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时光的双眸,看不尽风飘雨摇却又沉香厚重的历史。
衢州,在车马的丝竹岁月里一步步走来。夏商属百越,春秋为姑篾,战国时归楚,秦王政于吴越之地置会稽郡……孕育着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一千八百多年的文礼风骨。衢州,在历史的长河中光芒熠熠、灿烂生辉,纯粹的历史文化名城,盛名千古。
衢州,是儒学文化在江南的传播中心和集大成者,文脉绵延流长。儒风浩荡、人才辈出,“靖康之难,大宗南下”。南宋建炎三年,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端友率大宗及近支迎驾南渡。宋高宗感其“扈从之劳”赐家于衢。建立孔氏家庙,素称“南宗”,被孔氏后人拜称“第二圣地”。自此,“东南阙里”名示天下。
南孔圣地,青史灿灿;三衢之地,四海相望;浙闽赣皖,物资集散;四省通衢,五路总头。时光如椽的大笔,摹画三衢华章。在浅墨清韵间,挥洒出的是秀水灵山、耕读勤业;那留白空灵处,是南孔儒风、文礼传承,是海纳百川、和合共生。
水亭街的三街七巷,藏隐着太多的衢州元素。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上爬满藤草青萝,沿街屋舍店家的粉墙黛瓦、木门雕窗,不知镂刻下了多少古城的绵长记忆,最完整、最体现着古城的神韵和风貌。漫步秦砖汉瓦间,都是浓的化不开的历史味道。
一条须江日夜奔流,自南向北穿城而过。自带滤镜,森系感满满。而枫溪水则自北向南、默默流淌了千年,山水秘境。这里生活着142种姓氏的居民,使用着13种方言,是国内唯一有百家姓氏的古镇。徽式的马头墙、闽式风格的土墙门落、江浙流派的屋脊里厅……交织着闽、浙、赣三省建筑风格。上了年纪的老砖墙总有一些颓然的破损,虽少了江南古镇的秀美矫情,却见证了过往的繁华和历史沉淀的苍凉。
省际交界处,多美食天堂。衢州更是如此。衢州的每条街、每条巷、每家小餐馆,以“三头一掌”(兔头、鱼头、鸭头和鸭掌)支撑着门面。鸭头尤甚。那是衢州的标记和牌子。颠覆了世人的味觉,“骨肉”瞬间分离,浓郁的酱汁,后劲上头,是辣、是鲜,是一个“爽”。“一座衢州城,半城烤饼香。”刚出炉的烤饼,外皮松脆带着葱香,撕开后,满眼的肉馅混着辣椒和肉汁缓缓流出,松脆的外皮,结合肥而不腻的五花肉,肉葱香、干菜香四溢,吃完后,整个口腔都还在回味。
很多人说浙西的衢州“很不浙江”,这里没有“面朝大海”,也看不到平原辽阔,更是远离了“包邮区”。境内群山起伏、奇峰林立,一派西南山地风光,再加上衢州人淡然的处事态度,因此又有人称衢州是“浙江小成都”。迷人的山峦和溪涧,宁静的乡野和田园,随意地一走一停都能被时光定格成最诗意的风景。
衢州,因山得名,因水而兴。仙霞岭山脉、怀玉山脉、千里岗山脉将衢州三面合抱,常山江、江山江、乌溪江等九条江在城中汇聚一体。
衢州,名副其实的有礼之城。一座“车让人”的城市、一座“烟头不落地”的城市、一座“自觉排队”的城市、一座“使用公筷公勺”的城市、一座“行作揖礼”的城市、一座“不随地吐痰”的城市、一座“没有牛皮癣”的城市、一座“拆墙透绿”的城市……初与君相识,犹如故人归。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