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蓝色,不仅仅是与你的“兰”姓同音。在杭州四季青服装城,最早推出蓝色系列的也是你:蓝色妖姬是成人装,蓝精灵是童装,蓝色多瑙河是中老年装。你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奶奶动手纺织过一块布,染成比天还要深的蓝色调,然后在一排石榴花图案的上面绣了一只腾飞的五彩鸟,做成一块头巾别在童年的你的头上。也许是从那时起,蓝色就成了你生活的底色。
“小宛,手机响了。”你放下手中正在为新品牌设计的初稿,捡起手机,看到商会秘书长的头像在微信里焦急地闪动。不用听你也猜得到,又到年底了,商会一年一度的年会又要举行了。
你答复秘书长之后,放下手机,望着窗外几近脱光的梧桐树,像一个个赤身模特,强壮而骨感的站在冷风中,等待着春姑娘的巧手装扮。你不禁感叹起时光的流逝,十二年光阴就是窗外的树叶落遍大地十二次,青涩已成划痕深深地留在一圈圈的年轮里。年年更新、保持嫩绿活力的树皮覆盖着慢慢扩张的躯干,就像你在杭州城慢慢扩张的服装事业。
年会一如既往地拼凑着热烈的气氛,一如既往地装载着用乡情裹着的招商项目。你觉得招商应该是礼貌性的协商,不是一招手就跑过来的小时候招呼的小猫小狗,招时很亲密,商的过程就很可能漫长,也可能被抓伤挠伤。不论天地间如何干渴,招商都不可能是一场甘露,令世间万物滋润畅爽。一袭蓝装是你多年来参加年会的标配:色系不变,款式新颖。今年,你手机上又礼貌性地加了一位家乡街道办龙书记的微信好友。
一群外出的人用乡音在异乡营造出的热闹气氛中,会碰撞出更多记忆的碎片令人怀念唏嘘。你想起十七岁离开家乡的那条村头的机耕道,那天送你到路边的狗尾巴花在风中特别地煽情。那一刻,你觉得田野就像一件巨大的起皱的衣裳,而你自己是一粒不起眼的快脱线的小黑纽扣,随时都会随风掉进布满尘埃的角落里。村头正对的机耕道像衣裳正中缝上的一条凹凸不平的塑料拉链。你搭载的拖拉机就是那金属拉链头,缓缓地将你的人生拉开了两条颠簸道道,一条留在家乡,一条指向未知的远方。
年会之后,闲时翻看手机,常常在龙书记的朋友圈里看到了家乡兰村的变化越来越大——山哈街树起的牌坊描绘着独特的“幸福吉祥”民族文字图案、畲族族谱中挖掘出的兰村先人古物古诗词溢满村史馆、一只振翅高飞的五彩凤凰图腾高攀在心仪的南墙……一个个民俗网红打卡点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更令你心悦的是,你偏爱的蓝色调的装饰图案、文字符号在街头巷尾、檐边墙角频繁地呈现出特有的鲜活,牢牢地吸引了你的目光。
你时不时有一种回乡看看的冲动,想看看自从奶奶离开之后、阔别九载的兰村。
春天像一只守时又温顺的候鸟,在几声“叽叽喳喳”的叫唤中说来就来。农历三月三,在龙书记的盛情邀请下,你从杭州返乡,参加兰村山哈街的开街仪式。你看到,村头的机耕道已经从泥巴路变成沙石路,又变成了沥青路面。像在村头那件硕大华丽的衣裳上,用新型的隐形拉链替代了塑料拉链,丝滑、顺畅、通达。乘坐的小车就像轻巧的拉链头。你始终觉得,家乡是起点,亦是终点,拉链合上的尽头就是家乡。这一趟,你带来一套畲族女纺织的仿真模型,就像童年时奶奶织布的场景,送给村史馆。你亲手设计的模特的脸庞上,时时绽放着奶奶年轻时灿烂的神情。
再一次与龙书记见面,你仔细地观察起眼前这位年轻的政府官员:浓眉大眼,一幅宽边眼镜架住的好像是知识青年的认知与魄力,声调稳定地输出充满自信而热情的语句。你听他热情地聊起了乡村振兴的话题。你听在耳里,看在眼里。你看到乡道上有途经兰村的微公交车,在村史馆有兰村古村落图及先人书写的古八景诗词……你相信,这些都是最真切的、最走心的乡村振兴,包括这一场“三月三”盛大活动。你也穿上了童年中梦想的畲族服装,一身的蓝令你欣喜万分。
回乡这几天,你一直住在兰村西边巷的姑姑家。姑姑的厨艺似乎得到了奶奶的真传,每天变化出几道畲乡特色菜肴,总是把你的味蕾带回童年的记忆。得知第二天要回杭州,头天晚上姑姑特地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晚餐,还邀请了左邻右舍。
“小宛,回杭州的时候把小兰花也带上吧?让她也见识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菜过三巡,姑姑拉着你的手轻声地说。
