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是独属于老秦人的歌曲。
每年农历三月三,距离家二里地的镇上就会唱大戏。父亲领着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杀向主会场。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种诱人的小吃,农具,杂耍摊子。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谈笑声、扯开嗓子像吵架似的讲价声充斥着耳朵。眼睛跟随着耳朵东张西望。我的目光让琳琅满目的小吃吸引住了,步子变的拖拉,父亲毫无察觉拽紧我快步走向会场。
走进会场,我已经淹没在一片腿组成的森林里。低下头从两腿中间看过去,看到的还是腿。我拽紧了父亲的手,生怕“腿树”将我排挤出这一片时刻透露着火烧火燎热闹的场地。
竖起耳朵,听到隐藏在台子两侧的乐队奏响了我听不明白的曲牌,经过大喇叭的处理更加显得嘈杂,愈发像极了秦地的汉子梗着脖子面红耳赤的大声说话。在嗲里嗲气讲话的人看来,老秦人的腔调好“怕怕”的。乐曲陪伴着台上演员咿咿呀呀开始演绎浓缩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我最喜欢的就是看背后竖着四个小旗的演员拿着各种兵刃对打,此时锣鼓铿锵,方寸之间上演一场国家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悲欢离合。我已经听不懂将生活里的秦音变换了排列组合的话语。古秦地的文化人将俗语哩句变为固定模式的排列组合,将生活中的故事添加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调和心情地喜、怒、伤、哀、悲化为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这些大俗之物用思想做引子,时光做坛子,心血做句读,毛笔做工具,书写出流传千古的不朽故事,传奇神话。
我看大戏的看台是父亲宽阔的肩膀,父亲喜欢看大戏,我起初不错眼的盯着戏台上穿着各种行头,脸上涂满油彩的各色人等踩着鼓点、伴着乐曲,扭摆着身段在方寸大小的舞台上演绎着别人的人生。他们的唱念做打我看不懂,听不明白,开始不耐烦了,在父亲肩头扭动,父亲带些力度的手拍拍我的小腿以示警告。我安静了,用手紧紧揪住父亲的耳朵和头发,曲牌和唱词没有征求我的同意,开始入心、入脑。几年下来,竟也可以随着不知名的曲牌开始哼唱,百转千回下来,和戏台上的角不差分毫。这只是自我肯定,不敢将自我良好的感觉告诉长胡子的老戏骨们。
大戏散场,人们不舍得离去,会场周围小吃摊围满了喂饱肚子着急占地方看下午折子戏的人,期待着下午折子戏的精彩。小吃摊的小吃吃起来格外香甜。吃饱后,父亲就一句一句给我讲解经典唱段的戏词。以《三娘教子》为例:
“儿无有奶乳用粥灌,可怜儿一尿一大滩。
左边尿湿右边换, 右边尿湿换左边。
左右两边齐尿遍, 抱在娘怀娘暖干。
你奴才一夜哭的不合眼, 抱在窗前把月观。
三九天冻的娘啪啦啦颤, 你奴才见月拍手心喜欢。
常言道抓儿一尺五寸真正难,日日夜夜受熬煎…”
父亲一字一句的解读中,我初次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洗礼,虽然不解其中味,当别人故事听的同时也在《三娘教子》的故事里找到了母亲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影子。从古到今,父母皆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没有那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出人头地。孩子天性顽劣,自我管理能力差,孩子的每一步成长父母的付出是外人无法体会到的艰辛。百年树人不是一句空话,那是需要真真正正去做和付出的。
我小时候没有戏剧里的孩子顽劣,读书还是蛮认真的。小时体弱,奶制品我不喜欢吃。父母费尽心机将粥熬煮的糜烂,在我哭喊反抗中一口一口喂饱我。尿炕是常有的事情,漫漫长夜,会将褥子尿湿大半,碰到第二天天阴雨,母亲就会想办法烧热水将褥子暖干。真的是“抓儿一尺五寸真正难,日日夜夜受熬煎。”在母亲苍老了的面容里,在父亲添了几丝白发中我茁壮成长了。
从那一刻开始,我喜欢上了秦腔,喜欢聚精会神地听他们演绎的爱恨情仇的故事,直面人生中的忠奸,崇敬生活里的良善。在我幼小的心灵建立起朴素的是非观,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邪恶之人任尔跳,难逃三尺断命刀。不过现在社会进步了,法刀变成了子弹,子弹变成了注射。文明前进了,罪恶的阴影却时不时的跳出来,还是需要法轮(指法律)常转,教化不停。
秦腔伴随着我少年岁月的成长,《三娘教子》中的经典台词会时时警醒着我。孝,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之一,维系一辈辈炎黄子孙品和德的传承。
年轻的父亲是村子里为数不多写一手好大字(毛笔字)的人,也是肚子里装满对联的人。过年贴对联是大事,人们满怀祈愿,希望象征吉祥的,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的红纸上写满对家庭来年的美好祝福。家里大小门楣上,家里神灵驻足的神龛上都会贴上对联。那几天是父母亲和我最忙碌的时候,放下手头一切事情,满足乡亲们的要求。
清晨,父亲准备好大、中、小三种型号的毛笔,瓷碗里倒上满满一碗墨汁备用。母亲将我们叫起,炕上的褥子,被子搁在架子上,只留下光溜溜的炕席,炕席摸上去还是温热的。母亲特意续了些柴草将炕烧的更加热乎。今天的热炕是属于对联的。
早饭后,家里人渐渐多了,这时候是我最骄傲的时候。一家的对联不是一副,大大小小至少四五副。我将《对联大全》递给他们,主动推荐自己中意的对联,可惜叔叔伯伯们多半不给我面子。也不多说啥,递一支烟给父亲,父亲接过烟:“哥,你要几副?”
