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邑文学》的头像

《大邑文学》

内刊会员

小说
202501/20
分享

《大邑文学》作品选:龚良红【短篇小说】

风雨彩虹

龚良红

林心悦,一个川西大邑县土生土长的少女,仿若从青山绿水间走来的精灵。一双星眸,映着远方的霞光,在山川湖海间流转,盼望着,在那未知的旅途,邂逅一场如诗的爱情。让温柔的风,轻拂发梢,她与他的目光,于繁花盛放处相遇,激荡出满心的欢喜与悸动。

一日,似命运的丝线悄然牵引,她邂逅了来自呼伦贝尔的赵轩,一个伟岸苍松般气质的男子,身姿挺拔,面庞刚毅,声若洪钟,带着北方大地的雄浑与炽热。他向林心悦诉说:在呼伦贝尔的浩瀚草原上,骏马奔腾好似天边的流云;皑皑白雪,仿若冬日里大地的银装素裹;还有那迥异于大邑县的民俗风情,像神秘而迷人的古老画卷在她眼前徐徐铺展。林心悦的心湖,情不自禁泛起层层涟漪,爱情的种子悄然种下。

于是,某个周末,他以一阙深情款款的“回眸望,你的容颜,只一眼,万水千山,只一眼,碧落黄泉,只一眼,便此生不换”,博得她满纸坚定不移的山盟海誓:“清晨日暮,有你的光阴,值得虚度。”从此,世间又多了一对卿卿我我、花前月下的痴情男女。

日升日落,星移斗转,这份双向奔赴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林心悦远嫁呼伦贝尔的日子来临。这天,大邑县正被蒙蒙细雨笼罩,天空仿佛也舍不得她远行。林心悦轻踏在青石板路上,脚步迟缓而沉重,手中简单的行囊似有千斤。她回首望去,那熟悉的白墙黑瓦、袅袅炊烟,渐渐模糊在雨幕里,恰似浓浓的不舍与眷恋,丝丝缕缕缠绕心头。一路北上,车窗外的景色如时光的幻灯片,不断变换。她望着那逐渐开阔的草原与山川,心中百感交集,像打翻了五味瓶,既有对未知婚姻生活的美好憧憬,更有对故乡的思念如潮水翻涌。

初至呼伦贝尔,广袤无垠的草原与连绵的山脉如巨大的LED显示屏,扑面而来,与大邑县的婉约精致截然不同。赵轩的家人如热情的火焰,瞬间将她包围。可陌生的环境仍像冰冷的潮水,一次次冲击着她。干燥的空气似粗糙的砂纸,摩挲着她娇嫩的肌肤;凛冽的寒风,若锐利的刀刃,划过她的面庞。饮食上,肉食与奶制品的浓郁代替了米饭的软糯,她的身体如娇弱的花朵,在这环境的变迁中开始水土不服,日渐憔悴。

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更是让她应接不暇。在大邑县,人们的生活精致而细腻,每餐虽量少却菜品丰富,且口味偏香、辣、鲜。而呼伦贝尔,每餐多是大块的烤肉与香浓的奶制品,口味浓重,以咸香和奶香为主。比如,大邑县早餐常见的是清粥小菜、精致点心,呼伦贝尔却是大碗的奶茶与奶干,那浓烈的奶味与独特的口感让林心悦起初难以接受。

大邑县沐浴多是每日淋浴,讲究清爽舒适;呼伦贝尔的传统沐浴方式是独具特色的俄式蒸汽浴,受限于草原生活条件和水源情况,洗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林心悦第一次体验时,小脸通红、眼神慌乱、四处张望,双手紧紧揪着衣角,身体微微颤抖,站在门口半天都不敢往里迈一步。

大邑县人礼貌热情,见面时亲切的问候如同涓涓细流暖人心;呼伦贝尔人音量较大,直爽豪迈的话语像响亮的锣鼓,常常吓林心悦一跳。

这些差异逐渐引发了家庭矛盾。赵轩的母亲,一位传统的呼伦贝尔妇女,看到林心悦做的川菜时,皱着眉头,把筷子重重一放,双手抱胸,大声说道:“这哪像个正餐,几口就没了,男人干活儿都没力气。”林心悦的眼眶瞬间红了,她咬着嘴唇,低声解释:“妈,这是我们大邑县的做法,讲究的是份量适中、麻辣鲜香。”在家庭聚会时,呼伦贝尔亲戚们热情劝酒,一个个端着酒杯,满脸泛着红光,扯着大嗓门喊道:“来,新媳妇,喝了这杯酒,就是咱自家人!”林心悦本不胜酒力,且大邑县饮酒习俗较为含蓄,她双手捧着酒杯,局促地摇着头,脸上带着尴尬的笑容说:“叔伯们,我真的不太会喝酒。”可亲戚们仍旧不依不饶,认为她是不给面子,气氛变得有些尴尬。赵轩夹在中间,满脸无奈,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林心悦,不停地搓着手,不知道该如何劝解。

