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荻苇的头像

荻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09
分享

皖北之旅

 

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举步有益——

这里的所谓“举步”有益,无疑是指旅行、旅游、旅步,即步入行旅之途。

元旦有暇,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南下安徽作一日游。3个孙辈儿事业、学业时间紧抽不出空闲未归,于是我们一家除二女婿忙生意外,2车7人成行。

天晴日暖,艳阳高照。虽数九天气,然和风徐徐,吹面不寒。车子出门向东,沿城外环一路往南,经邱集镇街时已是生意兴隆,人流如织。鸡摊肉铺、薯干橙梨、冰糖葫芦、珠宝玉石……应有尽有,满目琳琅。商店门前街道中赶集人肩摩踵接,冠盖相望,人头攒动,对面分明一棕发碧眼外国小伙。车子挪不动,一如蜗行。都说农村青壮年全涌城里打工去了,十户九空,只剩下孤单老人在家留守,茕茕孑立,倚门颙望……喔,眼下是新年,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毕竟,人气,人气,难得一见的久违了的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农村新年集市景观。

路况不佳,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一处山落。星星散散几户人家,与山那边整齐宏阔的现代化庄园住宅别墅适成对照;不高的小山,而其山巅歇肩式飞檐翘角楼台建筑甚显巍峨。从山顶至山脚一仿天然塑料木质栏杆石级山道蜿蜒而下。路旁是一家民宿。我们寻山坡一片较为开阔地停下车,举首山顶移步朝木质栏杆山道走去。这时,民俗老板招呼着过来,告诉我们车子可向前,沿面前的水泥路盘旋而上可至大半山腰,省得攀爬投足之劳。石阶山道毕竟较陡峭,攀登起来诚属不易,于是我们回头复返车上一路曲折向前。道路逶迤、坡陡,车子徐徐前行,上下晃悠,左右盘旋。一如我们暑假之张北草原天路行,其惊险刺激之状难以言喻,恍若徜徉云端,飘然自得,煞是快乐。

此山为老山。相传清顺治年间丹阳人刘道玄在山顶建玉皇阁、天宝观、老佛爷庙等庙宇,因称老佛爷山,后演变为老山。《泗虹合志》:“山上之石,蟠伏如龙,鳞甲宛然”,故原名蟠龙山。“蟠龙积雪”和阴陵山相传为项羽失道处之“阴陵夜月”,共“隋堤烟柳”等并称为旧虹八景(虹即虹县,唐置,治今泗县)之一。隋堤,又名汴堤,汴水入泗水,堤筑御道,遍植柳。语云“万艘龙舸绿丝间”(唐·皮日休《汴河怀古》),想昔年炀帝南巡九五之尊临幸至此那是一种怎样的壮观呢!

关于蟠龙山得名由来,尚有如下美妙传说:上古西周时期,徐国国君徐偃王游猎至此,为追逐一只獐子遭群狼环伺。蟠龙得报,旋遣赤凤火速驰救。赤凤口吐神火,狼群远遁。徐偃王恍惚中见一小女子救了自己,问左右:“救吾者何许人也?”答曰王母娘娘的贴身丫鬟,后化雾而走。蟠龙和赤凤本仙界下入凡间至此,倚山而居,男耕女织,生活美满。后天庭有知,玉帝让王母娘娘亲率天兵天将凌空捉拿,王母纤手一指,蟠龙和赤凤各渐渐蜷作一团,瞬间化作了两座山。前者九龙盘绕,即“蟠龙山”也称“盘龙山”,后者山形似凤凰,故谓之“凤凰山”。两座山距离很近,长年累月相依相伴,相望相守。

来到山巅,只见危楼高耸,一偌大院落气势恢宏雄伟建筑矗立目前。院门紧闭,门前有一时髦女子在门前做简单廉价首饰、床单毛巾等日用杂品摆卖,举止神态嫣然。我们从左面旁门入。走进院子,驻足四望,主楼三层,左右前方各有一辅楼,门楼两层,造型与辅楼分布相同,恰成对称。院内所有楼门皆紧闭,室内空无一物,原来此竟为烂尾楼。楼内装修用粉墙桶毛刷等工具凌乱一地,有煞风景。后来方才知道,此为该县屏山镇蟠龙山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015年通过文旅招商引进的总投资上亿元重点工程,不日破土动工,至今近10年未能建成告峻,遗憾。

院子呈开放式,院内、外可自由信步,周围大自然人文美景尽收眼底。凭栏远眺,华东大平原一望无垠。今年暖冬,数九不见雪,万亩平畴绿意盎然,远处的村落民居坐落其间,宛然一巨幅雄浑壮阔的绚美画卷,令人心旷神怡。大家相约下山,司机开车,余等则顺塑料木栏杆山道层层石级踽步而行。每有美景佳境,辄呼应分享。这边危树鸟巢,有一只喜鹊踱步窝边,腹白丶乌黑的尾巴,转瞬尾巴不见又露出了小小的脑袋,声声滴啭,与近旁另一棵树上啁啾着的黧灰山雀似有应和。面前古树干,3、4米高,光秃秃浑然一干,无枝桠,颜色灰白、苍黑斑驳,仿佛化石般兀立,经年不倒,殊让人不可思议。旁边山坡荆榛丛中出现两间古石屋,层层叠叠薄石块垒成,有门有窗,绿苔遍布,青藤参差,而空间又十分逼仄。想来应该是颇有些年头了吧,主人肯定已不复在,而其后人如今又辗转去了哪里?

