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爱粮日。粮食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呼吁人们重视粮食安全,在全社会倡导爱粮节粮良好风尚,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懂得进退,才能成就人生;懂得取舍,才能淡定从容;懂得知足,才能怡养性情;懂得感恩,才能浸润心境。感恩是一种心态,如同口渴时,一杯清泉,甘甜解渴、清香润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并欣赏高贵情操。人们对粮食的口舌之欢,是人们无法逾越壕沟,说起美食,我对端午节的粽子是情有独忠。
无论是百节之首的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以及还是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古人智慧无不令人折服,一元初始的春节除外,其余三个节都与“五”紧密相粘。其意都有“吾”( 吾便是我的意思。)中国传统节日竟然是,把大自然四季轮回端上餐桌。然而,人世间最清晰、最感动人,最包桨历史的,莫过于星辰四季、烟火人间。灶上茶烫饭香,堂前人丁兴旺,这些却在国人心目中统称“烟火味”。人类无疑是大地的主人,然而却难逃肠胃的奴役。
端午节,这个流淌了二千多年的节日。每每回想起,嘴角总是泛起甜滋滋的蜂蜜粽子的味道。我记得,儿时的端午节,总要和夏收撞个满怀。记忆中儿时老家的端午吃粽子,如同野战部队执行任务时吃压缩饼干。无论在碾麦场碾麦,还是割麦子、点玉米,把端午节特有的粽子当做充饥食材,充当执行抢收任务的军粮。从没有四品八稳的细嚼慢咽端午粽子的味道。
六月的天,格外蔚蓝,白云如棉、满眼皆绿。在端午的空气里,弥漫着粽子的香甜和艾叶的芬芳。儿时我一想到粽子,就像猫闻到鱼腥、狗看见了猪棒骨,曾经的过往诱惑着口水,使我倍加迷恋端午这个馋人的节日。
母亲离世早,儿时父亲竟扮演了多重角生。既要赚钱养家糊口,又要掌勺后厨。人到了一定岁数却对儿时记忆尤新,每每端午节,父亲总要包上些粽子。做为泥瓦工的父亲裤脚处水泥点点清晰可见,工地上干活后衣服上布满白灰、沙石的残渣余孽。一边包,一边还惦记着工地进度和自己活路,很少有心思和家人谈笑,生活重荷早已收割了他全部欢声笑语。
父亲包的粽子棱角分明、三角形的立体感很强。粽子它积淀了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那份国人心目中的厚重由来以久。粽子裹着爱国诗人屈原爱国之心,《离骚》《天问》《九歌》这是对文化人的彰显。粽子是伍子胥,一双忠良之眼,是对忠良最好祭拜。
粽子留在记忆深处,曾经的过往已人事物非。中国传统节日总要与美食捆绑出售博得人心的亲赖。名为过节,实为对惜日清汤寡水的肠胃,如同大战在前的军火库来场大规模的补仓。对平淡无奇,索然无味,日复年往,单调的日常生活,平添几分忙碌与乐趣。节日的美食经舌尖与唇齿搅拌,多味的人生,如烙画般每每回忆,总是唇齿留香,舌根生津。
包裹粽子的是芦苇叶子,是生长在眉县渭河岸边泥沙浅滩处野生芦苇,如成熟后高梁般枝繁叶茂长势喜人。长在六月天的芦苇,经渭河水的滋润和保养,更是发育的格外丰满俊俏。叶片也是宽大仁慈,只要夏风来勾引,便牵起风的手在这荒郊野外,随风随心所欲扭摆了起来。风抚摸芦苇时,它便“哗哗”相互碰撞窃窃私语。叶片宽厚像裤带面,又像庙会时,庙门前挂了一排红灿灿平安带,又像腊肠一样成串吊在那。
我们将芦苇采撷回家,撒上盐用清水清洗,晾干水份。父亲教我们将芦苇卷成下尖上大的圆桶,既像火炬牌冰其凌样子,又像圣诞老人帽子样子。浸泡一夜糥米、和其它食材,加入圆桶如同给土枪装散弹,填充完还要用木棍捣实,将其包成三角形,将细绳一头咬在嘴中,另一头将其捆绑牢靠。儿时包粽子,父亲总要将糯米大枣、各类干果提前泡发。加入核桃仁、花生仁,若包裹时给其中少滴几滴熟菜籽油,打开时才不至于粘连。
粽子蒸熟出锅后,会有一股淡淡芦苇叶子的清香扑鼻而来,打开芦苇叶,晶莹剔透的糯米团黏软可口,我总喜欢放凉了吃。色淡味香,每每此时我竟变成了《西游记》中八戒吃人生果的憨样,囫囵吞枣、狼吞虎咽,没点修养和家常礼仪。