但赵轩的爱,似温暖的港湾,为她遮风挡雨。她生病时,赵轩焦急地在床边踱步,眼神中满是担忧,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悦儿,你一定会好起来的。”他守在炉灶前为她熬药,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炉火映照着他的脸庞,升起的热气如爱的轻纱,温柔地包裹着他。在这份爱意的滋养下,林心悦这朵北迁的花,渐渐在呼伦贝尔的土地上扎下根来。不久,小两口爱情的结晶降临,那可爱的男宝宝像小太阳,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希望。林心悦满心满眼都是孩子,因为他是自己在这异乡的全部情感寄托。

然而,命运的暴风雨骤然而至。孩子三岁那年,赵轩如坠落的星辰,在一场惨烈的车祸中骤然离世。那一刻,林心悦的世界天崩地裂,她如失群的孤雁,守着赵轩的遗物,眼神空洞,任苦涩的泪水干涸在消瘦的脸庞。曾经的活力与希望,像熄灭的烛火,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轩的离去,让林心悦在呼伦贝尔的家中如漂泊的浮萍,无所依靠。赵轩的母亲因丧子之痛,如凋零的秋叶,生命渐渐枯萎,不久便撒手人寰。家中只剩林心悦与幼子,生活的重担如沉甸甸的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她试图找份工作,却四处碰壁,宛如一只迷失方向的小鹿,在呼伦贝尔这座陌生的城市里茫然无措。没有专长,又带着孩子,她在无数扇紧闭的门前徘徊,希望的曙光似乎遥不可及。

无奈之下,林心悦只能如蝼蚁般在生活的底层苦苦挣扎。为了节省孩子上托幼班的费用,她背着孩子送外卖,那长长的街巷似无尽的迷宫,她在其中孤独地穿梭,瘦弱的身影显得愈发单薄;街边摆摊,凛冽的寒风如恶魔的咆哮,吹散她的身体里微弱的热量,她紧紧抱着货物,瑟缩着,眼神中满是无助与绝望。每一个夜晚,她独坐在窗前,月光如霜,洒在她身上。她遥想着大邑县的夜空,思念如疯长的野草,肆意蔓延。故乡的山水、母亲的笑靥,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剑,深深刺进她的心间。

一次偶然,如黑暗中的一丝微芒,林心悦结识了善良的李婶。李婶好像春日的暖阳,给予她温暖与关怀。李婶的儿子陈明宇,似一位酷爱艺术的精灵,颇有才情。他看到林心悦的遭遇,心中泛起的同情如潺潺溪流,温润而持久。他主动伸出援手,引领林心悦走进绘画的世界,希望画笔能成为她开启新生活的钥匙。

起初,绘画于林心悦而言,如神秘而遥远的星辰,虚无缥缈。但在陈宇耐心的指导下,她渐渐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仿若一颗蒙尘的明珠,开始散发出引人注目的光芒。她用画笔倾诉着心中的思念与痛苦,每一幅画都似一扇通往她内心世界的窗,饱含着深情与哀愁,让观者如置身于她的情感漩涡之中。

就在林心悦的生活稍有起色、黎明前的曙光初现时,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真相如晴天惊雷,在她稍微平静的心湖炸响。原来,赵轩的车祸并非意外,而是被生意场上的对手蓄意谋害。

林心悦得知赵轩车祸的原因后,心中复仇的火焰熊熊燃烧,然而这条复仇之路布满了荆棘,危险与艰难如影随形。那背后的黑手,像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林心悦心怀为赵轩复仇的坚定决心,踏入了暗中调查与赵轩有瓜葛之人的险途。她成为了一位隐匿于暗夜的猎手,小心翼翼地靠近目标。

一个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午后,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林心悦站在一座陈旧写字楼投射的阴影里,眼睛紧紧盯着对面那扇玻璃门,当一个曾经与赵轩频繁往来的商人出现时,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装作不经意地迎了上去:“您好,先生,能耽误您几分钟吗?我有些关于赵轩的事情想和您聊聊。”她的声音微微颤抖,尽管极力掩饰。

