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下午,没有风,温度适宜。阳光透过暗灰色的玻璃窗投射到室内地面上,带着模糊的轮廓,醉眼惺忪。从昨天深夜读完《我的名字叫红》以后,我的大脑也像这阳光一样,一直处于恍惚的状态,或许不仅仅是因为熬夜的缘故。我甚至认为这是奥尔罕·帕慕克的写作方式所导致的,别的作家致力于把潜意识表面化,而他的文字表面不动神色,却能够调动起人的潜意识——就如同民间巫术所说的具备让人失魂落魄的魔力,让你感到精神虚弱,疑神疑鬼,不免纠缠于梦魇。
对土耳其文学我知之甚少,虽然这本书1998年就蜚声于国际。现在看来,它的得名不会是因为局限在叙述的手法的多样性,比如万物都会说话和拥有智慧;也不会是因为局限在民族性或宗教方面,如果仅仅如此亦不会得到西方世界的赞誉;更不会是因为叙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从而因为文学的陌生化原则得以“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凭我恍惚的经验看来,这本书通向了一个幽暗的精神深处,开启了心中的恐惧体验。就在昨夜我合上书本后,久久未能入睡,而在后来的半失眠状态中,又在一个个梦境当中不断醒来,仿佛曾经也是书中的一个叙述者不断经历在街巷中的行走、手掌一遍遍在画纸上摩挲、眼睛中充满了血色——也就是那种神秘的“红”。而这些梦境又被凌晨附近隧道里飙车的发动机轰鸣声给撕裂成了碎片。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会觉得房间里有人在走动,悄无声息而又形态逼真。这让我找到了童年时夜间听民间神话的感觉,越是感到毛骨悚然越是情不自禁受其诱惑,胆战心惊地期待接下来的更为惊悚的一幕。而后呢?失眠,面对自己的孤独。
其实奥尔罕·帕慕克的叙述虽然故意制造的繁复,但细节上营造的气氛尚不至于荒唐和恐怖,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也就是关于恐惧的潜意识被开启的感觉,我想,除了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外,当然也包括了人类千万年来积累的关于自然认知和生存本能的下意识。虽然这本书向我敞开了另一个文学世界,但他似乎没有利用异域风情来吸引读者的企图,譬如去描述繁琐的宗教仪式仪轨,反而通过贪财的阿訇以及充满私欲的大师来揶揄世俗的现实;也没有去描写因为爱情而大脑短路或者单纯如一泓清泉的样板式女性,反而很现实地叙述了谢库瑞的私心和护犊子的天性、艾斯特的狡猾和市侩等等,无论是依附还是独立,其实都是每个女人的生存技能;更没有像《追风筝的人》那样去哀恸娈童带来的社会创伤从而取得题材的正义乃至轰动效应,反而讲述了某些因为旁门信仰或者私淑关系而产生的秘而不宣的社会现实,在其他文化和民族看来是匪夷所思,从他们本体(文化传统或其他)看来却是自然正常;更没有一味地为了赞颂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添油加醋力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反而是通过封存在黑暗库房深处的那些被掠夺的书籍侧面反应了“艺术当随时代”的必然乃至因此产生的奇迹、演变和辉煌、悲怆。在语言的深处,你会听到历史老人无奈的一声叹息,悠长而又空洞——正如在第一章中,作者先让死人发言,就是为了强调“我出生前就已经有着无穷的时间,我死后仍然是无穷无尽的时间。”所以死亡并不是恐惧的诱因,相反我们惧怕的是活着的时候和众多的“活着的”死亡共存。
《我的名字叫红》这本书写得很扎实,令人不禁联想到细密画大师们的严谨态度,不厌其烦地描述同一件琐碎的事物,不厌其烦地从描写中表现意义和寄托,不厌其烦地在隐秘的角落留下线索。这种不厌其烦,或许就有赖于作者从小就进行过的绘画训练——帕慕克6岁起就开始学画画,尤其是钟情于伊斯兰世界的古典绘画。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对伊斯兰绘画历史以及绘画手法的的熟稔,也不难理解他写作此书的初衷。文学的魅力恰恰不是因为写作者无所不知,而是因为读者试图从中获得弥补自己的无知的收获,所以如果一个化学家或者物理学家有着很高的语言天分,它一样能够写出一部世界名著而名垂不朽。毕竟再伟大的作家也有自己未知的领域,一部引起轰动的作品不一定是因为其文学价值,而是在于它开拓了新的领域。《我的名字叫红》这本书亦是如此,它开拓了细密画的领域,虽然可能以前有人写过,历史课本里也有此类的记录,但是用文学语言来灵活变现,让读者如同亲临其境看到了画面,奥尔罕·帕慕克则可能是是第一人。
但我所感受到的其中神秘的力量究竟何在呢?因为严谨的逻辑和巧妙的构思?那么《战争与和平》为什么不能带给人这样的感觉?因为不断变幻的叙述主体和语言的魅力?那么为什么连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都做不到这一点?这里面肯定有着精神层面能够沟通的东西存在,潜伏在我们意识的最底层,能够被一本书给激活,这就是奥尔罕·帕慕克存在的真正意义,也就是他写的东西的唯一性,不同于其他作家的一面——一个灵魂的画师。而奥尔罕·帕慕克不过是他躯壳的命名。
这不禁让人更加心生恍惚: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名字吗?在陌生的异域,在陌生的语言王国,或许还有一个你的存在,正在此时思考着和你一样的问题。不过,这种想法,则又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了。
2021.02.06
作者:[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Benim Adım Kırmızı
译者:沈志兴
出版年: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