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看励志电影《枊青》有感
杂 文 作者:党眉清
在建党百年到来之际,2021年6月24年下午。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文化局、眉县文化馆组织县文化界同仁,在眉县天龙影院观看了电影《枊青》。我县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书画协会、楹联协会、舞蹈协会、传统文化协会等文化艺术团体:县政协老干部原政协主席卢文远、眉县作协胡云波主席及杨烨琼副主席、县文化馆馆长祁丹、县电视台副台长严文团部分文化团体领导干部会员代表,共约三十多人加了此次观影活动。眉县文化艺术界电影专场在放影前,县文化馆祁丹馆长作了简短讲话。
“《枊青》是文化艺术界值得铭记,是写进党史的。也是现在、今后和将来我们文化艺术界学习的榜样。这部电影观影之后,大家在以后创作当中以枊青为楷模,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作品。为眉县的发展贡献各自聪明才智。助力眉县撤县设市新进程,全面提升我县软实力。”
我在手机上电影看多了,电影院看电影那种扑面而来,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人相当震撼。电影场景布局丰满、色调着笔于喜庆丰收的黄色基调为底色。人物形象、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被大作家柳青用锋利的笔、精湛的写作技艺,精雕细琢,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将农村人的质朴粗旷、豪迈随意、直来直往、单刀直入豪爽的性格塑造的入木三分。
电影院看电影,那种巨大的视角盛宴极其让人兴奋,让血管里的血流速加快,心情变的格外愉悦欢快。有种坐过山车穿时空隧道的冲动与刺激,有种冲浪的心潮澎湃与惊喜。大幕里,山清水秀、原生态、纯天然的庄稼欣欣向荣、丰收在望,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成熟庄稼的芬芳。看到这不由得使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由于场景太逼真,让人有种想钻进银幕与剧中人物紧紧握手、深情拥抱的冲动都有。农村广袤田野,沉甸甸、颗粒饱满庄稼如地毯般平铺在那,一直平铺到远处蜿蜒山脚下。远处青翠欲滴的山恋,更加拉近了观众与剧中场景的距离。立体的音箱浑厚、逼真的音响,每句台词将我们环绕包裹,那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同剧中的演员在与我们手拉手促膝交谈。一棵充满诗情画意的古树凝炼剧场布景焦点。系铃铛的绳子如杨枊在风中摇摆,而那口大树上的铃铛宛如古寺庙里的大钟,成为皇甫村向村民发布号令的号角。看到老一辈先祖们为了吃饱肚子,说着最解馋、最地道的农村话,穿着粗布衣,席地而坐,有事没事围成一圈在古树下抱团聊天。那种穿越时代新旧对比,将农村人最讲实际,来不得半点套路,最质朴的形貌囫囵个搬上银幕。
而剧中所讲述的是,我国在解放初期人们缺衣少食,急于摆脱贫穷、急于发家致富大背景下。面对缺少劳力、缺少劳动工俱,缺少牲口种种困难下,人们想到了大雁迁移排成行“团队的力量”。组建合作社,其目地是强扶弱、富帮穷,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终由于人心涣散,各打各如意算盘,大锅饭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衔接部分。
1978年一代伟人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和措施,可总结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枊青生命的脉博却在那年的1978年6月13日停止跳动。令人更加惊奇的是故事主人公“梁生宝”————王家斌,在枊青 “走后”12年后同月同日,于1990年6月13日跟着老枊去了永无归路的天堂。的确,一对好兄弟顺应了天意,“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月同日死!”其实不难看出,主人公“梁生宝”就是枊青心目中的“粮生宝”,在以粮为纲的年代,粮食就是个宝贝疙瘩。
我又在想,若枊青能像大作家马识途能活到104岁、大作家巴金老师能活到100岁。能亲眼见证香港、澳门回归,经受改革开放强劲东风吹醒沉睡大地宏大场景的沐浴。那么他的笔尖所撰写的下部《创业史》,定然会是另番:人们欢天喜地,社会改头换面,祖国繁荣强盛、开元盛世、万马奔腾、龙腾虎跃的喜人景像。
走出影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枊青的形像:光着头、一又眼睛深邃而又善良,穿着对襟棉袄,一副庄稼汉打扮。枊青所说的话:“写小说真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的是生活,一头挑的是技巧。”他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还深入生活,不放过任何细节,尽量还原生活的真实。
矮瘦的身材,黧黑的脸膛,和关中农民一样着装。剃光了头,冬天戴毡帽,夏天戴草帽。他穿着最朴实的粗布衣,中式大裆裤,纳底布鞋。这样的作家,身上根本看不到他就是《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并且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样的作家,怎能不让人敬佩?怎能不让人永远深切怀念呢?
