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官恩和宋红莲的头像

杜官恩和宋红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02
分享

一套枣红色棉衣

 这套棉衣是母亲的。

 “寒不过三九,暖不过棉衣”,在十冬腊月,我满心担忧八十多岁的母亲抵御不了风寒的侵袭。于是,在网上花了一百七十多块钱,仔仔细细量好尺寸,又反复和客服沟通,精心挑选了一套新棉衣。

 棉衣寄到的时候,我满心欢喜。那是紫伽色的棉布,面子和里子摸上去柔顺丝滑,凑近轻嗅,还有一股淡淡的棉花清香。指尖抚过,没有那种冰冷的触感。新疆长绒一级皮棉,果然名不虚传,又软和又轻盈,又贴身又贴肉,仿佛能将冬日的寒意全部隔绝在外。布面上缀满了小碎花,细细看去,每一朵都绣得精致细腻,就像夜空中闪烁的小星星,璀璨夺目。母亲一见到,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双手轻轻摩挲着棉衣,爱不释手,当即就甩掉了以前的一些旧棉衣。自那以后,母亲只要穿上这套新棉衣,就舍不得脱下来。

 毕竟,母亲年纪大了,行动迟缓,难免会洒一些汤汤水水在身上。每次她一边擦拭,一边自责,脸上满是懊恼的神情:“老了就这么不中用了吗?”

 我赶忙上前,握住母亲的手,轻声安慰她:“不要紧,我再给您买一套换洗就行了。”

 母亲却连忙阻拦,眼里满是心疼:“别再花钱买了,有这一套就够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我穿不完,别浪费了。”

 可我还是不顾母亲的反对,又买了一套同样的新棉衣,只是颜色换成了枣红色。

 母亲见我没听她的话,眉头微微皱起,有些生气地说:“叫你别买就别买,浪费这些钱干什么,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我回应道:“您别管,我买了您就穿。”

 母亲倔强起来,别过头去:“我不穿。”

 我没有当面和母亲顶嘴,心里想着,她总归是会穿的。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后来母亲一直没穿这套枣红色棉衣,始终穿着紫伽色的那套。此后,母亲走路时,脚步都放得格外轻缓,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弄脏了衣服;活动的时候,动作也变得小心翼翼;吃饭时,更是会在胸前围上一块旧布,生怕弄脏了那套棉衣。

 冬季过去,母亲脱下紫伽色棉衣,会在太阳底下晒了又晒;用鸡毛掸子轻轻拂去上面看不见的灰尘,然后把它和枣红色棉衣一起仔细地收藏在衣柜里,妥善保管着。

 母亲去世后,两个姐姐清理遗物,准备处理掉一些东西时,翻出了这套枣红色棉衣。我说:“这套母亲没穿,没必要扔。”于是,姐姐们便留下了它。

 这么多年来,我扔掉了许多旧衣物,却一直把这套枣红色棉衣保存着。只要看到它,就好像母亲还在身边,她那满是慈爱的笑容、唠唠叨叨的叮嘱,都还在耳边回响。

 今年冬天格外寒冷,我虽有不少御寒的衣物,皮草、羽绒服,件件价格不菲,可我总觉得寒冷,不停地试穿各种保暖衣。终于,我翻出了这套给母亲买的枣红色棉衣,想起母亲说过的“寒不过三九,暖不过棉衣”。

 我毫不犹豫地穿上它,刹那间,一股暖流从外至内,暖遍全身。我想起小时候,每到过年,哪怕生活再艰难,母亲也要熬夜为我们每人缝一件新棉衣和一双新布鞋。昏暗的灯光下,母亲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缝进的都是对我们的爱。没想到,母亲八十多岁了,心里还时刻想着为孩子们添一份温暖。

 想到这里,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这世上,唯有母爱最无私、最伟大。此刻我深深明白,棉衣再暖,也暖不过母爱。它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无论岁月如何流转,这份爱永远不会褪色,会永远珍藏在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