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雀林的头像

杜雀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12
分享

走近天做塘

杜雀林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像我们这些既不是仁者也不是智者的凡人也是钟情于山水的。

这不,金秋十月,我和友人几个就直奔天做塘而去。想起来,这次去天做塘山,缘由很简单,那就是因其一个“天”字让我神往已久所至。到了铁丰村的老鼠嘴,穿过一段金浪翻滚的稻田,便走进了一条山谷。这条山谷比较狭窄,谷底是呈梯次而上的脐橙园,但见果农有的在锄草,有的在抹梢,有的在杀虫。背着喷雾器杀虫的果农头上戴着布制的草帽,脸上裹得严严实实,只能看见两只眼睛,应该是妇女吧。这山谷两边的山很有特色,左边的山大部分是毛竹,中间夹杂着许多芭蕉树;右边的山则全是大树。走进山里格外的阴凉,置身其中让人顿觉几分灵气来袭。

上了几段陡坡,绕过几个急弯,再穿过一片树林,便来到了天做塘。天做塘,又叫天筑塘。四面环山,南面的山比较矮小,视野开阔。虽然东西北三面山上大部分是杉树,但戴帽山和塘边周围树木仍保留着原始风貌。

我们是从南向西、向北,再向东绕塘而去的。西北面有几棵很大的树,其树枝很粗壮,有的伸向池塘,有的甚至干枯了,看水里的倒影,那干枯的树枝活突突就像猴子捞月的形态,很是有趣。西北面塘坎上有很多已经腐朽的大树枝,树枝上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褐色的蘑菇,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很可爱,要不是怕有毒,肯定要抓把回去。转入北面,树林显得郁郁葱葱,其中有一条胳膊般粗大的藤蔓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它从地上沿着大树一直往上缠绕,来来回回,形成一个巨大的“&”形状,看到这我们几个都惊呼神奇,并争相拍照。在茂密的树林里,除了我们几个的讲话声,只剩下鸟语声和潺潺的流水声,在这静谧的环境里,鸟声、水声听上去仿佛享受一曲纯天然交响曲。看到清澈的泉水,我情不自禁的俯下身喝了一口,那感觉可不是“沁人心脾”所能形容的,它简直是有着一种久违的清凉和纯正的味道。这里的树木品种繁多,但其中一棵树引起了我的兴趣,它就是枫树,这枫树并不是很高大,很多叶子已经转黄,但总体看上去它还是那样的充满生气,虽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种意境,可是绿中带黄不也是一种诗意么?

从北往南看去,天做塘波光粼粼,水面上飘着一层淡淡的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的耀眼。水中有许多枯枝,在水面上影出各种图形,其中有两个树墩一白一灰,远远看去仿佛一对嬉戏的鸳鸯,把天做塘点缀得婀娜多姿。整个天做塘水并不清澈,当然无法见底,应该是深不可测吧。顺着东边树林爬上去,中间是一条小路,路两边是密密的杉树,直挺挺的很整齐,俨然是天做塘的哨兵,日夜守护着天做塘的美景与宁静。

天做塘东南角是一片脐橙园,园中有两间土木结构的平房,稍停片刻,只见一个六十多岁的果农走了过来,几句寒暄,果农热情地把我们引进了房子里。攀谈中,我们自然希望知道更多的天做塘的故事,果农似乎看穿了我们的心事,他也很乐意的跟我们说开了。

天做塘离铁山的万寿宫约三公里,面积约十亩,水深数丈。相传古代一仙人在一夜之间筑成,故称之为“天筑塘”。塘下约三百米处的窝坪上有两个独立的大土墩,相传是仙人筑塘时忽闻鸡啼,急回天宫,把一担土往路边一倒而形成,故此处小地名又称“仙人挑泥”。此塘四面环山,山清水绿相映成趣,环境优雅静谧。尤为神奇的是塘水遇暴雨而不溢。逢大旱而不涸,一年四季保持清澈湛蓝,于是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善心人买养放生到此的习惯,使此塘聚集了安远许多水生动物种类。偶尔还有野鸡、鸳鸯、天鹅等水上珍禽来此栖息。此外,四周山上的野生动物种类也很丰富。因此,此地不仅是一处游览观光垂钓休闲的好地方,而且还是一处天然的野生水陆动物园。

果农所描述的美景固然还在,虽然我们没有看见清澈湛蓝的塘∩水,也没看见野鸡、鸳鸯、天鹅等珍稀动物的出现,但仍然让人感觉得到她往昔的、神话般的动人美景。接着,果农很有兴致地又跟我们讲述了天做塘的另外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天做塘所在的地方,是一个村庄,当时有很多房子,住着很多人,这里的人都很勤劳、善良。有一天,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受伤的麂子突然跑进一户人家,看见主人,麂子立即下跪,其哀求的眼里流着泪,脚上流着血,主人见状毫不犹豫地把它藏了起来。一会儿,猎人赶来,他问主人有没有看见一只受伤的麂子?主人说没有。猎人走后,主人无微不至地帮麂子处理伤口。一个礼拜以后,麂子的伤治好了,麂子在向主人三跪三叩头致谢后,又回归了大自然。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的一个夜晚,天下着大雨。大约午夜时分,突然听见麂子的叫声,声音很凄凉,也很急迫,叫了很久,全村人觉得奇怪,于是点着火把出来看个究竟。救了麂子的主人一眼认出在不停叫喊的正是他之前救过的麂子。一刹那,只听见身后“轰!”的一声巨响,全村的房屋突然全部沉没,刚才的村子一瞬间成为一口大池塘,深不见底。这就是现在的天做塘。那晚全村老小都安然无恙,村子里的人一直都打心眼里感谢那只麂子的救命之恩。

听了这故事,我浮想联翩。麂子的故事很感人,也有很多版本,意思都是劝人们向善向好,知恩图报。那只麂子是无法找到了,那么,那善良的主人的后代今何在?我想应该不会迁徙很远吧。我们几个人告别了果农准备下山。面对远处层层叠叠的由绿转蓝、再由蓝转灰色的水墨画一般的山峦,我感觉这次游天做塘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更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在我们徒步走到山脚时,看到了一个刚从果园下来的农妇,她双手捧着布制的草帽,帽里装着几个黄绿色的脐橙,热情地叫我们拿去吃,见我们有所犹豫,她笑着说:“没事,没有打到农药的,放心吃吧!”于是我们几个拿了一个剥开来分着吃,那脐橙既脆又甜,甚至过了很久唇边还有一股淡淡的橙香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