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啸河的头像

南啸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29
分享

我的岳父岳母

岳父岳母已去世多年,可他们依然活在我的心里,经常的想起他们,想起他们对家人,对他人的好。

岳父是师宗人,新中国成立前就是昭通的一名邮政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电力工作。那时,电力工作在邮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话、电报等,都需要从高压转为低压,再转换为交流电分类输出。为了确保各地的机房机械正常运转,岳父背着工具步行走州过县,从昭通到曲靖的各县,都留下了岳父的脚印。这一时期,岳父认识了会泽的岳母,并组成了家庭。当时,岳母家遇到了不幸,父亲早年英逝,而母亲却离世不久,大姐已远嫁昭通,家里只剩下岳母和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此时大姐从昭通赶来,商定由她带走两个妹妹抚养,三岁多的弟弟由我岳父岳母抚养。于是,岳父带着新媳妇,挑着担,一头是行李,另一头是小弟弟。从会泽步行到昭通,几百公里的羊肠小道,走了几天几夜才到达,一路的艰辛难以言说。之后,家里陆续添了五个子女,加上弟弟,一家八口人就靠岳父微薄的工资和岳母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再艰难,宁愿让自己的五个子女读完初中就自谋出路,也要供弟弟上高中,比对自己的子女还“偏心”。其实这也是岳父母的共同品质,对己严苛,对同事对邻居更是善意有佳。

云南和平解放,岳父也就成了云南邮政局的第一批职员,调到了昆明工作。随后调保山,在保山五六年的时间里,跑遍了保山、临沧、德宏各地。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预备回国在边境小城芒市举行“中缅联欢大会”,为确保畹町、芒市一线的通信电力畅通,岳父随一行邮政局技术员提前奔赴芒市。结束后,就留在了芒市,直至退休。那年代的风气就是这样,要求到最艰苦地方去的人很多,服从安排是家常便饭。按当时的规定,只要向单位提出申请,就可以安排子女一人到邮局工作,可是岳父不愿麻烦组织。多年在机房工作,接触大量硫酸,导致严重的鼻炎,他完全有理由提出换一换工种,可他依然默默坚守。住房分配,怎么安排怎么住。与他资格相同或之后才参加工作的都住进了七八十平米的单元,可岳父一家一直住在五十多平米的单元房,岳母让他去找领导说一说,可是一次次都被岳父拒绝了。岳父就是这样,生活、工作上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总是自个儿扛。对同事也是几十年如一日,以和为贵,从不与任何人红过脸,同事有困难,他力所能及的帮助。带的徒弟,就像是自个的兄弟。早晚两班制,他总是提前到位,只为让年轻人早点下班。节假日,他抢着值班。那些年,调工资经常按百分比来调,每一次岳父都主动让出,他的心里总是装着同事,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此岳母没少报怨,毕竟那么一大家子的生活本来就困难得烧心灼肺,可岳父却一笑而过,之后依然我行我素。以致到退休时,工资比徒弟的还低。

岳父话不多,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对工作、对同事、对家人一样实诚。岳父工资不高,每个月如数将工资交给岳母,全由岳母精打细算安排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教育子女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他说得最多的是:人不要自私,做任何事先想想对公家、对身边的人,不要有丝毫的损害。对人对事对社会,不要动辄就抱怨,更不能仇视。岳父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经过不懈努力,不仅能熟读报刊,经济再困难,订阅报刊的习惯从未间断。退休后,岳父的阅读兴趣更浓厚,而且特别关心国际、国内的大事,早上一醒来,就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看电视只看新闻和实事评论。节假日儿女们回到家,老人最喜欢的话题依然还是这些青菜萝卜,喜欢孙儿们给他背诗书。

岳母也没辜负岳父的信任,为一大家子的生存呕心沥血的拼搏着。那年月,参加工作不算难事,难的是岳母无分身之术。自20岁与岳父成婚后,两年一胎,两年一胎……十多年,岳母都在生育与哺乳中煎熬。参加工作是岳母天大的梦想,她也尝试过,可是不到三天,她就坚定地辞掉了工作。她不忍再看到这样的场面:当她傍晚下班归来去领孩子,看到孩子不是湿衣熟睡在长凳上,就是孩子一裤裆的屎尿已半干,哭着喊妈妈,岳母再也受不了。岳母怨只怨自己没有分身之术,一头是天,一头是地,她够到天,却挨不到地,她只能做出选择——脚踏实地,为这个家,为孩子舍弃天,付出自己的一切。岳母从此开始了一边生育,一边哺乳,一边带着孩子打零工,削菠萝、刮姜……能找到的零工,不管再脏再累也要做。这就是生活所逼。那时,一家八口,如果仅凭岳父的工资,人均也就五六元,吃饭钱都不够。就算在单位的伙食团吃饭,人均也得开六至九元。岳母只能一边带孩子,一边打工。零工只能是零零散散的做,一天累死累活也就一元多,偶有一天挣到2-3元,那是奇迹。尽管如此,零工的收入也不能完全补足一家子的吃穿。好在仰仗岳母的智慧,精心规划着每一天,每一月,省吃俭用;自己打毛衣,缝衣服,做鞋子,大的穿了小的穿,缝缝补补又三年。尤其是打毛衣,更显岳母的心灵手巧,各种样式、图案都会,若发现一件新样式,她看一看就会了。每年冬天,是岳母最忙的日子,要为子女做新衣新鞋,还要腌制新的一年食用的各种咸菜。岳母做得一手正宗的昭通浆,所以这时不仅要做自家的,好几家邻居准备了食材等着岳母前去指导呢。随着孩子一个接一个长大,从小学开始,假期间就带上他们做各种各样的零工,生活的苦和累,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无疑是最好的启蒙教科书。

岳父岳母对我们的好没齿难忘。三个女儿嫁给谁?两个儿子找什么人家的姑娘?他们从不干预,嫁女儿也从未收过一分彩礼。如果硬要作个比较,对子女对外来的女媳、儿媳是不是一视同仁?我们各自的心里明明白白。节假日,一大家子聚在一起,一看到儿子女儿对自己的媳妇或女媳有点异样的口气,马上就会受到岳父岳母的训斥,凡是有了矛盾,好像都是子女的错。难怪有子女调侃:我们老刘家,只有儿媳和女媳是亲生的!这带点情绪的调侃,似乎也不无道理。就说回家吃饭,通知了儿女回不回来,似乎并不在乎,一进门不见儿媳、女媳,必然要追问,如果有事来迟了,再晚也要等,人不到不开饭,如此关心,真是胜过了对亲生儿女。几十年过去,冬天我还穿着岳母打的毛线衣,不仅毛线很好,而且样式很漂亮,穿着暖身子,也很暖心。

如今,我们也成了爷爷奶奶了,好时代带来好的生活,无忧无虑,可习惯和为人处事没有改变,还是岳父岳母传下来的那些品质: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勤俭节约,整洁干净;低调做人,和善对人。与人无争,与世无争。我们之所能,想方设法地把这些良好的品质当作家教宝,传给儿孙们。

2025年1月28日星期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