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居住的小城不大,从城东走到城西,也就一个小时的路程。小城虽小,却是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她是仓颉造字、汉字故里,也是商鞅变法之地。她是北方的南方,又是南方的北方。因为是南北交汇处,形成了秦风楚韵的地域文化。从古至今小城都是一个文化浓郁的地方,尤其近年来,小城的文学是蓬勃发展,以贾平凹、陈彦荣获茅盾文学奖,让小城名扬四海。
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历史文化浓厚的小城,成了西安的后花园、22℃康养之都。从地形上,小城和兰州还可以媲美一下。这儿说明一下,因为我十七岁就生活在兰州,可以说兰州承担了我的青中年时期,对我来说是第二故乡,我对她怀有感恩之情。小城是我的血地,是我余生的立足地,我对她充满依赖之情。她们在我心里都很亲切,就像是我的母亲。这是从个人的角度上说的,从客观来说小城是兰州的浓缩版,她们都是山城,都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而且这两条河都是中国最大的水系河。
从兰州穿城而过的是黄河,兰州是黄河唯一一座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而从小城穿城而过的是丹江河,丹江河入汉江到长江,也算沧海一粟。“一江清水送京津”的南水北调工程,让丹江河以及小城有了名望,小城也是功德无量。
兰州和小城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避暑胜地。不同的是,小城四面是山峦叠嶂,风景旖旎,植被密集,空气清香。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是个天然大氧吧!很适合居住和养老,所以它有中国22℃康养之都的美誉。兰州在生态绿化上,虽然比小城逊色了许多,但这二十年来兰州的绿化,还是有很显著的效果——南北两山从以前光秃秃的黄土山,变得郁郁葱葱。为了改善人为居住环境,在干旱少雨的地方,培育出这样密集的植被,实属不容易。政府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种植与灌溉,有了很好的管理机制,植被面积才能不断扩大。草木都是很有灵性的,尤其是在光秃秃的山体中能生机勃勃的草木,更加有灵气。兰州城区两边的群山上绿树成荫,加上黄河风情线,把兰州打扮的美美哒。
我喜欢兰州人的朴实、野蛮。他们豪爽到一言不合就可以和你动武,要是投缘的话,他们对你的好,恨不得把心挖出来给你。就这样性格的人群,是很好打交道的。而小城里的人们,就比较婉约了,有时婉约的让人受不了——大家都会玩心眼。玩心眼耶!不是什么好事情,更不是什么好玩的游戏,你要是一个耿直的人,没心眼,拿啥和人家玩?所以像我这样的人,是很不合适在小城生活的,但是人生不易十有八九,为了逃避和疗伤,我只能慢慢地融入到小城里,因为小城是我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贾平凹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血地,那就是出生的地方。我的血地在小城西边的一个小山村里,也是丹江河的上游,隶属于小城管辖。因为当年修312国道,将我的血地破坏成了滑坡体,一村子的人,都被移民他乡。我们成了斩断了根须的蒲公英,只能随遇而安,过着没有根须的生活。家乡对我来说,已经永远回不去了。
我是在伤痕累累的情况下,回到小城疗伤,并打算在小城终老的,毕竟小城是我的故乡。孩子受伤了,第一个要找的人一定是妈妈,我也不例外。我在心灵受到极大创伤时,用最后一口气,回到小城怀抱,想疗伤,想安度晚年,这可能就是落叶归根吧!
小城是个大氧吧!一年四季分明,空气质量高,湿度适中,物价低,生活压力小,更重要有条清澈见底的丹江河,是最能治愈坏心情的。每每心情不美好的时候,在河边走走,再看看滚滚东去的河水,不悦也会随之消失的。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小城人杰地灵,就成了我的首选之地,她不管从物质还是精神上都安抚着我。
“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失了一个人,毁了一座城。”当年为了爱人,留在兰州生活,如今失去爱人,兰州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伤心地,因为伤心难过,才不想在兰州待了。回到小城,是疗伤,是安度余生。歌德说“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过半的人生,余下的时光不会太多,所以,很珍惜往后的日子。
“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择一人而白头,择一城而终老。”经历过生死,才明白一切都不重要,活着是王道,小城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能让我安度晚年,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