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2015年五月份的一天,我的QQ小企鹅闪烁着,点开一看,是有人发来添加好友的请求。我便随着小企鹅,去了他的空间,想看看他个是什么样的人。我一般不添加好友,有好友添加的请求,就去他的空间看看,经过一番了解之后,才决定要不要加他。后来有了微信,也是先看他的朋友圈,就这样不管是我的QQ还是微信好友,都是经过筛选了的。
那天,我在鱼老师的空间里“考察“了一番,又随着来拜访他的好友去了他们的空间,这样不但了解鱼老师还了解他的好友,知道鱼老师是商洛人,并且是文学爱好者。商洛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十六岁就离开商洛,在外几漂泊十年的我,在千里之外,能看到老家的人,即使是这个人不怎么样,也会觉得亲切,更何况他还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我在喜出望外中,赶紧加了他,并打招呼。
在简单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彼此的真实姓名。鱼先军老师是文学期刊《丹水》的执行主编,他是在一个文友的空间看到了我的留言,觉得我的文笔还可以,就到了我的QQ空间,看了我所有的原创文章,才决定加我为好友。
和鱼老师交谈之后,得到他的鼓励和指导,我更加确定了写作之路,下决心为写作而生,为写作而死,重新拾起我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我四十岁刚出头,精力充沛,写起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可不久,我就病倒了,严重到全身每一个关节都疼,有时站都站不起来,只能爬行,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暇再创作了。鱼老师把我的短篇小说《五娘改嫁》放到《丹水》上发表。当时《丹水》还没稿费,但我心里无比的甜。对一个游子来说,自己的文章,能在老家的报刊上发表,就是天大好事。病入膏肓的我,在QQ上看到发表在《丹水》上的《五娘改嫁》,甭提有多么高兴了。《丹水》像是灵丹妙药,暂短地治愈了我全身的疼痛,而鱼老师就是送我灵丹妙药的人。
后来,我因命运跌宕、家庭变故,回到生我养我的商州定居。在一次文学创作培训课上,我才见到久仰的鱼老师,同时知道鱼老师不仅是《丹水》期刊的执行主编,还是商州区作协常务副主席、商州区文学创作室的主任。因为我回到商州时间不长,对家乡的文友不熟悉,在培训中除了鱼老师和三四位老师之外,其余的文友都是不认识。陌生的文学圈,陌生的面孔,就连鱼老师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从虚无缥缈的网络到现实的相见,是文学给我们架起了一座桥梁。虽然我们在彼此的字里行间早已了解了对方,但回归到现实中,还是有点陌生感。
好在鱼老师和蔼可亲,就像是邻家的大哥一样,加上文人相惜的情怀,让我们很快就消失陌生感。
在培训结束的会餐中,我和鱼老师坐邻居,我俩在喧闹中聊着文学、聊商洛的文学圈。鱼老师沉着稳重,在和吵吵闹闹那些个性张扬的文友们中显得与众不同。那天,为了助兴,鱼老师还唱了一段秦腔《血泪仇》,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才华让我肃然起敬。
后来,我有幸和鱼老师共事,接触多了,从而让我更加敬重鱼老师。正直善良的鱼老师,赢得很多人的信赖,他的办公室来访者络绎不绝,有出书的、改稿子的来找他,家里有矛盾的也来找他,他成了调节员、办事员。办公室里很少有安静的时候,人来人往都是来找鱼老师谈事情的,尤其是文学爱好者,他们不管是创作、文章修改、还是出书都来找鱼老师商榷,听取意见。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这句话用在鱼先军老师身上,真是名副其实的。他铜褐色的面容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智慧中充满了善意,不紧不慢的语速,给人一种温文尔雅、成熟稳重、值得信赖的感觉。对于来找他帮忙的人,他从来不拒绝,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给予帮助。他常告诉我:做一个真诚善良的人确实不容易,但为人最基本的是多帮助他人,尽可能的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因为名利对人暂短的一生来说,只是过眼云烟,只有把真诚和善良留给每一位朋友,才会活的充实而自然。随着时间推移,我对鱼老师的了解更多,他的品行是铁铮铮的,他始终履行着骨子里的善良,做到表里如一。
对本土初学写作的人,鱼老师都是以鼓励性地指出他们创作中的不足,遇到对文学有着满腔热忱的年轻作家,即使是他们的稿子达不到发表水平,鱼老师也会默默地帮他们进行修稿。有些稿子都烂出了我的不满和唠叨,可鱼老师拿着稿子笑呵呵地说:编辑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尤其是咱们地方性的刊物,是以培养本土作家为使命的,对于有激情、勤奋的作家,我们有责任去培养他们,他们的稿子能发表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不害怕他们的稿子不好,就害怕他们懒得不写。
于是,遇到上不了墙的“烂稿”,我也不敢多说啥,耐着性子去帮忙修改,改完之后再让鱼老师改。开始在这种改稿过程中,我多少是有点不高兴的,可后来改着改着,才发现这种满腹怨言的修改过程,其实是无形中能提高我的创作和鉴赏水平,练就我在文学创作中扬长避短的能力,对我的创作是有所帮助的。悟出道理,我才明白鱼老师的用心良苦,他不仅仅是在帮那些文笔差的作家,更是在帮我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似繁琐的工作,其实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尤其是文学创作,再烂再拿不出手的稿子,都有作家的情怀、见解、思想、温情等因素在里面,这些因素都是营养品,我应该去吸取,而不是抱怨。孔夫子老人家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等我懂得了鱼老师的用心良苦,再遇到“烂泥扶不上墙”的稿子,也会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帮着修改。有时,达不到鱼老师的满意,但我的用心程度是日月可鉴。鱼老师对我要求越高,我在文学道路上成长越快。
鱼老师不仅教会了我怎么去审稿和改稿,还教会我为人处世。当我处在人生最低谷时,他会鼓励我:人都会经历不同的磨难,只是看你怎样去面对,有时候,苦难也是积累和财富,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走过了,人生就会一片光明。我在出书时,因为经济拘谨,而犹豫不决,就和鱼老师商量,他知道我的难处,但还是支持我出书,这种精神上的支持,真是难能可贵。《升井》的样稿回来,他看后给我提出修改意见,我采取他的意见,《升井》才能漂漂亮亮的面世。
“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今生,能遇到鱼先军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之幸!也是商州文学界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