“为什么要出去呀?”你有点不解。“兰村变化这么大,政府投入这么多,机会不是应该更多更好吗。”这些话你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来。
望着眼前的姑姑,还有桌边围着的一群同村人,你似乎觉察到他们对家乡的变化以及乡村振兴,除了开心喜悦外,似乎也有一种观望的情绪在悄悄弥漫。你的心情有点低落。政府在兰村投入的街巷改造,兴建民俗特色活动场馆,置办畲族节日服装等,而我们更多的兰村人在做什么?你在内心不停地叩问自己。在游客眼里兰村人还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吗?在兰村人眼里游客就只是过客看客了?是不是日常劳作与生活、甚至血液中都缺少了畲族的精气神?除了户口本上祖传的姓氏与民族,其余都消隐在历史桑田里——口口相传的畲乡语言没有了,民族特有的服饰消失了,畲族的饮食习惯、文化民俗、故事传说统统都在兰村人的身上、口中、心里,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你心里“咯噔”一下,手中刚剥开的一粒瓜子仁无声息地掉在地上,仿佛砸出了一个小坑。此刻,窗外的天更加昏暗,云层里盘旋许久的一滴雨奋不顾身地扑打在窗棂上,溅起一束短促的小水花。你想起开满枝头的石榴花,以及树下冒雨摘花染布的奶奶。
奶奶对你说过,每一种生命都有各自的活法,不论是飘香四季的桂花树,还是高耸入云的银杏树,甚至墙角旮旯里卧着的一棵灰头土脸的狗尾巴草,都有活着的意义,而只有火红的石榴才捆绑着咱们畲族人的活法。
回到杭州,兰村新变化的场景常常在你空闲的时光里、在你的梦里冒出来。特别是离开前的那顿晚餐,一碗碗畲乡菜肴,一张张围着桌面的脸庞,久久缠绕着你繁杂的思绪。过些天得空,你带着小兰花去西湖边品尝“东坡肉”。小兰花在尝过二块后说,家乡的“工头大肉”也可以与之相媲美。离开饭店时看到店家的金字招牌,你突然有了一种念头。你转身对小兰花说,我们也回去,开个饭店,也搞一个餐饮连锁品牌,好不好?说得小兰花一时语塞,反应不及。
说干就干,你一边安排杭州的事情,一边在城里调研餐饮的经营之道。三个月后,你带着小兰花回到了兰村。说服惊讶的姑姑后,在姑姑的帮助下,你开始收集畲族菜肴。“黄精凤鸡”“工头大肉”“金针富足”“畲家木耳菜”“畲家莴笋干”“豆腐娘”“贡品畲菇”“酒糟畲参”“畲家笋干”“樟岭鱼头”,这是畲家十大碗,汇聚了后山的中草药与林间特产。还有畲家十小碟——“猪肝糊汤”“九龙银丝”“鸬鹚鱼干”“畲家筒饼”“香煎黄粿”“鱼丸”“莲子荷包”“糯米麻糍”“畲乡粉皮”“猪肉香菇包”。你在改头换面的西边巷老宅撑起了第一家店面,做饭烧菜就用宅边那口清冽冽的老方井水。
店面有了,却一时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一天晚上,你躺在老屋里,闭上眼又出现了跟随奶奶长大的童年身影。你记起奶奶的话,凤凰是畲族的图腾,兰村就像一支展翅高飞的凤凰。有了,你大腿一拍,店名就叫“凤小碗”吧,你呲牙的兴奋掩盖了大腿传来的短暂疼痛。
设计新店装饰,设计菜肴故事,包括特别订制蓝边碗具,你把心爱的蓝色及“幸福吉祥”的畲族字形图案尽情地洋溢在每一个细节、角落。你与姑姑以及一些志同道合的村嫂一起调制、开发畲乡新菜品。你让小兰花把杭州调研的经验尝试着做新店的传播与服务。你对大家说,我们要开连锁店,要开到县城去,要开到网上去,我们要把畲民的勤奋与热情传播得更远更广,像一棵棵盛开的石榴,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红火火。
新店开张的日子,山哈街又一次热闹起来。所有的村民都成了你的座上宾,你还请来了龙书记。你与他说,我们的“凤小碗”菜肴不但要走向百姓家,还要走向政府食堂、公务接待,做旅游特色餐饮。
你端出一碗碗新鲜出锅的“凤小碗”菜肴,向山哈街的左邻右舍走去。此时,一束斜过石榴林的阳光,正穿过一条弄堂,照着你的一脸微笑。那只十二年前的奋力腾飞的雏凤,又一次把畲乡的风捕捉在翅膀之下,要带着兰村畲乡人的幸福,飞得更高、更远。
古史在后,翅膀向东,玄鸟不断图腾新鲜的族谱。你不停地盘算着这句话,为新的连锁品牌找到了内核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