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是一部男人的历史,但也是一部女人的历史。女人用桃花般的容颜映红了历史,女人用战斗的鲜血与男人一起铸就了历史,女人还用自己泣血的泪水注解了历史。
洛阳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三千年多前的一个春天,一棵桃树在洛阳城南一处寻常人家的院子里以满堂红的方式开花了,那粉红的花儿渲染着这户人家今年的新希望。坐在桃树下绣花的是这户人家初长成的姑娘,一片桃花瓣飘落在姑娘那浓密而油黑的头发上,姑娘的脸颊竟然也像桃花瓣一样粉红娇艳起来。姑娘抬起头凝视着满树桃花,想象着这些桃花将会结出一只一只大大的桃子,原来,姑娘思念起河西村庄里自己那帅气的未婚夫了。现在,双方家长正在为他们做着准备,她将在桃花还没有落完的时节成为他的新嫁娘,桃花一样艳丽的她将在明年桃花盛开的时候要给他生一个仙桃般的胖娃娃呢。
这是中国文学花园里最早的一棵桃树、最早的一树桃花和最早的一个桃花般红艳艳的少女。
桃花是寻常的,它不需要过于精心的侍弄,就可以在每一个宅院或每一块田头开放;中国的少女也是寻常的,她们不需要涂脂抹粉,就可以在每一个宅院或每一块田头笑出桃花般的酒窝。
桃花是烂漫的,它是春天第一批无拘无束开放的花儿,它舍不得收敛自己那红色的火焰,红得让后来的百花无所适从的火焰;中国的少女也是灿烂的,她们会大胆展示自己最美的最红艳的容颜,会大胆挑逗猴急的毛头小伙子,会公然反抗干预她们婚姻自由的霸道的父母。
桃花是空灵清绝的,它把中国最早的世外桃源如桃核一样一直保存到晋代,直到冒冒失失的陶渊明误闯进那个红色的千年秘密里;中国的少女也从来都是空灵清绝的,她们的心儿如同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她们会让男人用一生的时间研究她们,但是不变的是她们对心上人的红色的爱和关怀。
桃花的这抹中国红,不仅染红了整部《诗经》,还一路移栽下去,染红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唐诗,染红了“忽惊春到小桃枝”的宋词,染红了“流水桃花扬晓风”的元曲,染红了“桃园三结义”的明清说书场,染红了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女人。
垓下血
在男人的中国世界里,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火器时代,甚至是将来可能会发生的热核战争时代,流血是男人经常要发生的事情,男人们对红色的血早就见怪不怪了。其实,女人也会在每一个历史的关头为男人流血,女人的血同样浸红了中国历史。
在两千二百多年前泗水郡垓下的一个营寨里,士兵们歪三倒四的在帐外打盹儿,一轮惨白的月亮升到了树梢,幽幽的楚地民歌在军营四面弥漫着。在灯烛快要燃尽的帅帐里,一个美丽的女人勇敢的向自己的胸口插进一把短刀,一腔殷红的鲜血喷射到一个魁梧的中年英雄那已经撕碎了的战袍上。在风卷起帐幔的瞬间,英雄伸手揽住正在徐徐倒下的女人的腰,女人的脸上露出最后的笑容,平静而淡定。英雄耳边回响着的是女人刚刚唱完的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是中国女人在男人的历史转弯处为男人流出的第一股血,这第一股血映红了英雄,从而也使英雄的女人从此作为木棉,作为树的形象,跟橡树般的男人一起站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路口。
绿珠在封建男权对自己的争夺中流尽了自己的血,她的美成为羞辱龌龊男人的花朵。窦娥在反抗封建吏治的不公正审判中流尽了自己的血,她的三桩誓言成为封建官僚胆战心惊的利剑。冯小怜在改朝换代的硝烟中流尽了自己的血,她的身体成为封建帝王既爱又怕的训词。上官婉儿在封建宫廷的倾轧中流尽了自己的血,她的才华成为封建盛世里人们的难言之隐。还有,萧观音在规劝封建主子的衷心中流尽了自己的血,叶小鸾在滋润诗歌花草的劳作中流尽了自己的血,秋瑾在追求民主的革命洪流中流尽了自己的血,等等。
一次次改朝换代,男人的血在中国历史的战场上流成了河,女人的血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中汇成了虹。河水倒映着虹影,天上的虹落到了人间,人间的河飞到了天上。
男人的血,女人的血,都是中国的红。
红楼泪
赤梁画栋,朱栏碧阶,红帘紫幔,更有那大红的地毯、大红的缎被、大红的红木家具,还有那门楣两旁的红灯笼、碧水池中的红鲤鱼、木格窗前的红鹦鹉。大观园,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群红楼。
在这最后的红楼里,男人都是泥做的,女人都是水做的。水做的女人住在精致的红楼里,演绎着与红楼外截然不同的或妩媚、或文雅的风情。
金玉良缘的冥冥之音虽然是宝黛爱情归于失败的根源,但更是宝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出发点和工具。爱情是崇高的,特别是当它建立在男女双方共同的理想之上时。但是,置身于崇高爱情中的人们在畅想美妙人生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残酷煎熬。潇湘馆里,林黛玉常常独对孤灯,为一个有时跟她同心有时却又会跟她闹别扭的男人黯然落泪,而她的最后一滴泪水则滴到她亲手堆起的一朵花坟上。黛玉的泪带着旧时代的血,是红色的泪。
艳情是浓郁而欢娱的,虽然它有时候并不是罪恶的。男人一边手按佩剑仰天发出志在四方的豪言;一边却又要章台寻乐,或诱骗良家妇女走出家庭“追求个性自由”。天香楼里,贾珍偷欢自己的儿媳、那美貌超过黛玉和宝钗的秦可卿,全然不顾及人伦和人言,全然不顾及秦可卿流向心里的泪。还有尤二姐,还有……秦可卿们的泪也带着旧时代的血,也是红色的泪。
此外,湘云漂泊异地,探春远嫁他乡,宝钗独守空房,妙玉洁白遭污,迎春命丧狼口,元春富贵命短,惜春遁入空门,凤姐逞强命休……红楼里的这些女人都用泪水在中国封建大图书的最后几页里书写自己的结局:春色不再阑珊,芳菲随风而去,大观园里的万千风情终究不过是纷纷落叶,终究不过是空梦一场,因而大观园女儿们的泪都是融着旧时代的血的红色的泪。
穿红戴绿的宝玉理解、疼惜环绕着他的这些流着红色泪水的泪人儿,但是他也只能心力交瘁的走出红楼。走出红楼的宝玉却遁入空门,流着的其实是看官们不明白的清泪。
动人的中国女儿红,红红的中国女儿心,是追求华夏女儿幸福美满的洛阳桃,是推动历史拐弯的决绝的虞姬血,是洞察千年历史奥秘的红楼泪。
【注释】
洛阳:这里指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之夭夭》,西汉《鲁诗》:“古之周南,即今之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