吃粽子想着甜美的故事,送粽子把节日祝福,将对亲人朋友思念的暖流逐一传递。让亲情、友情在节日里凝结成爱的结晶,把浓浓的亲情寄托。粽子已经不是一种吃食,它蕴含了更深广的文化底蕴。
粽叶裹千味,
情断汩罗江。
怀念屈原冤,
端阳一壶酒。
午后醉梦香,
安得忠心在。
吉时赛龙舟,
祥和米粽香。
艾叶插大门,
出门望麦黄。
随着年龄递增,为养家糊口进城务工。随着自己对阅历的不断采摘,才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端午主打拳头产品,便是粽子。节日的粽子不仅是一日三餐之外的犒赏,也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养护。端午节有“晚辈送长辈”的习俗。粘牙、甜蜜的粽子也是让亲情、友情、爱情,人世间一切情感得以汇集,让爱的滋味在此如三峡大坝一样,让爱天设地造般在此拦腰截流,堆积成一片爱的汪洋。探寻端午的味道,顺着粽子飘香的足迹,唯有盘中微微发黄的粽叶,引透着我的胃蕾,使人折服于粽子甜味之中。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记忆中的端午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长大后,越来越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和家人其乐融融,包粽子越显的难以完成。端午,总少不了粽子的存在,软软糯糯、香甜无比。芦苇叶子包裹着糯米和馅料散发出阵阵清香,总是无法驱离。
家常的味道往往秉持原生态、节俭的原则,化腐朽为神奇。上了蒸锅的粽子,被重新唤醒五谷的淳香。丰富的味道裹挟着糯米奇特的清香,含蓄厚重的浓烈的蜂蜜味,散发出醉人浓郁的甜。还有芦荟叶的清新,在蒸汽里将灶房充溢外泄。将一夜浸泡的糯米,在热汽熏哈下,浓郁丰富矿物质,以及花生粒、大枣、葡萄干,在舒展着筋骨,迸发出蓄谋已久食材固有的香甜。
阴历五月初五,似乎端午节总要与甜味相粘。儿时的歌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叶插在大门上,出门望见麦子黄。”
端午时节,我对所有味道做了归类。苦味是成人专爱,无论茶、咖啡都是静品细咂中才出的香味。持别是茶,我几乎爱的死去活来。喝茶是解渴,真正的品茶,是烫嘴的头道茶,那茶的芬芳与苦巧秒结合,特别浓郁。苦味是独处静坐时,最好的陪伴。让人清醒,让人思绪得以沉淀。酸味是孕妇专爱,又与黄调、黄段子勾结在一起,才有了酸话,吃醋之说。咸鲜的味道为大众五谷的味道,为平常家的烟火味。而麻辣味是湿气过重,山重林密的如四川、湖南有食辣习俗,无伦三国诸葛亮、还是解放年代毛主席进入热带雨林地貌,因湿热要用辛辣吃干辣椒来驱出湿气。东北、陕北人也是寒冷才大碗喝酒,其目地为驱寒。而甜味,是所有味道的首领,是所有味道的主心骨。无论是从刚出生的婴儿,还是到生命快走到头的老人,甜味被所有人类喜爱。春节杂揉的各种口味。元宵节,元宵是甜的,醪糟汤也是甜的。中秋节,月饼以甜味具多。端午节,又是以甜味做为节日美食底色味,帮衬出许多人间至极美味。粽子、油糕、没有糖的包裹,节日便如同白开水般清淡、索然无味。
在风味星球上, “甜味”吸引人们直探险境。国外尼泊尔及我国原始丛林中生活的人们,攀爬数十丈高的大树或陡峭山岩上采集野蜂蜜。他们经受着生与死考验,只为获取对甜味的眷恋。甜味,穿过舌尖,给全身心传递着愉悦的信号。这种味道它藏身大千世界,也牵动着滋味江湖。我们在日常点滴甜味的欢愉中,缥缈世事中与甜一次又一次喜相逢。置身险境,只为获取甜蜜的套餐。
人类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又难逃肠胃的奴役。为此奔波忙碌一生。大自然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适时的更换四季套装,不断循环展演四季章节。我们所吃的任何食物无法脱离脚下土地、海洋、湖泊。端午节里的粽子,以及在我们眉县餐饮市场最东头,大个子那,买些起层、酥脆的油糕。咬一口,酥皮在口腔塌陷的刹那间,浓郁的甜顿时弥漫全身。那些过往的岁月与美好记忆共同聚拢成 一个名字,我们统称为“人间烟火味”。无论中式甜点、端午节粽子的春风化雨,还是西方西餐对甜的惬意恩仇,莫不如此。