“我不认识什么赵轩,你找错人了。”商人说完便加快脚步想要离开。

林心悦怎会轻易放弃,她急忙追上去:“先生,我知道您和他有生意往来,他的死可能另有隐情,如果您知道些他去世前的事情的话,恳请您告诉我。”

商人突然停下,恶狠狠地瞪着她:“小姑娘,我警告你,别多管闲事,有些事情不是你能承受得起的!”他的声音低沉,像是警告,更像是威胁,周围的空气似乎因这股敌意顿时寒冷了几分。

林心悦的身体微微一震,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我一定要查清楚,为了他,我什么都不怕。”

商人冷笑一声,拂袖而去,只留下林心悦站在原地,望着他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真相近在咫尺却无法触及的沮丧,又有对接下来会面临着什么情形的担忧。然而,这只是她漫长而艰难调查路上的一个小小插曲,她知道,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与危险在等着她,她已做好了义无反顾的准备,哪怕孤身一人面对这重重黑暗。

残阳如血,将草原与建筑都染成一片诡异的红色。林心悦独自走在蜿蜒的小路上,两侧的草丛随风摇曳,仿佛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幕布。草丛暗处,似乎有无数双眼睛在窥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她的心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像一只被困住的小鹿。每走一步,都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天地间回荡,那声音空洞而又惊悚。林心悦深知自己被跟踪了,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各种可怕的念头:会不会是那些幕后黑手派来杀她的?他们会不会就在下一个转角处突然出现,然后将自己拖入无尽的黑暗?

风在小路上呼啸而过,吹起地上的几片枯草,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死神的低语。她的呼吸变得急促而沉重,手不自觉地伸进包里,紧紧握住那瓶防身用的辣椒水,仿佛那是她此刻唯一的救命稻草。她不敢回头,害怕与那双隐藏在黑暗中的眼睛对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走,心中默默祈祷着能尽快走出这条噩梦似的小路,找到一丝安全的庇护。每次走在街头巷尾,她都能感觉到那如芒在背的视线,暗处的威胁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随时可能将她困住。忘不了那次,她在一条偏僻、安静的小路上,听到身后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她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加快脚步,那脚步声也跟着变快,她停下来,那脚步声也跟着停下来!恐惧如潮水般淹没了她。好不容易跑到人多的地方,她才稍稍松了口气,可那恐惧的阴影却始终笼罩着她。

也许是那些幕后黑手察觉到了林心悦的行动,开始对她进行各种骚扰。她的住所被人闯入,东西被翻得乱七八糟,墙上还被人用红漆刷上了威胁的话语,那刺眼的猩红色像是恶魔的血盆大口,随时准备将她吞噬。她抱紧双臂,身体微微颤抖,眼神中却透着不屈。

她在收集证据时,更是困难重重。一些重要的文件资料仿佛人间蒸发,她四处寻找线索,奔波于各个可能的地点,却屡屡碰壁。她去相关部门申请查看一些记录,繁琐的手续和各种阻碍让她心力交瘁,有时甚至遭到无端猜疑和刁难,她只能默默忍受,咬着牙坚持。

面对势力强大的对手,林心悦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但她想到赵轩的冤屈,想到孩子失去父亲的痛苦,她又鼓起了勇气。陈明宇的陪伴与支持给了她一丝温暖,但他们也时常陷入困境。有一回,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重要证人,可还没等他们深入交谈,证人就突然失踪了,只留下他们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满心的绝望与迷茫。然而,林心悦没有放弃,她像一位孤独的战士,在狂风暴雨中艰难前行,哪怕前方是无尽的黑暗与危险,她也要为赵轩讨回公道,哪怕粉身碎骨。

林心悦四处奔走,收集证据的过程如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对方的势力如坚固的堡垒,一次次试图将她击退。他们销毁证据,如同狡猾的狐狸,抹去蛛丝马迹。她一次次陷入困境。幸有陈明宇始终如坚定的盾牌,陪伴在她身旁,给予她力量与支持。他依靠自己的人脉,编织出一张希望的网,为她捕捉那微弱的线索,让她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努力,林心悦终于如英勇的猎手,找到了关键证据,将凶手绳之以法。当一切尘埃落定,她却犹如耗尽能量的飞鸟,疲惫而迷茫。复仇的过程虽为赵轩讨回了公道,却也让她失去了太多。她意识到,自己在仇恨的泥沼中深陷太久,如迷失方向的船只,忽略了身边那些真正的港湾。