下山驱车往街上,顺道取泗州书画院。本想一览这里的该院名家艺术风采,奈何院门也然紧闭。书画院坐落处环境风光旖旎雅致。左侧为湿地,丛丛蒲苇在轻风中摇曳,不大的水塘凫儿振翅翩飞,小桥清流、亭台曲榭、红枫绿杨,错落有致,赏心悦目。右边即泗州书画院和中国石文化博物馆。蓝天之下,碧水、灵石、名墨,尽显雅趣,相得益彰。厅堂石、山水石、小品石,天成瑰宝,钟灵毓秀,掌上烟云,石文化园异彩纷呈的奇石文化早就闻名遐迩。只是很扫兴:当车子抵达门前广场时大家方才获知近期已闭馆,遂顿感失落。看来,地方文旅经济开发建设与运营来日方长,我们尚有好多的工作要做。

时间近正午,我们选一家特色酒馆就餐——忠义堂。馆厅呈筒式,进门入厅道路两旁分列餐桌座椅,俨然梁山泊108条好汉英雄排座次。整个馆堂一律梁山水泊环境布置、肖像写真,形神逼似,生龙活虎,人物各具嘴脸,给客人别一番凛然感受。大家鱼贯而入。包间内堂中四壁画作呼之欲出梁山好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出神入化,惟妙惟肖;蓑衣式样一件解珍解宝猎户行头挂在墙上,旁边斗笠、粗布褡裢,好像英雄刚好归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标语格外醒目,此似乎与我们有点儿不搭,只是点了“水浒缸盆鱼”,其实说是鱼而内容诸多牛肉片、鹌鹑蛋、金针菇等端的为火锅大杂烩,味道极佳,外加羊肉鸡翅烤串。饭后往灵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车行不久,前方见一处园林式建筑,赭黄色行书体字“中国灵璧奇石文化园”门牌赫然在望。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典型徽派建筑,园内亭台楼阁、回廊曲桥、奇花名木相映成趣。走进展厅,各式造型灵璧奇石扑面而来,一一跃入眼帘,久仰灵璧石,今日果得以一饱眼福:如鹰飞,似虎跃,若卧龙,千姿百态,神奇多姿,寓动与静,意蕴丰赡;其月满西楼、江山多娇、火麒麟、凤求凰等“天下第一石”稀珍名品直令人叹为观止。浩瀚环宇,灵璧石乃天地间独具神韵最为奇妙的混沌造化之物。据介绍,灵璧石又名磬石,产于灵璧县浮磐山,作为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战国时期以降就已作为贡品了。其漆黑如墨,兼灰黑、浅灰、赭绿诸色。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更奇的是击之灵璧石做的磐,“声如青铜色碧玉”(宋·戴复古《灵壁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目前故宫、孔庙收藏的编磬均来自灵璧。

天色向晚,际空淡淡霞霭,我们从石文化园出来直奔钟馗文化园景区。钟馗,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乃正义、正气的化身。钟馗文化是由远古“大傩之仪”衍化而来,属于道教文化,其主旨是驱鬼辟邪,祈祥纳福。灵璧县为钟馗故里,钟馗画是中国民间绘画艺术的瑰宝,饮誉天下。灵璧是楚汉相争古战场,虞姬、奇石、钟馗画,号称“灵璧三绝”。钟馗文化园从南到北一条中轴线贯穿,仿古建筑,三道牌坊,大门主牌坊题额:浩然正气。进门不远迎面是一座复式桥梁,称“三界桥”。桥头标识文字云:据说,当年钟馗回乡厚葬,天降大雨,雨后彩虹横亘小花山上空,终日不散,后化成三座拱桥,横卧玉带河上,钟馗魂灵通过三座桥来往于天庭、地府、人间(天、地、人)三界,故名三界桥。过桥上一平台,经第二道牌坊,举首眺望山尖凌空巨塔,十分震撼。此即馗风塔,是为四角方塔,高七层,立于花山之巅,耸入云端,凛凛威风,乃该园地标性建筑。

正当我们沉浸在古朴古趣、古韵传统钟馗文化中,久久盘桓于眼前胜境而流连忘返时,该园管理人员告知闭园时间到了。出了园门,只见远近的街灯次第亮了,时候果然已不早,遂于频频回首中上车打道回府。皖北之行暂画一句号,而今天的旅游见闻却久久萦系于内:蟠龙山的美丽传说、泗州书画院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风雅、灵璧石的神韵、钟馗文化的历史渊源,无不让人刮目相看,眼界大开,尤思绪万千。语曰: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独特的,独具魅力和无可复制的。优秀的文化是娱心悦目的、让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净化并提升的、珍贵的,和无价的……

旅行有益,可以愉身心、广见识、养性情,于人生裨益大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