而他所说的每句话,都点燃了我创作激情。他所做的每件事情让我五体投地,拜服在他脚下。他在生活极度贫穷,喝稀面汤、稀菜汤艰难度日同时,却将大额稿费一分不留捐给了集体。这份大无私奉献精神,让在场观众个个心灵得以洗涤升华。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翻箱倒柜,查阅我以前笔记,他许许多多镜头外的故事更使让我感动的潸然泪下。
枊青采风体验生活的皇甫村,是因为以前黄埔军校七分校在那而得名。当年为写《创业史》,为了描写当地农妇骂人的逼真神态,他站在崖上端了将一盆水倒在人家晾晒的被子上。农妇骂他时,他就拿个本子蹲在旁边观察记录。后来被农妇认出,说明了情况并赔了一床新被子。还有一次,村里几个老太婆出门走亲戚,手里提着礼盒,枊青快步上前挡住老太婆要打开看,还被人痛骂一顿。一位作家入木三分的描写,是痛下苦功深入实际、毫发必辨、用对文学艺术的赤诚,饱蘸笔墨方能写出绝世精品。这如同狄仁杰、包青天传世精英侦探人物,巧断天下疑案。唯有深入一线,用洞察秋豪眼光审视最初的案发现场,所有的疑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正应证了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深入实际,就没有发言权。”
著名作家路遥曾动情地说:“枊青是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真正教父。”1991年《平凡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奖,路遥一个人来到皇甫村枊青墓地,跪下满含热泪连叩六个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谈到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时。特别提到枊青,并对他深入到农民群众中云,同群众打成一片的生活实践与创作追求给予高度评价。习总书记指出: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活灵活现。只有脱下作家外衣,“去作家化”的平民化包裹自己,融入火热的生活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修养,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传世力作。
我通过这部影片,深深感受到人民作家枊青对文学、对土地,对社会主义建设那份赤诚火热的深情厚谊。“人这一辈子,不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堆废铜烂铁。”“人这一辈子,要走的路很长,但紧要的地方,仅需几步。”这些时常在文学作品反复转载出现的名句,终于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它们出处和源头。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创业史》。
1953 年正式开始撰写《创业史》第一部.《创业史》的四部曲创作计划未能如愿完成。《创业史·第一部》(该小说最早在《延河》1959年第4—11期上连载)、《创业史·第二部下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6月)。《柳青》电影是由田波执导,成泰燊领衔主演,丹琳、师清峰、韩帅、卢学习、唐伟鹏、费伟妮、张广城、王建国主演的人物传记励志电影,于2021年5月21日在全国公映 。是以红色经典、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合作社为主线、大背景,是部建党百年献礼的力透纸背的一部老革命、老党员一心为人民、忠心为党的传世力作。 。
在我上学时,是通过《梁生宝买稻种》这篇优秀佳作,知道了大作家枊青。当电影中提到梁生宝来我们眉县买稻种,让我们在场所有观看电影的眉县同志十分感动、无比自豪,顿时雷鸣般的掌声充溢了整个影视大厅。
梁生宝来眉县买稻种,给做为眉县人的我注入了兴奋剂。梁生宝买稻种的眉县斜峪关村的水稻自古就非常有名。根据《眉县志》记载,眉县当地积谷寺的稻田多为淹淤型黄泥田,水也是斜峪关山上流下雪水,是上源头的头道水浇灌,山上大量腐烂果木及山体表面丰富矿物质的营养全部浸入稻田。而山泉水常年低温,夏日里水也像加了冰块一样冰凉。加之山口风力较强、昼夜温差较大,利于水稻生长发育。所产的大米米粒较长、米质较硬,颜色洁白、清亮,蛋白质含量高,口感爽口,米香浓郁。曾被定为皇家贡米运送朝廷。低温下生长植物,质地非常紧实、卓越,如东北松、红鳟鱼一样都是同类中的精品,这就是该地所产大米成为皇家贡品大米,特有的高贵品质真正原因所在。
史料记载,隋唐两朝,斜峪关的大米作为贡品运送皇室。朝廷在此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官员,负责将大米由陆路转水路运至长安。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朝廷又开辟斜谷水道,方便漕运大米。据当地老一辈人讲,斜峪关当年还建造大型造船厂,方便转运谷米。当地还有传说,清末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途经陕西,眉县籍户部主事王步瀛调运家乡斜峪关的大米为其膳用。慈禧吃后大加赞赏,便将此地的大米定为贡米。正因为此,关中百姓纷纷以小麦、玉米、豆类来斜峪关换大米,还有的百姓直接用钱买大米或稻种。
《枊青》这部电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作家柳青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条件,在贫穷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陕西长安皇甫村扎根14年,并创作出经典长篇小说《创业史》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的故事
我从这部电影的横切段面上剖析,并深深感受到新中国从解放初期的一穷二白,缺衣少食,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四十三年来。中国十几亿人民高举“人定胜天”伟大旗织,历经不屈不挠共同努力。今天我们不仅丰衣足食,而且国力强盛,军力威武,科技、文化各个领域位列世界前沿。国家系列脱贫攻坚、安居工程、利国惠民各项利民政策,如雨后春笋帮扶更多的人们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更难得可贵的是,在世界各地新冠施虐,死亡人数不断飙升同时,我国却对“新冠”严防死守、将其封杀在萌芽状态。在国外几十万元一针难求情况下,祖国却不计成本免费为民众打疫苗。这充分体现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强大。祖国的五星红旗永远迎风飘扬在这个地球最顶端,彰显出中国在这个星球上无法撼动霸主地位。这一切的一切,是因为有枊青、王进喜他们浴血历战,不求回报,忘我的奉献精神的代代传承,才使我们祖国变得日益强大富有。
在建党百年来临之际,这部史诗级的电影以枊青为创作《创业史》为主线及写作个人思想所想的前因后果的展演,成为建党百年最好、最厚重的献礼。鼓舞和励志了一代代华夏儿女,鼓舞激励我们文学艺术界同仁们,奋发图强,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祖国永远太平盛世撰写不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