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丁芳的头像

丁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20
分享

满目青山映碧湖

第一次去青山湖,是到湖里的亲戚家做客。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刚到大坝顶上,便看到亲戚在湖边向我挥手。风带着水的温柔从我的脸颊上拂过,也送来了亲戚热烈的问候。这问候,瞬间吹散了我舟车的疲惫。

坐上亲戚的小木船,听着“吱呀~吱呀”的划桨声,看着远处的青山巍然静立,不由得想到了一句话:山不向我走来,我自向山走去。小木船划开静谧如镜的水面,如同利刃划破丝绸,无声无息,有种晴雯撕扇的奢侈感。

亲戚家在青山湖最里边的一个小山丘上,船行了约一个小时才到。小山丘上只有一座老屋,孤零零的掩映在一片桔林里,露出一角屋檐,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远远看去,满眼的金黄,那是布满山丘的桔林。丰收的剪影落在老屋上上下下,连墙上的斑驳都被遮掩了几分,仿佛是饱经沧桑的老人脸上平添的一抹高原红。

小木船靠岸的声响惊动了屋里的人,一个约三岁的稚儿一步冲了出来,隔着老远便冲着我们兴奋地又叫又跳。这是亲戚的孙子。不大的小人儿看到“天外来人”,兴奋的不知怎么才好,小手小腿激动得不停舞蹈,最后趴在地上原地转起了圈子,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老屋到湖边有十数米落差,几十级石块垒成的台阶,一头连着老屋,一头扎进湖面,动静相宜,见证着光阴的流逝,也放慢了时间的脚步。站在老屋前,看碧波如玥,这一刻,心特别安静,仿佛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也听见别人心里发出雀跃的砰砰声。斑驳的砖墙、嶙峋的山石、乱蓬蓬的茅草,瞬间生动了起来。此刻,一切都那么顺眼,忽如老僧坐禅般,突然开悟:世界如此浩瀚,人间多么值得啊。

住在湖心岛上,宛若世外桃源。进出全靠一叶小舟,日用所需除粮食蔬菜尚能自给自足外,其余生活物资全要从岛外购买。彼时,物资的短缺还是其次,真正让人难受的是与世隔绝的孤寂感。岛上既没有娱乐,也鲜有外人踏足,每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仿佛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

仅仅住了一夜,来时的新鲜感,便消散无踪,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只有亲戚家的小孙子,每天像一个自带马达的陀螺,不停缠着我讲故事,牵着我的手去看他的好朋友——一只看家护院的大白鹅。小孩子的精力旺盛得可怕,他一刻都不离开我,我上茅厕他跟着,我说睡觉他就抱着我的脖子不撒手。被他缠怕了,有心想找个借口避开,可是环顾四周,目之所及,除了水,还是水。

和青山湖的第一次相遇,最大的收获是与小家伙黏黏的感情。离开时,小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我的鼻子酸酸的,眼睛也不由得红了。我再三许诺会很快来看他,给他带好吃好玩的东西,他虽然不大敢相信,却也懂事地收敛了声调,只是噙着泪,抱着他的大白鹅,看着我上船,直到目送我慢慢地远去,他一直不停地挥动着,挥动着他小小的手臂。

此后我又去过一次青山湖,是带朋友一起去的。此时,亲戚一家已搬离了小岛,住进了县城的楼房。而老屋,已被一位回乡创业的年轻老板长期租赁了下来,改建成为集民宿餐饮于一体的观光旅游休憩地。

人说青山湖是鄂东南的“小千岛湖”,我却认为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千岛湖胜在山雄水秀,而青山湖则长在竹翠洞奇。

如果说青山湖是以山为骨,以水为肌,那么这里的竹便是身上的衣。这身衣绿得随性,绿得恰到好处,淡妆浓抹总相宜,有着让人“满血复活”的治愈感,这可真个是一眼万年的绿,能够轻易在大脑光盘里刻录下深刻记忆的绿啊。不光旅人喜欢这环湖漫山的绿,连鸟儿也喜欢这一团团的绿锦,在林间追逐嬉戏,如跳动的音符,又似狂草笔尖滴落的墨点,吸引多少珍稀误入凡间仙境。

如果说青山湖是一位美丽的女子,那大泉洞和青山洞便是她的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看上一眼便会沉沦其中。

大泉洞以钟乳石闻名,洞前有一古树,枝叶婆娑,如亭如盖。相传南宋绍兴年间,李孝廉曾避兵祸于此洞,至今尚有他的“饭和鼠耳蒸来软,羹杂羊蹄味带酸”的残句。洞中有“卷帘迎宾”、“兜肚泉”、“香菌洞”、“水帘洞”、“双猪斗虎”、“盼亲洞”、“狮子口”、“龙宫殿”等奇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青山洞则以险而取胜,洞内有洞,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如复。传说光绪年间,当地有个得道的金和尚也曾欣然规往,结果蜡烛一支接一支已照完三担,亦未达其止境。

初冬时节,机缘巧合,我随市文联采风团队再一次重游青山湖。

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一样的水,但感受却不尽相同。因为现在的青山湖,已然成为享誉省内外的网红打卡地。

比起看风景,我更喜欢探究它背后的故事。乘着拍照的间隙,我找到船老大听他讲古,想从他的讲述中了解一些故事,从而加深我脑海里最深沉的情感记忆。

船老大很健谈,讲起青山湖滔滔不绝侃侃而谈。青山湖67年底动工,73年基本建成,总库容4.48亿立方米,共有500多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珍稀物种众多。当时建设条件非常差,工农齐上阵,风餐露宿,肩挑背扛,最多时有近4万人参加了主坝建设。每天清早五点半,只要起床号一响,整个工地便沸腾起来,到处是飘扬的旗帜,从四面八方向大坝工地集结,浩浩荡荡,充满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革命斗志!

船老大越说越来劲。“在青山湖度过的岁月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放卫星’。命令一下,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不要命地冲。壮劳力一担土有200多斤,女青年也不甘落后,挑着100多斤的担子健步如飞,想的就是多装快跑,早点完成任务”。

船老大的话让我收获了一种比美景更加激情澎湃的情怀,思绪追溯到了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场景,听到了炮声隆隆夯歌嘹亮的和声。我并不认识他们,也触碰不到他们的身影,但我仿佛就在他们之间,因为我的心也在和他们那个年代一起律动。

站在坝顶,我看到的是一幅山水静好、飞鸟翔集的美丽生态画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