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元奔古典情怀的头像

董元奔古典情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9
分享

井的图腾

先秦时代实行井田制度,以沟渠把田地分成一块一块,其实这就是“田”字的样子,何必要称为“井田”呢?因为井是田地中不能缺少的灌溉设施。从此,井就跟田一起成为人们的依赖。人们崇拜井的清澈,也敬畏井的深邃,把井作为一种图腾。

人们崇拜井,原因除了井的灌溉功能,更与井作为人们日常饮用分不开。宋人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从柳永词的广泛传播可以想象井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由于井水的有限性,人们只用井水做饭和烧茶,洗衣服人们都是要到河边或沟渠边的,越是珍贵的东西越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井不仅是人们饮水的来源,还是人间和平安康的标尺。炎炎夏日,远行的人口渴难忍,路过一个村寨,看到在井边打水的农夫,农夫把清凉的井水送给他喝,人间的真情便随着这陌生人带到远方去了。古代多兵役徭役,男人服役去了,独自在家生活的女人总会在晚上到井边,一边打水一边思念远方的男人,水打到家,女人也是无心做饭的,“金蝉啮锁烧香人,玉虎牵丝汲井回”,数千年里,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到井边打水,然后回家做饭,跟男人共享天伦,是中国女人难得的福气。

江河可以改道,大树可以拔起,房屋可以被拆迁,愚公还能移山,但井却不能够被移动,也不能够被拔起,因而,古代的女人用古井起誓,“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而更有多少美丽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在井边汲水的女子身上啊。

人们崇拜井,还因为一口井往往会被使用上百年甚至数百年,人们甚至往往不能准确的知道一口井是什么年代盘的,好像井是作为他们脚下土地的眼睛和土地一起诞生的,所以,大多数的井就叫做古井。几代人的生活跟井联系在一起,几代人死去了,井见证了他们一生的悲欢。在代代口耳相传中,前人的故事渐渐模糊,前人的身影渐渐沉入井底,人们只能站在井口,望着那口井,搜寻着关于前人的记忆。搜寻不到太多的故事时,人们便去找村子里最老的老人,从他(她)那如古井的眼中继续寻找。

人们敬畏井,更跟人们敬畏生命有关。

许多井会有人失足淹死的故事。民间有“好人不长寿”的说法,掉到井里淹死的人纵然会有缺点,但是随着人们包括一年年的聊他(她),他(她)的缺点也就被人们淡忘了,人们只记得他(她)的好。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当人们聊起上一辈某某失足落井的往事时,怀念便会转化成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敬畏同时便会被转移成对井的崇拜。

有的人是不慎落入井中淹死的,更多的则是投井自尽。投井自尽的大多是女人。自尽的女人往往并没有遇到什么大不了的坎儿,因此当女人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投井自尽时,人们便会尊重她的生命。也有的女人或是要保护自己的名节,或是要给同伴减轻累赘。《三国演义》中,甘夫人怀抱阿斗,被曹兵追到古井边,赵云去救她,为了给赵云减少累赘,能把阿斗带出曹军重围,甘夫人投井自尽,赵云忍着悲痛把一堵断墙推倒,掩住井口。人们尊重这些女人的生命,便会敬畏吞噬了她的生命的井。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古代后宫里有很多井。皇帝如果想赐死某个妃子,常会赐她一条白绫要求她限时上吊,但是当妃子早有预料时便会自己投入某口井里。每一个投井的妃子都有一段让人心酸的故事。妃子投井后,人们便会很少光顾那口井,因为幻觉会使人们看到井口有冤魂缭绕,时间长了,还会衍生出一些与那个妃子和那口井有关的鬼的故事。同样的,人们尊重冤死的妃子,便敬畏吞噬了她生命的井。

井在现实生活中是清澈的,但是当人们试图理解它时,它就深邃起来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