时,他哭着说“爸爸,求求您能在我放学时让我见一面好吗?”看着孩子被妈妈哄着、拽着出家门去上学的背影,我故意提高音量“孩子,你已是男子汉了,你是最棒的,爸过几日一定会回来的。你要听妈妈话啊。”听见孩子他妈一边牵着他下楼梯他一边哇哇哭的声音,我整了整肩上的背包,本想振作下精神,不知为何,眼角早已湿润。我曾记得朱自清写的《背影》,让我心温暖而又酸楚至今。如今,我见到的是孩子哭着去上学的背影,我的心又猛然被抨击,仿若被孩子的尖哭声中夹杂着时光的利剑击穿了胸膛,他幼小的心灵,只因盼着天天见着爸爸,却不得不忍受内心的煎熬(我曾无数次听孩子说起在梦中见到爸爸了),他必须在哭泣中学会成长,在成长中擦干泪水,至最后就剩下了汗水。想到这些,我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当时,因父亲在外地工作,每隔一段时间才能见到父亲回来,于是,我每日放学进家门,首先就是看父亲有无回来。多年后的我,也成了妻子孩子天天盼着回家的那个人。

心中有光的人,容得下万物。不管一路多么艰辛,仍义无反顾坚持奔跑,仍一边心存温暖,一边将雨中奔波的人们照亮。坚守本心,无怨无悔,一路往前走,做最好的自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