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段绍雄的头像

段绍雄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03
分享

清明祭思

在这个被赋予了“百年难遇”标签的清明节,天空似乎也懂得人间的情愫,以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姿态,编织着“双春闰六月”的传奇,让今年的清明不仅仅是草木萌发的时节,更添了几分超脱日常的意味。夜幕低垂时的清明,比往年提前一步悄然降临,仿佛是大自然对逝者最深切的缅怀,也悄悄拨动着生者心中那根最敏感的弦。

我们姊妹六人,从不同的城市,跨越千山万水,于清明节前二周的那个周六,踏上了归家的路途。那是一条既熟悉又略带陌生的路,每一步都踏着记忆的回响,却也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变迁。家,那个温暖而又遥远的字眼,此刻正以一种静默的方式召唤着我们,引领我们回到那个承载着无数欢笑与泪水的地方,去与九泉之下静静守候的父母,进行一场跨越生死的心灵对话。

这一天,天气异常地阴冷,细雨如织,偶尔飘落的雨丝,不仅湿润了大地,更似乎每一滴都承载着对过往的追忆与不舍,为这祭祀的时节平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凄凉与肃穆。一大早,我忙碌于市井之间,挑选着祭祀所需的水果、香纸和熟食。每一样物品,都承载着我对父母的深深怀念。八点半,我们四人一行人从县城出发,沿途的风景在雾中若隐若现,太阳似乎也被这份哀愁所感染,始终不肯露出笑脸。寒气袭人,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因为那是回家的路。

当车子驶入老家的后山,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忘却了途中的疲惫。漫山遍野的花儿竞相绽放,红的桃花、樱花如火如荼,白的棠梨花、白刺花纯洁无瑕。它们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春天的故事,也仿佛在欢迎着每一个归家的人。山上的枝叶正在抽芽,松树上也发出了条条松花,满山的苍翠让人心旷神怡。我不禁想起了那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虽然父母并非忠臣,但他们的离世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思绪还未完全收回,车子已经停稳。我们沿着小路继续前行,五六分钟后便来到了父母的坟墓前。这里松林茂密,日常很少有人涉足。行路被杂草掩埋,稍不注意就会有毛针草扎进袜子或裤腿。然而这些杂草和荆棘却仿佛成了连接我和父母的纽带,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向他们。

父母的坟墓与邻居家的相比显得陈旧了许多,矮小了一些,有的地方已经塌陷。我放下祭祀用品,拿出镰刀开始清扫。割枯草、捡碎叶、铲灰土……我认真地做着每一项工作,仿佛这样就能让父母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感受到我的关怀和思念。忙碌了半个多小时后,全身已经有些酸痛,但看着变得清净的坟墓,我的心中却充满了满足和安宁。

清明时节,风干物燥,仿佛大自然也沉浸在一种静默而深沉的哀思之中。万物似乎都屏住了呼吸,生怕一丝火星会惊扰了这份庄重与肃穆。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对于先人的怀念与敬仰却如同烈火般炽热,无法遏制。

酒、茶、香、纸,这些传统的祭品,成为了我们与另一个世界沟通的桥梁。尽管一切活动都需谨慎,不能沾火,但我们依然以最虔诚的心,将这些祭品一一摆放。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我们内心深处对祖先无尽的敬仰与追忆。

祖辈们常说,山神树权力很大,它掌管着祖先们的安宁与福祉。因此,祭拜祖先得先拜山神,我来到山神树旁,进行祭拜,怀着敬畏之心,向山神树祈求,希望它能保佑我们的祖先在另一个世界安息,同时也庇护家人平安顺遂。

拜完山神树,便来到祖先的坟前。三柱红香插在坟前,虽没有袅袅青烟升起,但它能带走我们心中的哀愁与思念。红纸轻轻压在坟上,如同我们对祖先的牵挂与眷恋,永远不会随风消散。坟前摆满了糕点、苹果、橘子等各类水果,还有那泡得浓厚的茶水,满酌一杯家乡米酒,我深深地鞠一个躬,将酒洒在碑前,往复三次。那一刻,仿佛能感受到祖先的英灵在身旁徘徊,聆听我们的心声。

心中默念着对家人的祝愿,诸如“家人身体健康、出入平安、财源广进、学业有成”等等。这些朴素的愿望,承载着对祖先的深深敬意与感激。希望逝者在九泉之下能够安心,了去生平之愿,庇佑子孙后代,让福泽延绵不绝。

按照家乡的俗语,“清明不插柳,来生变黄狗”。我在来的路上折了一捆垂杨柳,将它摆在坟上,插在坟边。那嫩绿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我们对祖先的怀念与敬仰。再编一个柳环戴在头上,相信这样可以避免邪气侵体,同时也寄托着对祖先的无限哀思与祝福。

一切仪式结束后,便在墓碑旁边的松树下小吃起来。这难得的相聚时光,让我们倍感珍惜。大家聊着家常,仿佛将家事与祖先作着汇报。那些关于生活、关于未来的话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流淌开来。

然而,时光匆匆,转眼间已是下午两点左右。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片充满回忆的土地。车上,我沉思了起来,清明节,是情感的纽带,心灵的桥梁。在这里,是一场没有归期的等候,也是一次心灵的预约,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慰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