此刻,林心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仿若被迷雾笼罩,不知何去何从。故乡大邑县的呼唤如远方的钟声,在耳边回荡;呼伦贝尔的土地,又似镌刻着她生命印记的画卷,难以割舍。她望着孩子纯真的眼眸,那清泉般的目光似能洗净心灵的尘埃。孩子紧紧拉着她的手,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妈妈,无论在哪,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是家。”林心悦的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洒落尘埃。她终于明白,家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而是心中那永不熄灭的爱与牵挂。她陷入了极度的踌躇与煎熬之中。呼伦贝尔的天空被厚重的乌云笼罩,狂风呼啸着席卷过草原,裹挟起地上的沙尘,打得窗户玻璃叭叭作响,似是在催促她快做抉择,又似在为她的迷茫而哀号。

故乡大邑县,那是她梦开始的地方,是她心底最柔软的思念源泉。她常常在深夜梦回那蜿蜒流淌的斜江河,听见河岸树木摇曳发出的簌簌声,看见夕阳余晖中母亲“哦——嘘”、“哦——嘘”赶鸭子归家时温柔的侧影,那熟悉的声调依稀还在耳边萦绕。每念及此,她的心中便像被无数细密的针轻轻扎着,泛起丝丝缕缕无法言说的痛楚,那是对故乡深入骨髓的眷恋与牵挂。窗外,冰冷的雨滴开始敲打玻璃,淅淅沥沥,是故乡在轻声呼唤着她吗?那声音在风中显得格外凄清。“回去,我就能再次感受故乡的温柔怀抱,可我真的能就此离开吗?这里也有我的家,我的孩子,我的过去……”林心悦在心底默默地问自己,眼神中满是矛盾与纠结。

然而,呼伦贝尔这片土地,终究承载了她太多的爱恨情仇。这里有她与赵轩曾经炽热的爱情记忆,他们曾在广袤的草原上携手漫步,看朝霞将天空染成一片火红。彼时,金色的晨晖洒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暖风吹拂着草浪,沙沙作响,那是在为他们的爱情低语。这里还有他们爱情的结晶——孩子,他那纯真无邪的笑容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让她无比动容。呼伦贝尔的风,虽凛冽却也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呼伦贝尔的雪,洁白无垠如同她在这片土地上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见证了她从一个柔弱女子成长为如今坚韧的模样。“呼伦贝尔见证了我的成长,我的爱与痛,我怎能轻易舍弃?但留下,那些伤痛的回忆会不会如影随形,将我再次拖入黑暗?”她的内心在不断地挣扎,眉头紧锁,双手不自觉地握紧。

她不知道该如何抉择,若回到大邑县,那是回归熟悉与温暖,但那可能意味着要与呼伦贝尔的过往彻底割裂,她害怕自己会在无尽的思念中悔恨当初的离开。可,若留在呼伦贝尔,自己又能否真正释怀那些痛苦的回忆呢?能否在这片土地上重新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归属感?她在呼伦贝尔的街头巷尾徘徊,每一步都仿佛有千斤重。周围的树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干枯的树枝像是一只只瘦骨嶙峋的手,指向不同的方向,却无法为她指明前路。天空灰暗得如同她此刻的心境,她望着呼伦贝尔的天空,这片赵轩曾为之奋斗的天空,又看向南方,那是故乡大邑县的方向,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久久不能落下,时间仿佛在她的犹豫中静止,而她的心却在两种力量的拉扯下几近破碎。“我到底该何去何从?哪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她在心中绝望地呼喊着,脚步也变得更加踉跄。

痛定思痛,林心悦选择留在呼伦贝尔。她再次拿起画笔,那画笔似被赋予了生命,在画布上跳跃着希望与未来的旋律。她与陈明宇来之不易的爱情,也在历经风雨后,彩虹般绚烂。他们共同创办绘画工作室,林心悦的作品如展翅的飞鸟,飞向更广阔的天空。闲暇时,她也会带着孩子,如归巢的候鸟,不定期回到大邑县,让属于家乡的柔情,润泽心灵的干涸。

偶尔闲暇,她喜欢让思绪自由驰骋,她爱极了这种放飞自我的感觉:岁月终于对她温柔以待,她终将所有的苦难酿成了甘醇的美酒。抬眼望向远方,那是故乡的方向,她心中满是感恩与释然,原来,这一路的颠沛流离,只为在此处觅得这圆满的安宁与幸福,往后余生,愿时光永驻此刻美好。(完)


(作者龚良红: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二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