糖给甜食注入灵魂,进入烹与调的江湖,它在众多的食材上一试身手。节日的味道,才会让舌尖生津,让爱团聚,让节日的回忆一生相伴。端午的甜食,无论餐厅后厨还是乡间灶头,复合调味是大厨看家本领。从冷盘到热炒,糖都不动声色隐匿其间。端午节里,油糕油脂尽显表皮。清甜的蜂蜜服贴的瘫软在糯米上,又沙又糯的口感,和柔顺的酣甜和而为一。糖已化成酣甜无需显山露水,这独特的味道却成为端午时节霸主之味。人们用繁琐之序保留季节味道,有了甜味的相佐,给味蕾注入兴奋剂。杯盘皆尽,主客言欢,直至舌根泛起牵魂扯肺的怦然心动。
甜味老少皆是宜,无年龄、无性别、无国界之分。端午节粽子以甜的身姿笼络了所有的人心。粽子蜂蜜般的清甜,油糕的香甜直达心底,唇齿间仰仗岁月洗礼而变的丰润多滋多味,更加勾魂,惹人心醉。人们平日里归顺生活百般调戏,节日里臣服于味蕾和肠胃的万般挑剔。节日的美食在牙齿切割下,才找回人我们活着意义。
环球世界美食,美食边界逐渐模糊。地球上多元的风土人情,节日的美味佳肴依旧定时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以古老的方式静默的力量,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中,辨认节日美食特殊的意义。节日便是对过往生活最好的祭奠。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天下所有节日无一例外,全被美食包揽所有褒奖。节日美食诱惑舌尖欢愉,调和着人间烟火初始的味道。美食对人们而言,适时而动,应季取材,食而有序在万物萌动季节收获着大自然馈赠。、
端午时艾叶的清香、糯米的黏连,粽子的甘甜,佐以艾叶的芬芳。蘸上清纯洁净的槐花蜂蜜,满口都是春天的味道。引以为傲的粽子,肉质粉嫩,娇润欲滴,无需烹饪,只需简单蒸煮,保留原始滋味,逼发出原滋原味,五谷的素颜之味。人们在节日享用美食,闭眼轻咬,用一个字形容梦幻般滋味,只用一个字“飘”。
不是每一颗粽子都会有家的味道,唯独老家纯手工和家人和爹娘一起包成的粽子,才有家的味道。如今超市天天热卖粽子,再吃也是一个味。粽叶再厚,包裹再多,也无法封锁住人们对美食渴求与向往。
粽子无论甜与咸,荤与素,其实一家人团圆的欢声笑语才是端午最好回忆,最好的味道。才是令人每每想起垂涎三尺、念念不忘的味道。
粽子的口味演变的繁多离谱,千奇百怪,但对节日的思念却只有一种,殊途同归,如出一辙。对人间烟火,对家的眷恋,对亲人期盼祝愿,是不谋而合的。
打开节日的方式各有不同,但解绑的心情却是相同的。俗语称之为“九九归一,殊途同归。”。西方的神讲“仁爱”,东方的佛讲“慈悲”,叫法不同,但其精髓归根结底却都是劝善教化人们要以爱博爱。同样,过的节日不同,节日美食的口味也许不尽相同,但其目地为粘连逐渐生疏、飘泊孤独的心。让人间所有的爱在此合拢,将亲情和风细雨般植入每个人的心涧。再简单的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人生的许多记忆中的味道是无法炮制、无法克隆、无法替代,记忆中的味道如同越王剑、如同兰亭序,被亲人在哀乐中统统卷走,带到漂缥另一个王国成为绝版。在这盗版猖獗的当今社会,首创原版,原生态的味道,却只能在梦里与其相见。
端午节的粽子含蓄内敛,而不善张扬。没有繁琐烹饪,也没有磅礴气势,也没有宏大场景衬托,一切平缓而舒坦,但在劳动人民心目中,它却是上好的耐饥至渴上等食材。在节日里却风味万千,魂牵梦绕。寄存在记忆深处,如股神巴菲特所持有的股票只涨不跌。每每端午,各家各户为节日喜庆而忙碌。端午节,流淌出的是地地道道的故乡情,而那勾魂的粽子的香甜与可口,却是古老的二千多年来对传统节日端午的最好祭奠。
生活是晨起暮落,日子是柴米油盐酱茶。我们都是凡胎肉体,食人间烟火,而人间烟火却是在日常锁事中,和一家人其乐融共享人间至味美食。时光匆匆,我们终将看淡一切,咽下所有委屈,磨平一生棱角,会和自己和解。终将会感恩一切的路过,感恩一生陪伴,感恩被你吞咽的美食,伴你长大成人,陪你加持凌云之志勇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