伯伯开始压手指数:“大门、厢房门、厨房门、牲口棚、灶神、土地、树上的、大车上的,还有路过的各路神仙的。”等伯伯数完,父亲略微沉吟片刻,开始指挥我根据对联的字数折纸。先将对联对折,留出天地,然后根据对联字数多少对折。大门的对联一般多是九字和十一字,我经常折不来,还得麻烦父亲重新折一遍。此时父亲显得愈发好脾气,没有丝毫不耐烦,笔下的字也是随人心,通人性的。
“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 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土中生白玉;地内产黄金。…牛羊肥壮猪满圈;鸡鸭成群鱼漫塘。”一副副对联在父亲严肃的神情中,或急、或缓行笔中,点、顿、提、勾中完成。我眼瞅着每个字,就像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打扮好的大姑娘小伙子般怎么瞅怎么精神。
我趴炕上,负责给父亲打下手拽对联,两只手捏着对联的两角,父亲写好一个字,我往上拽一点。和父亲一样平心静气,聚精会神的一起完成作品。书写有了败笔,父亲会毫不犹豫的揉掉重写,父亲的态度感染了我,我愈发的小心翼翼,就怕因为自己的疏忽拽的急了导致父亲写坏了。
大大小小的对联在炕上包围了我,膝盖跪的很疼。炕是热的,对联干的很快。父亲休息的间隙,我将用铅笔写着标有上字和下字的对联分别卷好、绑好交给等候已久的叔叔伯伯们,交代他们,写有上字的对联贴在左边。父亲交代过,左为上。
两天,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父亲都是弯腰接近九十度在书写对联。晚上躺下,母亲给父亲揉腰,用热毛巾敷腰,一番折腾下来,母亲和父亲都满头大汗。父亲有腰伤,是父亲扛麦子上楼时候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受伤了。从此,过度劳累腰伤总会发作。我趴一边嘀咕:“明天咱不写了吧。”
“娃呀!咱家平常给乡里帮不上啥忙。爸不在家的时候,乡里没少给家里帮忙,人家仁义,咱们不能不仁不义。不然,出门人家戳脊梁骨哩。”我点点头,默然了。端起凉了的水去厨房换热水。
家里终于安静了,我站在大门外盯着父亲写的对联细细打量。夜色将黑色的字和红底的底搅合在一起掩盖了,我将对联的内容早已印入脑子里。上联:舞凤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 下联: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横批:勇登书山。字我挨个认识,组合在一起就不知其所以然了。从最简单的横批理解:勇登书山。这副对联显然不适合过年的气氛,更像是父亲对我们的祈愿。书是知识的承载物,书成了山,知识也就成了山。爬现实中的山不易,爬知识之山,是需要学习、理解、消化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登高和迎新也是美好的寓意,不仅是对我们,也是对这个家。
我正琢磨着,父亲不知啥时候站在我身边:“娃呀!想啥呢?”
“大家都说父亲的字好看,有味道。我只感觉父亲的字比我们老师的字好看,毛笔字的味道我琢磨不出来。”我摸着脑袋问父亲。
“娃呀!毛笔字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道统得以传承的载体。字首先要写工整,然后才能讲好看,至于字的味道,你爬书山爬到一半时候自然会明白。”
“道统又是什么?”我继续追问。
“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精髓,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就拿写毛笔字来说,讲究的是横平竖直,永字八法。从坐姿、用笔、行笔,点、横、竖、撇、捺、钩、挑、折都有严格的要求。练字前,必须平心静气,在方格之内,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做好规划,下笔前做到心中有数,每一笔力求一气呵成,忌中间停顿,这样就会形成败笔。”父亲停顿一下,让我消化其中的知识点,有些知识对于我来说太深奥,尤其是由字联系到做人、做事。
“对联也讲究合辙押韵,比写毛笔字要求严格的多,里边文化内涵太深,你理解不了。我还是用写毛笔字做例子给你讲吧。写字的格子就是生活中你要遵守的纪律,民俗,村规。往大了说,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方框内,你的字可以写的歪歪扭扭,写的很有腔调也可以。”父亲难得的开了一句玩笑。
“你的字写的歪歪扭扭,如同你生活中走错了方向,不努力,不上进,不及时纠错,你的人生会很失败。迎接你的不会是掌声,是家人的责难,陌生人的白眼。家人责难你是因为你不争气。”
“下笔之前,你根据笔画的多少,合理布局,做到心中有数,那样写出的字一定有味道。一眼看过去就感觉格外的精神,漂亮。看字就如同欣赏人一样。面对你遇到的困难、问题,你平心静气的对待,冷静分析,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问题解决了,你也就进步了。问题解决多了,你的能力也就得到大家的认可。写的字横平竖直,做人也要走的端,行的正。你努力了,即使失败自己也不会后悔。不会获得大家的掌声,至少大家不会给你白眼,家人不会埋怨,亲人不会责难。”父亲说完拍了拍我的肩进屋了。
我拍拍脑门,父亲的话我都记住了,没必要强求自己现在都搞明白。没有理解的问题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领悟吧!至少今夜我明白了,走路要走大路,做人要平心静气、端端正正、明明白白。
鼻子闻到了香气,年夜饭好了。抬头习惯性的看看天空,没有雷公,没有圆圆的大眼睛。我心里知道,你即使躲起来也在偷偷的看着我,我脚下的路,即使在黑夜里,也有那弯明月陪伴我前行。因为内心里那弯明月是父母给我点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